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119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恒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所述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包括柜体、控温组件、供源组件和电控组件;所述柜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内柜体,所述第一内柜体将所述柜体分隔为控温区和恒温区;所述第一内柜体内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控温组件设于所述控温区内,其用于控制所述恒温区内的温度;所述供源组件包括设于恒温区内的供源瓶、固接于安装板上的压液装置和将供源瓶和压液装置连接的氮气管道;所述电控组件包括设于控温区内的控制电箱;所述柜体上设有与所述控制电箱的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恒温槽内的源瓶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温槽内的源瓶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温槽内的源瓶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


[0001]本技术涉及恒温
,具体涉及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

技术介绍

[0002]恒温设备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化工、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目前市场上该领域恒温设备只是产生一个温度恒定、均匀以及冷热可控的场源,可用于对源液的恒温测试或实验,可对气体或液体进行指定温度的加热或制冷,因源瓶可容纳的源液较少,而源瓶中的源液在使用中逐渐减少到一定量后就需要及时更换,否则将影响源的供给及产品质量,导致对于源瓶的更换频繁,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故而提出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源瓶可容纳的源液较少,而源瓶中的源液在使用中逐渐减少到一定量后就需要及时更换,否则将影响源的供给及产品质量,导致对于源瓶的更换频繁,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包括柜体、控温组件、供源组件和电控组件,其中:
[0005]所述柜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内柜体,所述柜体与所述第一内柜体之间的空隙区域为控温区,所述第一内柜体的内部为恒温区;所述第一内柜体内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
[0006]所述控温组件设于所述控温区内,其用于控制所述恒温区内的温度;
[0007]所述供源组件包括供源瓶、压液装置和氮气管道;所述供源瓶设于所述恒温区,并放置在所述第一内柜体上;所述压液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氮气管道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供源瓶与所述压液装置通过所述氮气管道连接;
[0008]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设于所述控温区内,并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柜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控制电箱的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
[0009]更为具体的,所述柜体内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柜体,所述第一内柜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内柜体内部;所述柜体与所述第二内柜体之间的空隙区域为第一控温区,所述第一内柜体与所述第二内柜体之间的空隙区域为第二控温区。
[0010]更为具体的,所述控温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循环风机;所述压缩机设于所述第一控温区内,并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压缩机的外侧,并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第二控温区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柜体和所述第二内柜体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上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柜体和所述第二内柜体固定连接;所述隔板上设有开口,所述循环风机固定连接在所述隔板的底端,其出风口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一内柜体在靠近所述循环风机一侧在所述隔板的上方开设有多个冷风口。
[0011]更为具体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主电源开关和急停开关。
[0012]更为具体的,所述柜体在所述供源瓶外设有一单开门,所述单开门的一端与所述柜体铰接,其靠近所述柜体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密封胶条;所述单开门中部设有一观察窗口。
[0013]更为具体的,所述柜体的顶部开设有排气口。
[0014]更为具体的,所述柜体在所述第一控温区的外侧开设有散热口。
[0015]本技术所涉及的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的技术效果为:
[0016]本申请可为其他恒温设备内的源瓶进行补液,其采用供源瓶的设计,供源瓶内可储存较多的源液,当其他恒温设备内源瓶保存的源液使用到一定量时,可通过本申请所涉及的恒温柜内的供源瓶接通其他恒温设备的源瓶,有压液装置延氮气管道在供源瓶内压入氮气,将供源瓶内的源液压入其他恒温设备的源瓶内,实现源瓶的稳定供源,无需频繁更换源瓶,当供源瓶内的源液使用完后更换一次供源瓶即可,使补液操作更便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中另一局部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中冷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
[0023]1—柜体;2—控温组件;3—供源组件;4—电控组件;
[0024]101—第一内柜体;102—控温区;103—恒温区;104—安装板;105—通孔;106—第二内柜体;107—第一控温区;108—第二控温区;109—单开门;110—密封胶条;111—观察窗口;112—排气口;113—散热口;
[0025]201—压缩机;202—冷凝器;203—蒸发器;204—循环风机;205—隔板;206—开口;207—冷风口;
[0026]301—供源瓶;302—压液装置;
[0027]401—控制电箱;402—控制面板;403—显示屏;404—主电源开关;405—急停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0]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参阅图1~图5,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包括柜体1、控温组件2、供源组件3和电控组件4,其中:
[0031]柜体1内部设有第一内柜体101,柜体1与第一内柜体101之间的空隙区域为控温区
102,第一内柜体101的内部为恒温区103;第一内柜体101内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板104,安装板104上开设有通孔105。
[0032]具体的,柜体1内部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柜体106,第一内柜体101固定连接在第二内柜体102的内部;柜体1与第二内柜体102之间的空隙区域为第一控温区107,第一内柜体101与第二内柜体102之间的空隙区域为第二控温区108。
[0033]控温组件2用于控制恒温区103内的温度,其包括压缩机201、冷凝器202、蒸发器203和循环风机204;压缩机201设于第一控温区107内,并固定连接在柜体1上;冷凝器202设于压缩机201的外侧,并与柜体1固定连接;蒸发器203设于第二控温区108内,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内柜体101和第二内柜体102固定连接;蒸发器203上方设有一隔板205,隔板205两端分别与第一内柜体101和第二内柜体102固定连接,隔板205上设有开口206,循环风机204固定连接在隔板205的底端,其出风口设于开口206内;第一内柜体101靠近循环风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控温组件、供源组件和电控组件,其中:所述柜体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内柜体,所述柜体与所述第一内柜体之间的空隙区域为控温区,所述第一内柜体的内部为恒温区;所述第一内柜体内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控温组件设于所述控温区内,其用于控制所述恒温区内的温度;所述供源组件包括供源瓶、压液装置和氮气管道;所述供源瓶设于所述恒温区,并放置在所述第一内柜体上;所述压液装置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氮气管道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供源瓶与所述压液装置通过所述氮气管道连接;所述电控组件包括控制电箱;所述控制电箱设于所述控温区内,并与所述柜体固定连接;所述柜体的外表面设有与所述控制电箱的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内还固定连接有第二内柜体,所述第一内柜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内柜体内部;所述柜体与所述第二内柜体之间的空隙区域为第一控温区,所述第一内柜体与所述第二内柜体之间的空隙区域为第二控温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为恒温槽供源的恒温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立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雪莱冷暖设备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