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C光纤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510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C光纤适配器,包括LC适配器的壳体,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内插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插孔内插设有第二接线端,第一插孔内设有防止第一接线端脱落的第一卡紧结构,第二插孔内设有防止第二接线端脱落的第二卡紧结构,第一插孔内设有方便第一接线端自第一插孔内滑出的第一快拆装置,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三插管,第三插管内设有可供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的光纤插入的第五插孔。入的第五插孔。入的第五插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C光纤适配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波导耦合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LC光纤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光纤适配器是实现光纤活动连接器的对中连接部件,光纤适配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可拆卸的、活动连接的器件,它主要用以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保证光纤输出的光信号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光纤适配器性能的良好与否对光传输系统的各项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0003]光纤适配器的类型有多种,如SC、FC、LC等。其中,LC适配器由于价格低廉、插拔操作方便、介入损耗波动小、抗压强度高以及安装密度高等优点而具有广泛应用。
[0004]但是当前市场中的LC适配器普遍存在接线端难拔出和接线端插入后接触信号差的现象,时常会因为一些抖动而导致信号中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不易出现接线端信号差且在无需使用时又方便接线端拔出的LC光纤适配器。
[0006]本技术的一种LC光纤适配器,包括LC适配器的壳体,壳体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第一插孔内插设有第一接线端,第二插孔内插设有第二接线端,第一插孔内设有防止第一接线端脱落的第一卡紧结构,第二插孔内设有防止第二接线端脱落的第二卡紧结构,第一插孔内设有方便第一接线端自第一插孔内滑出的第一快拆装置,第一插孔与第二插孔通过第二通孔连通,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三插管,第三插管内设有可供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的光纤插入的第五插孔。
[0007]本技术方案中的产品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结构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08]本技术方案中的适配器相比于市场中常规的适配器,在插管内加设了第一卡紧结构和第二卡紧结构。当第一接线端的金属插针插入第一插管的第三插孔内时,第一接线端的金属插针会顶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为V字形结构。第一弹片以第一转轴为中心轴摆动,第一弹片包括一横向设置的弹片和一向第三插孔方向倾斜的弹片,这两个弹片呈120
°
相互倾斜分布。第二弹片以第二转轴为中心轴摆动,第二弹片包括一横向设置的弹片和一向第三插孔方向倾斜的弹片,这两个弹片呈120
°
相互倾斜分布。即自第三插孔开口处向第一弹片、第二弹片呈直径逐步缩小的结构。故当接线端的金属插针插入第三插孔内后,金属插针会顶推开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并使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靠近金属探针一端的第一卡紧块和第二卡紧块向金属探针外侧壁摆动,直至第一卡紧块和第二卡紧块与金属探针外侧壁相贴合。由此来通过第一卡紧结构对第一接线端进行卡紧配合。
[0009]在常规的适配器可供接线端插入的插孔开口处内侧壁设有可限制接线端滑出的限位凸块,而接线端的结构一般与常见的水晶头结构相同,接线端上端面的拨片会与限位
凸块卡紧配合。因此当接线端插入插孔后,时常会出现接线端难拔出的现象。而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快拆装置恰好解决了接线端难拔出的现象。
[0010]当接线端插入第一插孔内后,接线端会顶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向背离第一插孔开口方向滑动。而第一滑块下端面的第一滚轮外侧壁会与接线端的上端面相抵。当需要通过第一快拆装置对接线端进行快拆时,只需将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向第一插孔方向滑动,第一滑块下端面的第一滚轮会顶推接线端上端面的拨片向下滑动,直至拨片与限位凸块解除卡紧配合,从而使用者只需直接将光纤线拔出第一插孔即可。无需再通过下压拨片来解除接线端与第一插孔之间的限位配合。
[0011]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插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插管,第一插管中心设有可供第一接线端的金属插线插入的第三插孔,第一插孔内设有第一卡紧结构,第二插孔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插管,第二插管中心设有可供第二接线端的金属插线插入的第四插孔,第二插孔内设有第二卡紧结构。在此技术方案中第三插孔和第四插孔通过第五插孔相互连通。即当插入第三插孔内的金属插线会与插入第四插孔内的金属插线在第五插孔内相抵。
[0012]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卡紧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三插孔上端面的第一弹片和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三插孔下端面的第二弹片,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呈V字形结构,第一弹片靠近第三插孔开口端一侧下端面设有第一卡紧块,第二弹片靠近第三插孔开口端一侧上端面设有第二卡紧块。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呈对称分布。
[0013]作为一种优选:第二卡紧结构包括通过第三转轴转动连接于第四插孔上端面的第三弹片和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于第四插孔下端面的第四弹片,第三弹片和第四弹片均呈V字形结构,第三弹片靠近第四插孔开口端一侧下端面设有第三卡紧块,第四弹片靠近第四插孔开口端一侧上端面设有第四卡紧块。第三弹片和第四弹片呈对称分布。
[0014]作为一种优选:第一插孔内侧顶面设有连通壳体左侧上端面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快拆装置,第一快拆装置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下端面转动连接有可与第一接线端上端面相抵的第一滚轮,第一通孔内侧壁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块左右两侧外侧壁均设有嵌入第一滑槽内并可在第一滑槽内滑动的第一限位凸起,第一滑块上端面伸出壳体上端面。
附图说明
[00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LC光纤适配器的剖视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是图1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在此实施例中,在插管内加设了第一卡紧结构和第二卡紧结构。当第一接线端的金属插针插入第一插管的第三插孔内时,第一接线端的金属插针会顶推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为V字形结构。第一弹片以第一转轴为中心轴摆动,第一弹片包括一横向设置的弹片和一向第三插孔方向倾斜的弹片,这两个弹片呈120
°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C光纤适配器,包括LC适配器的壳体(1),所述壳体(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孔(2)和第二插孔(3),所述第一插孔(2)内插设有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二插孔(3)内插设有第二接线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2)内设有防止第一接线端脱落的第一卡紧结构(6),所述第二插孔(3)内设有防止第二接线端脱落的第二卡紧结构(7),所述第一插孔(2)内设有方便第一接线端自第一插孔(2)内滑出的第一快拆装置(8),所述第一插孔(2)与第二插孔(3)通过第二通孔(9)连通,所述第二通孔(9)内设有第三插管(10),所述第三插管(10)内设有可供第一插孔(2)和第二插孔(3)内的光纤插入的第五插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孔(2)内固定连接有第一插管(12),所述第一插管(12)中心设有可供第一插线端的金属插线插入的第三插孔(13),所述第一插孔(2)内设有第一卡紧结构(6),所述第二插孔(3)内固定连接有第二插管(14),所述第二插管(14)中心设有可供第二插线端的金属插线插入的第四插孔(15),所述第二插管(14)内设有第二卡紧结构(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C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结构(6)包括通过第一转轴(16)转动连接于第三插孔(13)上端面的第一弹片(17)和通过第二转轴(18)转动连接于第三插孔(13)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明日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