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00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极片固定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其包括电极片和电极片内表面的贴合固定机构,电极片表面插设有两个电极接头,贴合固定机构至少包括:贴合片,贴合片采用混合天然纤维材质,贴合片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槽,两个电极接头分别穿插在两个限位槽内部,固定装置,固定装置设置有对称的两个,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带,连接带端部固定连接贴合片外壁,连接带端部设置有延长带;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两个调节带,两个调节带表面分别缝制有多个公按扣和母按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配合电极片使用,使电极片与皮肤更贴合,提高刺激效果,且不需要每次使用更换电极片,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片固定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脑卒中或者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一定的吞咽功能。目前临床上用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特点是比较小巧,方便携带,医生或者治疗师可以在床边对患者进行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该仪器可以定时,一般为15

20分钟/次。在临床上,由于患者比较多,治疗项目需要预约排队,一些患者会选择同时做治疗节省一些治疗时间,比如:一边做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还可以做其他的治疗(不影响到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但是,这样的情况下,单单只是依靠电极片本身的粘性,往往不能完全地将电极片固定,这样吞咽神经电刺激仪的疗效就大打折扣。再者,由于电极片是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如果增大粘性,有可能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的损伤。并且在电极片使用后,由于粘性不足,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需要及时更换电极片,导致成本提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包括电极片和所述电极片内表面的贴合固定机构,所述电极片表面插设有两个电极接头,所述电极接头连接有电线,所述电线用于连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机器,所述贴合固定机构至少包括:
[0005]贴合片,所述贴合片采用混合天然纤维材质,所述贴合片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槽,两个所述电极接头分别穿插在两个限位槽内部,所述限位槽用于将贴合片与电极片贴合固定;
[0006]本专利技术中的贴合片在具体使用时,将两个电极接头分别对准两个限位槽内部,使电极接头插入限位槽内部,贴合片和电极片贴合固定,将贴合片放在患者皮肤处,通过电极片接收的电信号通过贴合片刺激患者进行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
[0007]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置有对称的两个,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贴合片外壁,所述连接带端部设置有延长带;
[0008]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两个调节带,两个所述调节带表面分别缝制有多个公按扣和母按扣,所述公按扣外壁和所述母按扣内部卡接配合。
[0009]本专利技术中的调节装置在具体使用时,将贴合片位于患者皮肤处,拉扯两个延长带,使贴合片更贴合患者皮肤,然后使两个调节带端部重合在一起,根据患者脖颈或者头部的
位置,调节多个公按扣和多个母按扣之间卡接配合的位置,调节两个调节带组合在一起的长度,将公按扣对准母按扣内部按压,使贴合片限位固定在患者皮肤处。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槽呈“圆形”状,所述限位槽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内壁,所述限位弹簧压缩在所述限位槽内壁和弧形板之间。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板内径与所述电极接头外径相适配,所述弧形板内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垫,所述防滑橡胶垫采用弹性橡胶材质。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长带采用棉麻材质,所述延长带两侧表面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多个通孔。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易撕线,所述易撕线用于使两个所述通孔之间连通。
[00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带端部设置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外壁开设有开槽,所述收卷筒内部转动设置有收卷杆,所述延长带端部穿过所述开槽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收卷杆外壁。
[00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槽内部与所述延长带截面尺寸相适配,所述收卷杆端部转动伸出所述收卷筒外壁固定连接有联动转盘。
[00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长带靠近端部的表面开设有拆卸槽,所述调节带端部设置有拆卸带,所述拆卸带截面尺寸与所述拆卸槽相适配,所述拆卸带用于将延长带和所述调节带之间连接固定。
[00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拆卸带靠近端部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拆卸带靠近所述调节带的表面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端部转动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槽相适配。
[001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一个所述调节带外壁套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呈“日”字状,所述定位块采用弹性橡胶材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1、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中,通过将贴合片固定于贴合患者皮肤的电极片上,拉扯两个延长带,使电极片更贴合患者皮肤。从而提高刺激效果,然后使两个调节带端部重合在一起,根据患者脖颈或者头部的位置,调节多个公按扣和多个母按扣之间卡接配合的位置,调节两个调节带组合在一起的长度,将公按扣对准母按扣内部按压,使贴合片限位固定在患者皮肤处,解放患者双手,便于随意活动。
[0021]2、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中,通过将两个弧形板拉开,限位弹簧压缩,然后将电极接头从两个弧形板之间穿过,在限位弹簧恢复原状的弹力作用下,带动两个弧形板向内聚拢夹紧电极接头,可以对电极接头进行限位固定,从而使贴合片和电极片贴合固定,提高刺激效果。
[0022]3、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中,通过撕扯两个通孔之间,从而使凹槽内部展开一个缝隙,方便根据不同患者的耳朵大小,将延长带套在患者耳朵处,可以加强贴合片贴合患者皮肤的力度,避免脱落,提高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效果。
[0023]4、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中,通过转动收卷杆在固定装置不使用时,将延长带沿着开槽内部滑入收卷筒内部,缠绕在收卷杆外壁,可以避免延长带拖拉在外
界打结损坏,可以在使用前对延长带进行防护,避免长时间放在一处损坏。
[0024]5、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中,通过转动固定板,将固定板从固定槽内部穿出,拆卸带从拆卸槽内部取下,方便分离延长带和调节带,从而使调节带可以循环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一;
[0026]图2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二;
[0027]图3为实施例1的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实施例1的贴合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实施例1的贴合片结构局部示意图;
[0030]图6为实施例2的弧形板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实施例3的固定装置结构刨切图;
[0032]图8为实施例3的延长带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实施例4的连接带结构刨切图;
[0034]图10为实施例5的调节装置结构局部分解示意图;
[0035]图11为实施例5的拆卸带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包括电极片(100)和所述电极片(100)内表面的贴合固定机构(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100)表面插设有两个电极接头(110),所述电极接头(110)连接有电线(120),所述电线(120)用于连接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机器,所述贴合固定机构(200)至少包括:贴合片(210),所述贴合片(210)采用混合天然纤维材质,所述贴合片(210)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的限位槽(211),两个所述电极接头(110)分别穿插在两个限位槽(211)内部,所述限位槽(211)用于将贴合片(210)与电极片(100)贴合固定;固定装置(220),所述固定装置(220)设置有对称的两个,所述固定装置(220)包括连接带(221),所述连接带(22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贴合片(210)外壁,所述连接带(221)端部设置有延长带(222);调节装置(230),所述调节装置(230)包括两个调节带(231),两个所述调节带(231)表面分别缝制有多个公按扣(232)和母按扣(233),所述公按扣(232)外壁和所述母按扣(233)内部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11)呈“圆形”状,所述限位槽(211)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弧形板(212),所述弧形板(212)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2121),所述限位弹簧(212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211)内壁,所述限位弹簧(2121)压缩在所述限位槽(211)内壁和弧形板(21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12)内径与所述电极接头(110)外径相适配,所述弧形板(212)内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垫(2122),所述防滑橡胶垫(2122)采用弹性橡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片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带(222)采用棉麻材质,所述延长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光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