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130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和机体内部空间连通,所述进气口处的机体内壁上固定有折流盒,所述折流盒内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弯折设置。本方案中由于折流盒的设置,使得从进气口处进入的气体经过折流盒时进行波形运动,增加了离心力及液体甩出的动力,气体中的滴液被甩到折流盒内壁上并沿其内壁向下滴落,以此增加气液分离效果。以此增加气液分离效果。以此增加气液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气液分离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气液分离器可安装在气体压缩机的出入口用于气液分离,气液分离器采用的分离结构很多,其分离方法也有很多,比如说:重力沉降、离心力分离、填料分离等。其中重力沉降方式实现气液分离,是根据液体和气体的重度差别,利用气流方向和速度改变时的惯性作用,使液体和气体互相分离。重度较大的液滴向下滴落,气体向上运动经排气口流出。随着用户对压缩气体的纯净度、干燥度等要求的不断提高,现有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以提高现有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能力。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和机体内部空间连通,所述进气口处的机体内壁上固定有折流盒,所述折流盒内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弯折设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流通通道从进气端到出气端能供气体流通的空间不断减小。
[0006]进一步地,所述折流盒包括弯折的折流板和固定在折流板相对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和机体的内壁固定,所述折流板和机体内壁相对设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机体上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进气口通过连通口与流通通道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呈S状。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出气口之下的机体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设置在靠近机体轴向中部的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设在机体的两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上设置有向上弯折的导向管。
[0013]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由于折流盒的设置,使得从进气口处进入的气体经过折流盒时进行波形运动,增加了离心力及液体甩出的动力,气体中的滴液被甩到折流盒内壁上并沿其内壁向下滴落,以此增加气液分离效果。
[0015]本方案结构简单,能有效的增加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效果,使用方便,所需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的进出口结构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流盒和机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折流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体1、出气口2、导向管3、折流盒4、折流板401、第一侧板402、第二侧板403、连通口404、出气端405、进气口5。
[002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机体1上的进气口5和出气口2,进气口5设置在机体1右侧中间高度位置,出气口2设置在机体1左侧,进气口5和出气口2均和机体1内部空间连通,且进气口5设置高度低于出气口2高度,以使得从进气口5进入机体1内的气体能够有足够的流动空间,给气液分离提供充足的时间。
[0023]机体1呈现圆筒状,机体1的内壁上固定有折流盒4,折流盒4左端为出气端405,折流盒4包括折流板401以及固定在折流板401两侧的侧板,折流板401呈S状,使得折流盒4内形成弯折的流通通道。两块侧板分别称为第一侧板402和第二侧板403。第一侧板402和第二侧板403与折流板401连接一侧形状和折流板401边缘形状一致,即呈现S状;第一侧板402和第二侧板403与机体1连接一侧形状呈现圆弧状。机体1上开设有连通口404,进气口5正对连通口404设置,流通通道从连通口404(连通口404所处位置为折流盒4的进气端)到出气端405能供气体流通的空间不断减小。
[0024]出气口2上套设有弧形的导向管3,导向管3从左往右向上弯折。
[0025]具体实施时,折流盒4的设置,使得从进气口5处进入的气体经过折流盒4时进行波形运动,增加了离心力及液体甩出的动力,气体中的滴液被甩到折流盒4内壁上并沿其内壁向下滴落,以此增加气液分离效果。出气口2上导向管3向上弯折,使得从折流盒4的出气端405出去的气体必须经过机体1顶部后转向才能进入到导向管3内,然后才能从出气口2出去,有效的增加气体的流经途径,为气体中液滴的重力沉降提供充足的时间,以增加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效果。
[0026]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和机体内部空间连通,所述进气口处的机体内壁上固定有折流盒,所述折流盒内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弯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通道从进气端到出气端能供气体流通的空间不断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盒包括弯折的折流板和固定在折流板相对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和机体的内壁固定,所述折流板和机体内壁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的进出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胜曹坡坡周强郑波何舟缪洪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气体压缩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