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0800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8
提供一种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属于凝结水回收技术领域,通过对凝结水箱的进管结构进行改进,增大了汽水与凝结水箱中软化水的接触面积,使进入凝结水箱的凝结水及蒸汽均匀、分散地与水箱中软化水进行混合、吸收,提高凝结水回收温度,解决了蒸汽排放等现象,彻底解决了锅炉房室外及地下室蒸汽弥漫、造成墙皮脱落等现象,提高凝结水回收率;同时,通过在汽水主进管下端设置导流缓冲罩,能够对从汽水主进管下端口流出的汽水混合物进行压力缓冲并对气流进行导向,最大限度减少对凝结水箱底部的冲击,降低对水箱造成的剧烈振动,提高水箱使用寿命。提高水箱使用寿命。提高水箱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凝结水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烟厂蒸汽凝结水分三路回收至锅炉房地下室凝结水回收水箱中。其中,制丝车间各用热生产工艺设备产生的凝结水,采用分散的蒸汽加压泵加压后汇总到制丝凝结水管回收;联合工房空调机组产生的凝结水,利用余压汇总到空调凝结水管回收;锅炉房热交换间产生的凝结水利用余压直接进凝结水箱回收。
[0003]凝结水回收水箱是供热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可作为锅炉的给水水箱。现在使用的凝结水箱采用304不锈钢板材制作,外形尺寸5m*4m*2m,底板厚6mm,侧板厚5mm、顶板厚4mm。水箱设计为常压水箱,承压不能高于0.05 MPa,否则将直接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影响锅炉的安全正常运行。
[0004]由于回收到凝结水箱的凝结水是汽水混合物,带有一定的压力,依靠压力将凝结水输送到凝结水箱,压力正常在0.05MPa左右,温度在106℃以下。在正常情况下,凝结水通过蒸汽疏水阀进行回收,如果蒸汽不通过疏水阀,从旁通直接进入凝结水管路中,或疏水阀内漏,将会造成凝结水回收系统含有大量的高温、高压蒸汽,造成凝结水回收水箱承压大量蒸汽溢出及振动剧烈,严重时会导致水箱破裂,锅炉停运。在这种状况下,凝结水无法正常回收,只能外排,外排又会造成大量热能及纯净水资源浪费,经统计,现在蒸汽凝结水回收率只有约60%。因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本技术对凝结水箱的进管结构进行改进,增大了汽水与凝结水箱中软化水的接触面积,使进入凝结水箱的凝结水及蒸汽均匀、分散地与水箱中软化水进行混合、吸收,提高凝结水回收温度,无蒸汽排放等现象,彻底解决了锅炉房室外及地下室蒸汽弥漫、造成墙皮脱落等现象,提高凝结水回收率;同时,通过在汽水主进管下端设置导流缓冲罩,能够对从汽水主进管下端口流出的汽水混合物进行压力缓冲并对气流进行导向,最大限度减少对凝结水箱底部的冲击,降低对水箱造成的剧烈振动,提高水箱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包括凝结水箱,所述凝结水箱中设有汽水主进管,所述汽水主进管一端与外部汽水进管连接,所述汽水主进管另一端竖直伸入凝结水箱内部且置于凝结水箱内的水中,所述汽水主进管上置于凝结水箱中水面以下的端部外壁面上圆周均布设有多个与汽水主进管连通的汽水分进管,所述汽水分进管一端与汽水主进管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汽水分进管另一端通过分管端盖盖合,每个所述汽水分进管壁上以及分管端盖上都均匀设有多个汽水排放口Ⅰ;所述汽水主进管上置于水中的端头通过主管端盖盖合,所述主管端盖上均匀设有多个汽水排放口Ⅱ,所述
汽水主进管下端且与主管端盖正对处固定连接有导流缓冲罩。
[000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汽水分进管和分管端盖上的汽水排放口Ⅰ、以及主管端盖上的汽水排放口Ⅱ均采用细长形孔。
[000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汽水分进管和分管端盖上的汽水排放口Ⅰ、以及主管端盖上的汽水排放口Ⅱ均采用圆形孔。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导流缓冲罩为锥型外罩结构,所述导流缓冲罩锥型尖头一端靠近且正对汽水主进管的主管端盖,所述导流缓冲罩一周通过多个圆周均布的连接杆与汽水主进管下端壁固定连接。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汽水主进管、主管端盖、汽水分进管、分管端盖以及导流缓冲罩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0012]1、本方案对凝结水箱的进管结构进行改进,在汽水主进管上置于凝结水箱中水面以下的端部外壁面上圆周均布设有多个与汽水主进管连通的汽水分进管,在汽水分进管以及主管端盖上均设有多个汽水排放口,增大了汽水与凝结水箱中软化水的接触面积,使进入凝结水箱的凝结水及蒸汽均匀、分散地与水箱中软化水进行混合、吸收,提高凝结水回收温度,水箱回收凝结水最高水温由106℃提高到108℃;无蒸汽排放等现象,彻底解决了锅炉房室外及地下室蒸汽弥漫、造成墙皮脱落等现象,提高凝结水回收率,回收率由以前的60%提高到90%;
[0013]2、本方案通过在汽水主进管下端且与主管端盖正对处固定连接有导流缓冲罩,导流缓冲罩能够对从汽水主进管下端口流出的汽水混合物进行压力缓冲并对气流进行导向,最大限度减少对凝结水箱底部的冲击,降低对水箱造成的剧烈振动,提高凝结水箱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
[0015]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18]请参阅图1

2,详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19]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凝结水箱1,所述凝结水箱1
中设有汽水主进管2,所述汽水主进管2一端与外部汽水进管连接,所述汽水主进管2另一端竖直伸入凝结水箱1内部且置于凝结水箱1内的水中。
[0020]如图1为汽水主进管2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汽水主进管2下端朝上,便于清楚的展示出其结构。所述汽水主进管2上置于凝结水箱1中水面以下的端部外壁面上圆周均布设有多个与汽水主进管2连通的汽水分进管 3,所述汽水分进管3一端与汽水主进管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汽水分进管3 另一端通过分管端盖4盖合,每个所述汽水分进管3壁上以及分管端盖4上都均匀设有多个汽水排放口Ⅰ5;所述汽水主进管2上置于水中的端头通过主管端盖6盖合,所述主管端盖6上均匀设有多个汽水排放口Ⅱ7。
[0021]优选的,所述汽水分进管3和分管端盖4上的汽水排放口Ⅰ5、以及主管端盖6上的汽水排放口Ⅱ7均采用细长形孔。
[0022]或者,所述汽水分进管3和分管端盖4上的汽水排放口Ⅰ5、以及主管端盖6上的汽水排放口Ⅱ7均采用圆形孔。上述汽水排放口也可采用其他结构的孔。
[0023]如对于现有使用的外形尺寸5m*4m*2m,底板厚6mm,侧板厚5mm、顶板厚 4mm的凝结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包括凝结水箱(1),所述凝结水箱(1)中设有汽水主进管(2),所述汽水主进管(2)一端与外部汽水进管连接,所述汽水主进管(2)另一端竖直伸入凝结水箱(1)内部且置于凝结水箱(1)内的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汽水主进管(2)上置于凝结水箱(1)中水面以下的端部外壁面上圆周均布设有多个与汽水主进管(2)连通的汽水分进管(3),所述汽水分进管(3)一端与汽水主进管(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汽水分进管(3)另一端通过分管端盖(4)盖合,每个所述汽水分进管(3)壁上以及分管端盖(4)上都均匀设有多个汽水排放口Ⅰ(5);所述汽水主进管(2)上置于水中的端头通过主管端盖(6)盖合,所述主管端盖(6)上均匀设有多个汽水排放口Ⅱ(7),所述汽水主进管(2)下端且与主管端盖(6)正对处固定连接有导流缓冲罩(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蒸汽凝结水箱中的进水管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新张磊杨万丕王瑞常振楠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