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513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隔离保护层、非沥青基自粘层、强力交叉层压膜、改性沥青自粘层和PE隔离膜,隔离保护层为经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颗粒度为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涉及一种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水卷材是指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墙体、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场等处,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渗漏的一种可卷曲成卷状的柔性建材产品,作为工程基础与建筑物之间无渗漏连接,是整个工程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对整个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强力交叉层压膜自粘防水卷材是一种高性能、冷施工的无胎防水卷材。它是以合成橡胶、沥青、增粘剂、抗老化剂为基料,采用防粘隔离纸/膜作为隔离层的自粘防水卷材,具有耐撕裂及尺寸稳定等特点。但是现有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单层PE膜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存在诸如抗渗水性能差、抗拉强度低以及耐候性差的弊端,且纵横向性能指标不同步,存在空鼓、起皱等问题。其次,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外防外贴的施工方式,防水层一旦破坏容易出现窜水层。再次,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可能面临后续施工的人员踩踏、碾压和泥沙污染,紫外线照射等情况。建筑防水主要对象是混凝土,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除水化以外多余的水分发挥,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都会造成混凝土形成一些微小的毛细孔或可见小孔洞,当基层发生较大沉降或者主体结构产生较大变形时,沥青胶料有可能与主体结构剥离使防水效果下降,存在漏水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耐久性、可焊接性,提高了断裂强度,抗疲劳、抗穿刺、自愈、耐高低温等性能,化学性能更为稳定,在施工中与后浇混凝土粘结性强,同时具有良好抗紫外线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隔离保护层、非沥青基自粘层、强力交叉层压膜、改性沥青自粘层和PE隔离膜,在卷材上表面一侧和在卷材下表面另一侧分别留有搭接边;
[0007]所述隔离保护层为经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莫来砂,所述莫来砂的颗粒度为40

60目,所述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所述莫来砂的质量比为(1

2):(30

50);
[0008]所述非沥青基自粘胶为热熔胶,包含经表面分散改性的纳米氧化铝;
[0009]所述强力交叉层压膜是由三层高密度聚乙烯膜相互呈60度夹角交叉叠加复合热压形成,三层膜的总厚度为0.15

0.21mm;
[0010]所述改性沥青自粘层包含羟基活性物质,所述羟基活性物质占所述改性沥青自粘
层的质量百分数为5

8%。
[0011]优选的,所述羟基活性物质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0012]优选的,所述羟基活性物质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和羟乙基纤维素,其质量份数比为(5

9):(0.8

1.4)。
[0013]优选的,所述非沥青基自粘胶的组分为,按质量份数计:SIS热塑性橡胶12

18份,SBS热塑性橡胶20

26份,表面分散改性纳米氧化铝10

14份,增粘剂14

18份、增塑剂0.3

0.7份,耐紫外助剂0.2

0.5份。
[0014]优选的,所述改性沥青自粘层的组分为,按质量份数计:10#沥青10

15份,100#沥青22

26份,70#沥青18

24份,SBS热塑性橡胶16

22份,橡胶操作油12

16份,软化油10

18份,纳米二氧化硅6.0

6.6份,羟乙基纤维素0.8

1.2份。
[0015]优选的,所述增粘剂为萜烯树脂、松香树脂、石油树脂、油溶性酚醛树脂、松香甘油酯、松香季戊四醇酯、萜烯酚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0016]优选的,所述增塑剂为环保无毒型产品CCP CIZER D

810。
[0017]优选的,所述耐紫外助剂为氧化锌和氧化铈中的至少一种,当所述耐紫外线剂包括氧化锌和氧化铈时,所述氧化锌和所述氧化铈的质量比为(3.2

4.2)∶(5.8

6.8)。
[0018]优选的,所述软化油为环烷油和石蜡油中的至少一种。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0](1)将莫来砂在105℃下加热2.5h,然后在混合机中加入设定比例的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改性,改性温度为120℃,改性时间为50min,冷却后得到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莫来砂;
[0021](2)将SIS热塑性橡胶、SBS热塑性橡胶、增粘剂、增塑剂和耐紫外助剂按照设定比例计量后加入搅拌罐中,升温搅拌,融化均匀后加入表面分散改性纳米氧化铝继续搅拌即可制成非沥青基自粘胶;
[0022](3)将10#沥青、100#沥青、70#沥青、橡胶操作油、软化油按设定比例称重计量后加入配料罐,130

140℃搅拌脱水10min,然后升温至180

185℃,加入SBS热塑性橡胶熔解40

60min,然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和预溶解的羟乙基纤维素,搅拌均匀后制得改性沥青自粘层;
[0023](4)采用对辊成型机在复合隔离膜的同时对强力交叉层压膜的双表面进行涂胶,涂胶温度为145
±
5℃;
[0024](5)在非沥青基自粘层远离强力交叉层压膜的一面均匀涂布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莫来砂,做到不露胶;
[0025](6)定型、降温冷却、收卷、塑封。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7]一、采用经过高温处理的莫来砂作为材料,利用白色硅质砂粒来阻隔、反射紫外线,阻隔其对自粘胶表面的辐射,保持其表面粘性且不影响与水泥混凝土的粘结性,铺贴完成后其上可站人。同时,莫来砂经过改性后,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的小分子结构可穿透胶结性表面,渗透到混凝土内部与暴露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中的空气及基底中的水分子发生化学
反应,形成一斥水处理层,从而抑制水分进入到基底中,产生防水、防Cl、抗紫外线的性能且具有透气性。可有效防止基材因渗水、日照、酸雨等的侵蚀而对混凝土及内部钢筋结构的腐蚀、疏松、剥落、霉变而引发的病变,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经保护的基材具有良好斥水性,并保留原有外观。碱性环境如浇注不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隔离保护层、非沥青基自粘层、强力交叉层压膜、改性沥青自粘层和PE隔离膜,在卷材上表面一侧和在卷材下表面另一侧分别留有搭接边;所述隔离保护层为经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的莫来砂,所述莫来砂的颗粒度为40

60目,所述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所述莫来砂的质量比为(1

2):(30

50);所述非沥青基自粘胶为热熔胶,包含经表面分散改性的纳米氧化铝;所述强力交叉层压膜是由三层高密度聚乙烯膜相互呈60度夹角交叉叠加复合热压形成,三层膜的总厚度为0.15

0.21mm;所述改性沥青自粘层包含羟基活性物质,所述羟基活性物质占所述改性沥青自粘层的质量百分数为5

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活性物质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活性物质包括纳米二氧化硅和羟乙基纤维素,其质量份数比为(5

9):(0.8

1.4)。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沥青基自粘胶的组分为,按质量份数计:SIS热塑性橡胶12

18份,SBS热塑性橡胶20

26份,表面分散改性纳米氧化铝10

14份,增粘剂14

18份、增塑剂0.3

0.7份,耐紫外助剂0.2

0.5份。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力交叉层压膜双面自粘防水卷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自粘层的组分为,按质量份数计:10#沥青10

15份,100#沥青22

26份,70#沥青18

24份,SBS热塑性橡胶16

22份,橡胶操作油12

16份,软化油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昆唐鑫陈佳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禹能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