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优泊公司专利>正文

模内成型用标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000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该标签具有优异的起始剥离性、剥离延传性以及低剥离强度。因而,任何人均可以容易地从容器剥离该标签。它可以在从标签外无法看到的内层上记录例如图案或文字等信息。因此,可有效利用标签的显示区,或利用剥离的标签部分作为申请表或折扣券即所谓的赠券等。所述模内成型用标签的特征在于其依次包含了含热塑性树脂的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该标签可包含置于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之间的中间层(C)。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带标签的树脂模制品,其是通过热熔合将上述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粘贴在树脂模制品而整体形成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其用于通过预先令标签接触模具壁面,并将热塑性树脂的熔融型坯引入模具进行吹塑成型,或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注射成型,或将熔融热塑性树脂薄片真空成型或加压成型来制备具有标签的树脂模制品。
技术介绍
以往,为了将带标签的树脂成型容器以整体的形式成型,预先在模具中嵌入坯料或标签,然后通过注射成型、吹塑成型、差压成型或膨胀成型等在模具中使容器成型,随后对该容器进行彩绘(参见特开昭58-69015号公报和欧洲专利公开号第254923号)。这种已知的模内形成用标签包括凹板印刷的树脂膜、多色胶印的合成纸(例如,参见特公平2-7814号公报和特开平2-84319号公报),或通过在铝箔背面层压高压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随后在其正面进行凹板印刷而制得的铝标签等,这些标签已经投入实际应用。近年来,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况下,以容器回收法(Containers Recycling Law)为代表,所谓的物料回收已成为主流,将以往焚烧或埋入土壤的塑料容器回收、粉碎、熔融成型。此时,使用与容器相同的材料或使用熔点接近塑料容器材料的热塑性树脂作为粘附在容器上的标签材料,可以在贴有标签的状态下粉碎容器,随后熔融成型。然而,这些标签通常在其表面上印有印刷油墨,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容器和标签的粉碎物熔融成型时,会使再生品带色。因此强烈希望容易地将经印刷的标签从容器剥离。在这方面,特表平7-507397号公报和特开平10-25847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可以剥离的标签;然而,它在起始剥离性和剥离延传性方面是几乎不够的。此外,近年来,为了在标签上较小的区域上记载更多的信息,实际上采用了将标签多层化,在正面和背面进行印刷,并使其暂时粘附的方法。然而,在模内成型的实例中,多层标签间的暂时粘附不能抵抗成型时的成型收缩,因而会导致标签间剥离而起卷(lifting)。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其具有优异的起始剥离性和剥离延传性以及低剥离强度,任何人都可以容易地从容器上剥离标签,并可以在由标签隐藏的内侧记录例如图片和文字等信息,能够有效利用标签的显示区,或利用剥离的标签部分作为申请表或折扣券,即所谓的赠券。本专利技术人细致研究了这些问题以解决它们,结果发现,通过层压具有特定层结构的热塑性树脂膜,可以提供具有所需性能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该标签依次包含了含热塑性树脂的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此外,对应信息显示的位置,可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之间设置中间层(C)。可层内剥离的层(B)优选是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经过拉伸的膜,其包含10~80重量%无机细粉末和/或有机填料,以及热塑性树脂;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剥离剥离强度优选是5~75g/cm;中间层(C)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此外,热封层(D)优选包含熔点比基底层(A)中使用的主要树脂的熔点低5℃或5℃以上的乙烯类树脂和/或丙烯类树脂作为主要组分;优选在热封层(D)的一部分表面上设置减粘区域(adhesive restriction)以利于提高起始剥离性。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中间层(C)和热封层(D)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进行印刷,同时标签上可以设置穿孔。此外,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处剥离后的基底层(A),其在剥离1分钟后的卷曲高度优选小于等于30mm;优选基底层(A)和可层内剥离的层(B)满足下列公式(1)1.5≤(E×t-50)/P≤400……(1)E基底层(A)的拉伸模量t基底层(A)的壁厚P可层内剥离的层(B)的剥离强度[g/cm)本专利技术还包括贴有上述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树脂模制品。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图2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剥离的模内成型用标签的截面图。至于图中数字和符号A1代表基底层;A2代表表面层;B代表可层内剥离的层;C代表中间层;D代表热封层。1代表印刷油墨(信息);和2代表减粘区域(印刷油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易于分离的层压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层压膜包含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具有中间层(C)。尽管标签上的印刷通常在基底层(A)侧进行,但也可以在热封层(D)侧的一部分上进行减粘以便使起始剥离更为容易。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可层内剥离的层(B)、中间层(C)和热封层(D)的任何一个的表面上进行印刷,以便使基底层(A)剥离后显现出例如图片和文字等信息。基底层(A)包含热塑性树脂,该层本身具有极大的强度,剥离时其本身很难破裂。对基底层(A)中使用的热塑性树脂类型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使用聚烯烃类树脂,如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丙烯类树脂或聚甲基-1-戊烯;聚酰胺类树脂,例如尼龙-6或尼龙-6,6;热塑性聚酯类树脂,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脂肪酸聚酯;聚碳酸酯、无规立构的聚苯乙烯或间规立构的聚苯乙烯等。这些热塑性树脂中,优选加工性能优异的聚烯烃类树脂。更具体的聚烯烃类树脂实例包括烯烃的均聚物或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烯烃形成的共聚物,所述烯烃有例如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和甲基-1-戊烯。作为基底层(A)的热塑性树脂,可以从上述热塑性树脂中选择一种树脂单独使用,或从中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脂组合使用。此外,考虑到耐化学性和成本等,在这些聚烯烃类树脂中优选丙烯类树脂。所用的丙烯类树脂优选包含丙烯均聚物、丙烯与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己烯、1-庚烯或4-甲基-1-戊烯共聚合得到的共聚物作为主要组分,所述的共聚物以丙烯为主要组分,所述丙烯均聚物是呈全同立构或间规立构和任何不同的立体规整性的丙烯均聚物。该共聚物可以是二元或二元以上的共聚物,或可以是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优选在共混2~25重量%熔点低于该丙烯类树脂熔点的树脂之后使用该丙烯类树脂。这种熔点较低的树脂的例举实例包括高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基底层(A)的主要树脂是指使用量最大的树脂,优选是聚烯烃类树脂,更优选是丙烯类树脂。根据需要,基底层(A)的热塑性树脂中可以加入无机细粉末、有机填料、稳定剂、光稳定剂、分散剂、润滑剂等。当加入无机细粉末时,通常可以使用粒径为0.01~15μm的无机细粉末,优选使用粒径为0.1~5μm的无机细粉末。具体的实例包括碳酸钙、烧结粘土、硅石、硅藻土、白垩土、滑石、氧化钛、硫酸钡、氧化铝、沸石、云母、绢云母、膨润土、海泡石、蛭石、白云石、硅灰石和玻璃纤维等。根据形成空孔的目的,有机填料选自熔点或玻璃化转变点高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的非相容性树脂。可例举的具体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碳酸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三聚氰胺树脂、聚亚苯基亚硫酸酯(polyphenylene sulphite)、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苯硫醚、环烯烃的均聚物和环烯烃与乙烯的共聚物(COC)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成型用标签,该标签依次包含了含热塑性树脂的基底层(A)、可层内剥离的层(B)和热封层(D)。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泽孝利小池弘
申请(专利权)人:优泊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