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7918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5
针对现有技术中溢流水直接排放存在污染、浪费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乙炔洗涤塔、气相平衡器、溢流水储存装置、溢流水送出泵、溢流水加热器、溢流水解析塔、扩散管、消音器、蒸汽冷凝器、脱吸水送出泵、脱吸水温度调节器、液位调节器、蒸汽流量调节器、流量调节器;基于上述系统的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方法实现了在不影响系统的情况下,避免了浪费,同时利用合成工段回收的凝液水对溢流水加热使其中携带的乙炔解析回收重复利用,防止了溢流循环水中含的乙炔浓度较高,在配制NaClO溶液时发生危险的可能,同时大大降低氯乙炔在水溶液中受光照发生爆炸的可能。可能。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溶解乙炔的回收、废液见光爆炸的安全隐患消除、废液回收循环利用,具体为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清净系统为氧化并除去粗乙炔中的硫化氢、磷化氢等杂质,合成系统满负荷生产时,系统一塔需补加5

6m3/h的配制浓度为2.0

3.5g/L的新鲜NaClO溶液,这样一来,为保证系统一塔的液面稳定和循环液中酸或盐组分含量不宜过高,要保证5

6m3/h的废液排走,造成浪费。
[0003]同时,废液中含有(约4kg/h)溶解乙炔、氯乙炔气体(水溶液中未完全反应的次氯酸钠和乙炔在光照的情况下会生成氯乙炔(俗称光气)),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氯乙炔气体在水溶液中受光照时容易发生爆炸,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0004]现形式下,保证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是企业发展的重点。本专利技术不仅能解决浪费和安全隐患问题,又可变废为宝,创造出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及方法。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乙炔洗涤塔、气相平衡器、溢流水储存装置、溢流水送出泵、溢流水加热器、溢流水解析塔、扩散管、消音器、蒸汽冷凝器、脱吸水送出泵、脱吸水温度调节器、液位调节器、蒸汽流量调节器、流量调节器;所述乙炔洗涤塔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气相平衡器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气相平衡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水储存装置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溢流水储存装置顶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蒸汽冷凝器的第一进气口连接,溢流水储存装置底部的出液口与溢流水加热器的第一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溢流水送出泵;所述溢流水加热器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水解析塔上部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溢流水解析塔顶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蒸汽冷凝器的第二进气口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扩散管,在扩散管和蒸汽冷凝器的第二进气口的管路上设置有消音器;溢流水解析塔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脱吸水温度调节器的进液口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脱吸水送出泵;所述蒸汽冷凝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乙炔洗涤塔的进气口连接,蒸汽冷凝器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水解析塔的第二进液口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溢流水储存装置包括溢流水储槽、低压蒸汽夹套和蛇形管;所述低压蒸汽夹套设置于溢流水储槽侧壁下部,所述蛇形管设置于溢流水储槽槽体内,蛇形管的进液口连通过管路连接凝液水自温水槽,出液口通过管路连接去凝液水回收系统。
[0009]进一步,所述气相平衡器和溢流水储存装置间的连接管路、溢流水储存装置顶部的出气口与蒸汽冷凝器的第一进气口间的连接管路、溢流水储存装置底部的出液口与溢流水送出泵间的连接管路、溢流水解析塔底部的出液口与脱吸水送出泵间的连接管路以及脱
吸水送出泵与脱吸水温度调节器的进液口间连接的管路均设置有阀门。
[0010]进一步,所述溢流水加热器的第二进液口连接管路,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溢流水加热器的第二出液口连接有排水管路;所述脱吸水送出泵与脱吸水温度调节器的进液口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排水管路,排水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溢流水解析塔顶部设置的高压蒸汽喷射泵,用于将溢流水解析塔内气压抽成真空度为

15KPa~

25KPa的真空环境。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1,乙炔洗涤塔产生的溢流水经管路通过气相平衡器后,进入溢流水储存装置进行加热,解析、蒸发出的乙炔气体和水蒸气,由管路进入蒸汽冷凝器;剩余的溢流水,通过溢流水送出泵加压及液位调节器调整流量后,进入溢流水加热器;
[0013]步骤2,调整溢流水加热器的出口温度为75~85℃,然后溢流水从溢流水解析塔的上部的第一进液口进入,均匀喷淋在溢流水解析塔内的填料表面;
[0014]步骤3,高压蒸汽喷射泵将溢流水解析塔内腔抽成真空度为

15KPa~25KPa的真空环境,使溶解在溢流水中的乙炔和氯乙炔气体被充分解析出来;
[0015]步骤4,所述步骤3解析出来的乙炔和氯乙炔气体与喷射泵喉部的高压蒸汽由管路通过扩散管和消音器后,进入蒸汽冷凝器进行冷凝并分离;
[0016]步骤5,经过步骤3中脱吸后的溢流水从溢流水解析塔底部出来,通过脱吸水送出泵加压后,被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经流量调节器调节流量后,进入脱吸水温度调节器,并通过脱吸水温度调节器调整温度为25℃~35℃后,进入次氯酸钠溶液配置系统被回收利用;另一路为保证清净系统液相循环体系盐分含量的稳定通过设置有阀门的管路被定量排放;
[0017]步骤6,步骤1和步骤4进入蒸汽冷凝器的气体经过冷凝分离后,干净的乙炔气体和氯乙炔气体从蒸汽冷凝器顶部出来,进入乙炔洗涤塔被回收利用;冷凝得到的蒸汽凝液水进入溢流水解析塔实现循环利用。
[0018]进一步,所述步骤1溢流水在溢流水储存装置进行加热的具体过程为,将凝液水自温水槽收集的合成工段回收的凝液水通入蛇形管,溢流水在溢流水储存装置的低压蒸汽夹套和槽内蛇形管的作用下被加热到45℃~55℃,加热完成后凝液水进入去凝液水回收系统。
[0019]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溢流水加热器出口温度的调整是通过蒸汽流量调节器控制进入溢流水加热器的低压蒸汽的量来实现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方法实现了清净系统乙炔、氯乙炔、溢流水的回收循环利用,在不影响系统的情况下,避免了浪费,同时利用合成工段回收的凝液水对溢流水加热使其中携带的乙炔解析回收重复利用,防止了溢流循环水中含的乙炔浓度较高,造成在配制NaClO溶液时发生危险的可能,以及大大降低氯乙炔(俗称光气)在水溶液中受光照发生爆炸的可能。
[0022]2、本专利技术具有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节约83#水3.2万吨/年,节约成本14.88万元/年;废水量排放减少3.2万吨/年,节约环保费用24万元/年。
[0023]3、本专利技术不需要对系统的工艺运行参数进行更改,就可以保证系统效率满足生产要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乙炔洗涤1、气相平衡器2、溢流水储存装置3、溢流水送出泵4、溢流水加热器5、溢流水解析塔6、扩散管7、消音器8、蒸汽冷凝器9、脱吸水送出泵10、脱吸水温度调节器11、液位调节器12、蒸汽流量调节器13、流量调节器14;所述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乙炔洗涤塔(1)、气相平衡器(2)、溢流水储存装置(3)、溢流水送出泵(4)、溢流水加热器(5)、溢流水解析塔(6)、扩散管(7)、消音器(8)、蒸汽冷凝器(9)、脱吸水送出泵(10)、脱吸水温度调节器(11)、液位调节器(12)、蒸汽流量调节器(13)、流量调节器(14);所述乙炔洗涤塔(1)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气相平衡器(2)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气相平衡器(2)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水储存装置(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溢流水储存装置(3)顶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蒸汽冷凝器(9)的第一进气口连接;溢流水储存装置(3)底部的出液口与溢流水加热器(5)的第一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溢流水送出泵(4);所述溢流水加热器(5)的第一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水解析塔(6)上部的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溢流水解析塔(6)顶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蒸汽冷凝器(9)的第二进气口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扩散管(7),在扩散管(7)和蒸汽冷凝器(9)的第二进气口的管路上设置有消音器(8);溢流水解析塔(6)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脱吸水温度调节器(11)的进液口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脱吸水送出泵(10);所述蒸汽冷凝器(9)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乙炔洗涤塔(1)的进气口连接,蒸汽冷凝器(9)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溢流水解析塔(6)的第二进液口连接;所述液位调节器(12)用于控制送入溢流水加热器(5)的溢流水的流量;所述蒸汽流量调节器(13)用于控制进入溢流水加热器(5)的低压蒸汽的量,进而实现调整溢流水加热器的出口温度;所述流量调节器(14)用于控制进入脱吸水温度调节器(11)的溢流水的流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水储存装置(3)包括溢流水储槽(16)、低压蒸汽夹套(17)和蛇形管(18);所述低压蒸汽夹套(17)设置于溢流水储槽(16)侧壁下部,所述蛇形管(18)设置于溢流水储槽(16)槽体内,蛇形管(18)的进液口通过管路连接凝液水自温水槽,出液口通过管路连接去凝液水回收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相平衡器(2)和溢流水储存装置(3)间的连接管路、溢流水储存装置(3)顶部的出气口与蒸汽冷凝器(9)的第一进气口间的连接管路、溢流水储存装置(3)底部的出液口与溢流水送出泵(4)间的连接管路、溢流水解析塔(6)底部的出液口与脱吸水送出泵(10)间的连接管路以及脱吸水送出泵(10)与脱吸水温度调节器(11)的进液口间连接的管路均设置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乙炔、氯乙炔、溢流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竹青胡一铭刘楠王磊李红晋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