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序OCB模式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537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双间隙结构在具有反光显示部和透光显示部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实现OCB模式方式和场序方式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边的基板(3)上的取向膜作为小于等于5°的预倾角的取向膜,另一边的基板(2)的反光显示部(35)上设置的取向膜(29b)作为垂直取向型取向膜;透光显示部(30)的取向膜(29a)作为表现小于等于5°的预倾角的取向膜,与透光显示部(30)相对应的一边的基板的取向膜(44)的预倾方向和与透光显示部(30)相对应的另一边的基板的取向膜(29a)的预倾方向相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进行利用外光反射的反射显示和利用背光的透射显示显示的两者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在反光显示部和透光显示部的液晶层厚度不同的双间隙(デュァルギャツプ)型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好为OCB模式的取向膜的结构技术。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装置领域,强烈要求降低功率消耗,也迫切要求尽量增大像素区域,提高显示的亮度。因此,已实用化了在整个有源矩阵基板上形成厚膜的绝缘层、在该绝缘膜的上面形成反射型像素电极的液晶显示装置。这样,由于在绝缘膜上面设置像素电极的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采用在绝缘膜下层设置的扫描线或信号线等和在上层设置的像素电极之间不产生电短路的结构,所以可在大的面积上形成像素电极,以便重叠在这些布线上。这样一来,把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istor,以下简称为TFT)等开关元件和扫描线、信号线的形成区域包括在内,几乎全都可以作为用于显示的像素区域,能够提高数值孔径(開口率),获得明亮的显示。并且,由于仅依靠利用反射型像素电极的液晶显示方式,不能够在暗处使用,所以广泛采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同时设置背光、能够使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局部透射显示的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参见专利文献1、2)。在前述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采用双间隙型结构,即在一个像素内制作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将反射显示区域的单元间隙作成透射显示区域的单元间隙的一半左右。这是因为,在反射显示区域内,在从外部射入的光到达观察者之前的期间内,2次通过液晶层,与此相比,在透射显示区域内,光仅通过液晶层1次就到达观察者,所以,若设定为相同的液晶层厚度,则在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内光学条件不同,能够防止色调(色味)和对比度等变化。但是,把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制作在一个像素内的结构中,若进一步采用双间隙结构,则必须在一个像素内使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的液晶分别处于最佳取向状态。但在双间隙结构中,所谓每个区域液晶层厚不同是在反射显示区域和透射显示区域具有台阶高差的结构,所以必须使有台阶高差的各区域的取向膜具有最佳取向特性。近几年,为了使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宽的视场角和高速响应性,正在研究一种所谓OCB(Optical 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光学补偿双折射)的显示方式。该OCB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必须把上下基板的取向膜的预倾方向作为相同方向,使液晶弯曲取向,同时对能够弯曲取向的液晶单元另外附设补偿薄膜。<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0-17179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235102号公报。但是,若前述双间隙结构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适用前述的OCB模式液晶显示装置,则必须对每个微细的像素,把预倾方向不同的取向膜分别在具有台阶的透射显示区域和反射显示区域并分别设置,设置最佳取向膜本身就非常困难。例如,在形成上述预倾方向不同的取向膜的情况下,必须进行以下复杂的微细加工处理,即在形成了一端取向膜而使全像素区域内形成特定的取向状态之后,除去使取向状态不同的相当于每个像素的各区域的取向膜,再次把另外的取向膜形成到每个区域内。在把像素分割成多个的微细区域内,分开形成各不相同的预倾角的取向膜的制造工序复杂,在大量生产的情况下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容易制造的场序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即利用双间隙结构在具有反光显示部和透光显示部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也能够实现OCB模式方式和场序方式。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场序OCB模式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对置设置的基板之间封入了液晶的OCB模式液晶板,在上述一边的基板的液晶层侧的面和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液晶层侧的面上,分别形成电极和取向膜,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电极的一部分作为反光性的像素电极,在上述像素电极的一部分形成透射部,在该透射部形成区域形成透明电极来作为透光显示部,上述反光性像素电极形成区域作为反光显示部,并且,采用多间隙结构,即在上述反光性像素电极下面,设置比上述透光显示部的绝缘层厚的绝缘层,上述反光显示部的液晶层的厚度比上述透光显示部的液晶层的厚度大,另一方面,上述一边的基板上的取向膜作为表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设置在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反光显示部上的取向膜作为垂直取向型预倾角的取向膜;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透光显示部的取向膜作为表现小于等于10°预倾角的取向膜;与上述透光显示部对应的上述一边的取向膜的预倾的方向、以及与上述透光显示部对应的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取向膜的预倾方向成为相同方向。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一边的基板的表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以及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透光显示部的表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在对其间的液晶上加电场时,使液晶分子按照促进弯曲取向的方向取向。其特征在于构成表现上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的高分子膜具有沿第1方向重复的微细的转印凹凸形状、以及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沿第2方向重复的微细的转印凹凸形状,至少沿第2方向重复的微细的凹凸形状的各凸部的剖面形状是左右非对称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反光显示部的垂直取向型取向膜,由至少在表面赋予了形状各向异性的高分子膜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由于上述一边的基板的反光显示部的表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以及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反光显示部的垂直取向型取向膜产生的取向限制力,在所述两个取向膜之间存在的液晶的取向近似于在加电场时,在上述透光显示部弯曲取向的液晶中,从上述一边的基板到液晶层中央部的取向状态。专利技术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具有透光显示部和反光显示部、并能够进行透射显示和反射显示的多间隙结构,即能够在场序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能高速响应的OCB模式的显示方式。因为用凹凸形状的取向膜实现表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所以能够采用通过凹凸形状转印的形成方法,在此情况下,即使对每个微细的像素分割的反光显示部和透光显示部,也能够很容易地制作取向膜。作为表现小于等于10°预倾角的取向膜,可以采用锚环能量在前述范围内的。并且,作为表现小于等于10°预倾角的取向膜,在第1方向和第2方向上可以采用非对称形状的凹凸形状,这样液晶容易取向成弯曲取向状态。在反光显示部中,利用表现小于等于10°预倾角的取向膜和垂直取向型取向膜的组合,对反光显示部的液晶能够近似于这样取向,即在加电场时,在上述透光显示部弯曲取向的液晶中,从上述一边的基板到液晶层中央部的液晶的取向状态,在此情况下,加电场时反光部的液晶能够顺利地弯曲取向。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在液晶板内具有背光(back light)和前光(front light)的状态的斜视图。图3是由背光和液晶板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膜晶体管部分和透明电极的设置结构的一例的平面概要图。图5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部分的平面概要图。图6是表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部分上形成的反射面形状的斜视图。图7是表示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所具有的取向膜的斜视图。图8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场序OCB模式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对置设置的基板之间封入了液晶的OCB模式液晶板,在上述一边的基板的液晶层侧的面和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液晶层侧的面上,分别形成电极和取向膜,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电极的一部分作为反光性的像素电极,在上述像素电极的一部分形成透射部,在该透射部形成区域形成透明电极来作为透光显示部,上述反光性像素电极形成区域作为反光显示部,并且,采用多间隙结构,即在上述反光性像素电极下面,设置比上述透光显示部的绝缘层厚的绝缘层,上述反光 显示部的液晶层的厚度比上述透光显示部的液晶层的厚度大,另一方面,上述一边的基板上的取向膜作为表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设置在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反光显示部上的取向膜作为垂直取向型的预倾角的取向膜;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透光显示部 的取向膜作为表现小于等于10°的预倾角的取向膜;与上述透光显示部对应的上述一边的取向膜的预倾的方向、以及与上述透光显示部对应的上述另一边的基板的取向膜的预倾方向成为相同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泉满夫鹿野满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