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491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皮肤病中药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以重量计,包括以下组份:地黄5~15份、石膏10~20份、黄芩5~15份、龙胆草1~5份、地榆5~15份、乌梅3~8份、牡丹皮3~10份、栀子1~5份、炒白术5~15份、豨莶草5~15份、丹参5~15份和甘草3~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均为天然药物,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用药后副作用少。相对于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来说,更加安全、有效、无依赖性(无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成分);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药味数目少,原材料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效果佳,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皮肤病中药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湿疹在临床上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它使皮肤发生炎症,使患者瘙痒难忍,并且久治不愈。可发生于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且多为对称分布,常见于手足、四肢、阴囊、肛门等部位。饮酒、抓挠、肥皂洗或是热水浸泡都可导致患者的瘙痒症状加重,严重者甚至无法入睡,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0003]湿疹的一般性分类是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其中急性湿疹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亚急性湿疹即为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但仍伴有剧烈瘙痒;而慢性湿疹大多是由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所致。
[0004]在临床上,西医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西医在治疗湿疹上,能够在短期内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目前西医药治疗湿疹主要以皮质类固醇药物、抗组胺药物、受体阻断剂、免疫调节剂等为主,虽然治疗见效快,但长期使用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并对药物产生依赖性,若患者停止使用药物,病情可能会加重。而中医治疗湿疹效果明显,多以标本兼顾,内外并治为治疗原则,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治疗湿疹上在消退皮损和瘙痒、改善症状、缓解病情、防止复发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的中药组合物。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计,其包括以下组份:
[0007]地黄5~15份、石膏10~20份、黄芩5~15份、龙胆草1~5份、地榆5~15份、乌梅3~8份、牡丹皮3~10份、栀子1~5份、炒白术5~15份、豨莶草5~15份、丹参5~15份和甘草3~8份。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涉及制备如上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包括:
[0009]提取各原料中的活性成分;
[0010]用所述活性成分制备所需剂型。
[0011]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涉及一种护肤组合物,含有如上所述的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专利技术原料均为天然药物,标本兼治,复发率低,用药后副作用少。相对于目前市场上同类产品来说,更加安全、有效、无依赖性(无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成分);且本专利技术中药
组合物原材料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效果佳,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现将详细地提供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001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16]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涉及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组份:地黄、石膏、黄芩、龙胆草、地榆、乌梅、牡丹皮、栀子、炒白术、豨莶草、丹参和甘草。
[0017]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18]地黄5~15份、石膏10~20份、黄芩5~15份、龙胆草1~5份、地榆5~15份、乌梅3~8份、牡丹皮3~10份、栀子1~5份、炒白术5~15份、豨莶草5~15份、丹参5~15份和甘草3~8份。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20]地黄7~13份、石膏12~18份、黄芩7~13份、龙胆草2~4份、地榆7~13份、乌梅4~7份、牡丹皮4~9份、栀子2~4份、炒白术7~13份、豨莶草7~13份、丹参7~13份和甘草4~7份。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22]地黄8~12份、石膏14~16份、黄芩8~12份、龙胆草2~4份、地榆8~12份、乌梅5~6份、牡丹皮5~8份、栀子2~4份、炒白术8~12份、豨莶草8~12份、丹参8~12份和甘草5~6份。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0024]地黄9~11份、石膏14~16份、黄芩9~11份、龙胆草2~4份、地榆9~11份、乌梅5~6份、牡丹皮6~7份、栀子2~4份、炒白术9~11份、豨莶草9~11份、丹参9~11份和甘草5~6份。
[002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将上述药物进行配伍并摸索出最佳用量。发现将各位药物组合内服治疗湿疹效果显著。其中地榆可以起到凉血止血,解毒敛疮、滋阴生津的功效,使得泻火而不损肝之体,含有的主要成分可以促进皮损消退;龙胆草能清肝胆实火而除下焦湿热,泻火除湿,地黄、石膏、乌梅、丹皮均可以凉血收敛;黄芩、栀子清肝泻火除湿;炒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既可以顾护脾胃,防止前药苦寒伤脾,又可以助其除湿;豨莶草清解疮毒,祛风湿,既治疮毒,又解瘙痒;丹参主入血分,功擅活血祛瘀,畅行血脉,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与解毒除湿药配伍,可增强消散痈肿的作用;甘草甘平,药性和缓,能升能降,能浮能沉,为
使药,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之功。各组分之间协同作用,共同实现治疗湿疹的目的。
[0026]一、原料(组分)
[0027]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生地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干燥块根。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因血热、血虚、风燥所致湿疹,具有长久的治疗作用。现代药理作用表明生地黄水提液有抗炎、降压、镇静、抗过敏及抑制真菌等作用。地黄的添加量可以为5~15重量份,例如7、8、10、12、13重量份。
[0028]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味甘、辛,性大寒,钙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可用于湿疹,疮疡溃后不敛。地黄的添加量可以为10~20重量份,例如12、14、15、16、18重量份。
[0029]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善泻肺火及上焦实热、还可泻火解毒,善治湿热痞满、肺热血热以及痈肿疮毒等,可用于治疗皮肤病中的湿热之证。现代药理作用表明黄芩具有抗炎、抗敏、抗菌及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黄芩的添加量可以为5~15重量份,例如7、8、10、12、13重量份。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包括以下组份:地黄5~15份、石膏10~20份、黄芩5~15份、龙胆草1~5份、地榆5~15份、乌梅3~8份、牡丹皮3~10份、栀子1~5份、炒白术5~15份、豨莶草5~15份、丹参5~15份和甘草3~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包括以下组份:地黄7~13份、石膏12~18份、黄芩7~13份、龙胆草2~4份、地榆7~13份、乌梅4~7份、牡丹皮4~9份、栀子2~4份、炒白术7~13份、豨莶草7~13份、丹参7~13份和甘草4~7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包括以下组份:地黄8~12份、石膏14~16份、黄芩8~12份、龙胆草2~4份、地榆8~12份、乌梅5~6份、牡丹皮5~8份、栀子2~4份、炒白术8~12份、豨莶草8~12份、丹参8~12份和甘草5~6份。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湿疹的中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行武姜海燕陈明霞颜凡莉赵永刚韩雅慧易斌
申请(专利权)人: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