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递垃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14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包括:车体;车体内设有投递箱;投递箱包括:桶体和桶盖;桶盖包括:盖框和盖体;盖框固定至桶体的桶口且形成有投递口;盖体转动连接至盖框且在关闭投递口和打开投递口之间运动;车体设有感应器、控制器和继电器;桶盖设有电缸;感应器通讯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至继电器;继电器电性连接至电缸;电缸的缸体转动连接至盖框的内侧且缸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盖体的内侧。智能投递垃圾车能够实现无接触投放垃圾,减少二次细菌传播,同时能够避免用户被盖体夹伤,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投递垃圾车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垃圾桶在扔垃圾时需要将垃圾桶盖子掀开,然后将垃圾投放进去。这样投递者的手会因触碰垃圾桶而接触到细菌,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包括:车体;车体内设有投递箱;投递箱包括:桶体和桶盖;桶盖包括:盖框和盖体;盖框固定至桶体的桶口且形成有投递口;盖体转动连接至盖框且在关闭投递口和打开投递口之间运动;车体设有感应器、控制器和继电器;桶盖设有电缸;感应器通讯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至继电器;继电器电性连接至电缸;电缸的缸体转动连接至盖框的内侧且缸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盖体的内侧。
[0005]进一步地,感应器为雷达检测装置。
[0006]进一步地,电缸的缸体通过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至盖框;电缸的缸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至盖体。
[0007]进一步地,盖体通过转动轴销转动连接至盖框。
[0008]进一步地,盖框的四周形成有用于防止垃圾溢到盖体的内侧的挡边。
[0009]进一步地,车体还设有用于备用的感应开关;感应开关电性连接至电缸。
[0010]进一步地,车体设有:两个用于投放有害垃圾的投递箱、两个用于投放橱余垃圾的投递箱、两个用于投放其他垃圾的投递箱和两个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的投递箱;两个用于投放有害垃圾的投递箱分别位于车体两侧且相对设置;两个用于投放橱余垃圾的投递箱分别位于车体两侧且相对设置;两个用于投放其他垃圾的投递箱分别位于车体两侧且相对设置;两个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的投递箱分别位于车体两侧且相对设置。
[0011]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的智能投递垃圾车能够实现无接触投放垃圾,避免在扔垃圾时需要将垃圾桶盖子掀开的操作,减少二次细菌传播。同时采用继电器和电缸的配合对盖体进行开关,使得盖体的开合较为缓慢,能够避免用户被盖体夹伤,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结构的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的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的桶盖的示意图,图中投递口为打开状态;
[0014]智能投递垃圾车10,车体11,投递箱12,桶盖13,盖框131,挡边1311,投递口1312,盖体132,电缸14,缸体141,缸杆142,第一转动座15,第二转动座16,感应开关17,雷达检测装置18,声音识别装置19,图像获取装置20,语音提示装置21,垃圾摆放台22,收纳槽221,激
光检测装置(未示出),继电器(未示出),控制器(未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16]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10,包括:车体11,车体11内设有投递箱12,以供投递者投入垃圾。具体地,投递箱12包括:桶体和桶盖13。其中桶盖13包括:盖框131 和盖体132。将盖框131固定至桶体的桶口以封闭桶口。盖框131形成有投递口1312,以供投递者将垃圾投入投递箱12。盖体132转动连接至盖框131且在关闭投递口1312和打开投递口1312之间运动。
[0017]进一步地,车体11设有:感应器、控制器和继电器。桶盖13设有电缸14。感应器通讯连接至控制器。控制器电性连接至继电器。继电器电性连接至电缸14。电缸14的缸体141 转动连接至盖框131的内侧且缸杆142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盖体132的内侧。
[0018]具体而言,当感应器检测到人体时,将检测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检测信息通过控制继电器来控制电缸14收缩缸杆142。由于缸体141转动连接至盖框131的内侧且缸杆 142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盖体132的内侧,所以缸杆142在收缩时能够拉动盖体132相对盖框 131进行转动,从而打开投递口1312,供投递者进垃圾投入投递口1312。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实现无接触投放垃圾,避免在扔垃圾时需要将垃圾桶盖13子掀开的操作,减少二次细菌传播。使用更加健康环保。同时,继电器通过常开常闭点控制电缸14的缸杆142收缩后再伸出。电缸14的缸杆142在自身活塞的推力作用下,是缓慢伸出的,直至将盖体132再次关上投递口1312。这样的结构具有防夹的功能,能够避免用户被盖体132夹伤,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结构的可靠性高。
[001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感应器为雷达检测装置18。雷达检测装置18利用车体11内的12V和24V开关电源提供电源,超声波测距使用12V电源通过雷达反馈物体距离信号,通过模块输出开关量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控制继电器的常开常闭点来给电缸14提供正负电压,实现电缸14的伸缩。
[0020]可选的,感应器也可以采用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感应装置控制电缸14的伸缩与雷达检测装置18控制电缸14的伸缩的原理相同。
[002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电缸14的缸体141通过第一转动座15转动连接至盖框131。电缸14的缸杆142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座16转动连接至盖体132。这样的结构简单且可靠,使用寿命较长。盖体132通过转动轴销转动连接至盖框131,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002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盖框131的四周形成有挡边1311。挡边1311用于防止垃圾溢到盖体132的内侧,从而避免垃圾。
[002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车体11设有:两个用于投放有害垃圾的投递箱12、两个用于投放橱余垃圾的投递箱12、两个用于投放其他垃圾的投递箱12和两个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的投递箱12。两个用于投放有害垃圾的投递箱12分别位于车体11两侧且相对设置。两个用于投放橱余垃圾的投递箱12分别位于车体11两侧且相对设置。两个用于投放其他垃圾的投递箱12分别位于车体11两侧且相对设置。两个用于投放可回收垃圾的投递箱12分别位于车体11两侧且相对设置。这样设置,投递者在车体11的两侧都能够投递垃圾,使用方便。其中每个投递口1312都设有雷达检测装置18,以在检测到人体时智能打开盖体132,这样便
于投递者进行无接触投递,不用触碰盖体132。
[0024]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智能投递垃圾车10还包括:声音识别装置19、图像获取装置20和语音提示装置21;声音识别装置19、图像获取装置20和语音提示装置21均设置于车体11,同时都通讯连接至控制器。
[0025]声音识别装置19,用于识别投递者的声音以识别投递者要将垃圾放入哪一个投递箱12。当投递者过来投递垃圾时,可以对着声音识别装置19说一声要放入哪一类垃圾投递箱12,声音识别装置19识别出这一类别垃圾投递箱12的语音信息后,将该语音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0026]图像获取装置20,用于对垃圾进行拍照以获取垃圾图片。声音识别装置19识别出这一类别垃圾投递箱12的语音信息后,需要投递者将垃圾送至图像获取装置20,以供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投递垃圾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有投递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投递箱包括:桶体和桶盖;所述桶盖包括:盖框和盖体;所述盖框固定至所述桶体的桶口且形成有投递口;所述盖体转动连接至所述盖框且在关闭所述投递口和打开所述投递口之间运动;所述车体设有感应器、控制器和继电器;所述桶盖设有电缸;所述感应器通讯连接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至所述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电性连接至所述电缸;所述电缸的缸体转动连接至所述盖框的内侧且缸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至所述盖体的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投递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为雷达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投递垃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缸的缸体通过第一转动座转动连接至所述盖框;所述电缸的缸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座转动连接至所述盖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投递垃圾车,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明佳肖海乐王建军张晓丽许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佳乐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