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79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该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包括:试件持载装置和应力补偿锚具;所述试件持载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和固定组件;所述应力补偿锚具包括:锚具本体、试件夹持装置、感应电磁线圈、控制器和应力补偿电磁器;所述锚具本体包括:第二容纳腔和加载锚固组件;所述感应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前部,所述应力补偿电磁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后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应电磁线圈和所述应力补偿电磁器电连接;所述试件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感应电磁线圈的空腔中,用于夹持在所述待测试件上。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待测试件的预应力损失的自动补偿。力损失的自动补偿。力损失的自动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预应力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预应力结构是利用高性能材料、现代设计理论和先进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建造的高效结构。与非预应力结构相比,现代预应力结构不仅具有跨越能力大、受力性能好、使用性能优越、耐久性高、轻巧美观等优点,而且与其他结构相比还具有比较经济、节材、节能的效果。因此,现代预应力结构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已渗透到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是建造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大跨度、大空间结构、重载结构、特种结构及特殊用途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之一。
[0003]目前,各类新型材料预应力构件逐渐成为土木工程中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在实际工程中,新型材料预应力构件在结构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因此应力与环境耦合作用下各类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更是重中之重。然而,预应力构件在长时间高应力作用下,存在试件蠕变、锚具变形等不利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应力水平的降低,对结构的加固及材料强度发挥影响很大,严重影响实际试验结果。
[0004]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各类材料在应力与环境耦合作用下耐久性进行试验与理论研究。但是,在试验过程中,不得不正视预应力损失的问题。目前的现有技术中,除了超张拉或是按时间段测定及补充应力之外,暂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可以避免预应力损失。但是,对试件采用超张拉,可能会对试件造成不可控的损伤,严重影响试验准确性及结构安全;而人为补充应力,则需要适时检测应力损伤,并使用加载装置补充,因此将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十分不经济
[0005]因此,为了保证试件在应力和腐蚀环境耦合作用下耐久性研究的准确性,促进耐久性研究的发展,为保持加载状态下试件应力水平保持不变,需要一种对加载预应力状态下试件应力损失能够及时监测并自动补偿到规定水平应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从而可以实现对待测试件的预应力损失的自动补偿。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该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包括:试件持载装置和应力补偿锚具;
[0009]所述试件持载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和固定组件;
[0010]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端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后端设置加载端,所述加载端上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第一加载孔;
[0011]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固定孔处,用于夹持并固定待测试件的一端;
[0012]所述应力补偿锚具包括:锚具本体、试件夹持装置、感应电磁线圈、控制器和应力补偿电磁器;
[0013]所述锚具本体包括:第二容纳腔和加载锚固组件;
[0014]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前端设置有连接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加载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第二加载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后端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第三加载孔;
[0015]所述加载锚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三加载孔处,用于夹持并固定待测试件的另一端;
[0016]所述感应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前部,所述应力补偿电磁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后部,
[0017]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应电磁线圈和所述应力补偿电磁器电连接;
[0018]所述试件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感应电磁线圈的空腔中,用于夹持在所述待测试件上。
[0019]较佳的,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感监测器、电感转换器、中央处理器、变压器和补偿电源;
[0020]所述电感监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感应电磁线圈电连接;所述电感监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感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21]所述电感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22]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23]所述补偿电源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24]所述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应力补偿电磁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0025]较佳的,所述试件持载装置使用高强槽钢材料制成。
[0026]较佳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一锚固螺栓;
[0027]所述第一套管夹持在所述待测试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0028]所述第一锚固螺栓通过所述第一套管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一套管连接。
[0029]较佳的,所述加载锚固组件包括:第二套管和第二锚固螺栓;
[0030]所述第二套管夹持在所述待测试件的另一端,且所述第二套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三加载孔;所述第二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0031]所述第二锚固螺栓通过所述第二套管的外螺纹与所述第二套管连接。
[0032]较佳的,所述第一套管通过环氧树脂或结构胶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固定孔连接;
[0033]所述第二套管通过环氧树脂或结构胶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三加载孔连接。
[0034]较佳的,所述测试介质为测试溶液。
[0035]如上可见,在本技术中的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中,由于设置了试件持载装置,并在试件持载装置中设置了第一容纳腔,因此可以在第一容纳腔加入试验所需的测试介质,使得待测试件在第一容纳腔中与测试介质充分接触,从而可以模拟待测试件的老化、腐蚀等环境条件。另外,由于还设置了应力补偿锚具,因此,当待测试件在测试过程中发生预应力损失时,将带动夹持在其上的试件夹持装置发生位移,因此将引起感应电磁线圈中的电感的改变;控制器可以实时地检测到感应电磁线圈中的电感的变化,并根据该电感
的变化调节应力补偿电磁器两端的电压大小,控制应力补偿电磁器对试件夹持装置的磁力的大小,因而可以通过该试件夹持装置为待测试件提供相应的拉力,从而实现对待测试件的预应力损失的自动补偿,使得该待测试件可以一直保持在其试验设计的应力水平,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持载下耐久性试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试件持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应力补偿锚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试件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包括:试件持载装置11和应力补偿锚具12;
[0043]所述试件持载装置11包括:第一容纳腔21和固定组件22;
[0044]所述第一容纳腔21的前端设置有供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包括:试件持载装置和应力补偿锚具;所述试件持载装置包括:第一容纳腔和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前端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后端设置加载端,所述加载端上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第一加载孔;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固定孔处,用于夹持并固定待测试件的一端;所述应力补偿锚具包括:锚具本体、试件夹持装置、感应电磁线圈、控制器和应力补偿电磁器;所述锚具本体包括:第二容纳腔和加载锚固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前端设置有连接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加载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第二加载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后端设置有供待测试件穿过的第三加载孔;所述加载锚固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三加载孔处,用于夹持并固定待测试件的另一端;所述感应电磁线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前部,所述应力补偿电磁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后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感应电磁线圈和所述应力补偿电磁器电连接;所述试件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感应电磁线圈的空腔中,用于夹持在所述待测试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损失自动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电感监测器、电感转换器、中央处理器、变压器和补偿电源;所述电感监测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感应电磁线圈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进阶李家兴李彪杨勇新李文枭廉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