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防窒息吸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779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窒息吸痰装置,包括收集缸和吸痰杆,所述吸痰杆末端与收集缸缸体连通,顶端设置有吸痰口,还包括用于控制吸痰速度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收集缸缸体外的杆体和第一气动阀门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第二气动阀门,所述杆体与缸体外壁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气动阀门设置于杆体底部且与第二气动阀门关联,所述杆体转动时带动第一气动阀门及第二气动阀门开合。通过控制杆体旋转角度以控制第二气动阀门开合及开启大小,从而实现对痰液吸入收集缸内的速度调节以及收集缸缸体容量的调节,保证吸痰速度稳定,防止吸痰不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痰速率可调节,操作简单,吸痰效果好,可避免痰液回流,保障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保障患者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窒息吸痰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防窒息吸痰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痰装置作为一种对患者咽部治疗的装置广泛应用,对患者的咽部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在现有的吸痰装置中,大多都是直接使用注射器和管道直接进行吸痰,这种吸痰方式由于管道没有缓冲部分,往往会造成痰液回流,从而影响吸痰效果,严重时会造成患者窒息,危及生命。
[0003]公开号为CN2050950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吸痰装置,包含有具有吸入管和输出管的吸痰装置本体、在吸入管和输出管之间设置有并用于盛放痰液的缓冲体,通过吸痰装置本体吸取痰液,通过缓冲体暂存痰液,不再直接使用吸痰装置本体吸取痰液。但是该装置在吸痰过程中,存在吸痰速率无法调节,停止不及时,且对痰液吸附力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吸痰速率可调节,操作简单,吸痰效果好,可避免痰液回流,保障患者安全的防窒息吸痰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防窒息吸痰装置,包括收集缸和吸痰杆,所述吸痰杆末端与收集缸缸体连通,顶端设置有吸痰口,还包括用于控制吸痰速度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设置于收集缸缸体外的杆体和第一气动阀门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第二气动阀门,所述杆体与缸体外壁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气动阀门设置于杆体底部且与第二气动阀门关联,所述杆体转动时带动第一气动阀门及第二气动阀门开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吸痰杆内设置有用于防止痰液回流的单向瓣膜结构。收集缸通过与负压装置连接,对吸痰杆输送负压,从而使单向瓣膜开启,痰液能够从患者咽部受负压作用进入吸痰杆内,最后进入收集缸,当停止负压输送时,单向瓣膜闭合,痰液无法回流至吸痰口处,避免因痰液回流造成患者窒息,保证患者的安全。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缸体外的杆体与缸体外壁连接处上方的挡块。挡块用于防止杆体向上转动过量造成装置损耗,增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缸包括相互连通且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的缸体前段和缸体后段,所述吸痰杆末端与缸体前段连通,所述第二气动阀门设置于缸体前段内。吸痰杆、缸体前段和缸体后段依次连通,形成痰液运动通路,负压依次通过缸体后段和缸体前段进入吸痰杆,痰液自吸痰杆进入后依次通过缸体前段和缸体后段从而暂存和收集,不再直接使用吸痰装置本体吸取痰液,可防止痰液回流,吸痰效果好,可拆卸结构方便拆卸和清洗和更换缸体前段和缸体后段,密封性能好,可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且可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痰杆包括相互连通的吸痰杆上段和吸痰杆下段,所述吸痰杆上
段与收集缸在同一轴线布置且末端与缸体连通,所述吸痰杆上段与缸体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所述吸痰杆下段末端与吸痰杆上段末端连通,所述吸痰口设置于吸痰杆下段顶端位置。吸痰杆上段用于对吸入的痰液适当缓冲和暂存,避免痰液回流或吸入过快造成堵塞,吸痰杆上段与缸体包括可拆卸结构,方便拆卸和清洗和更换装置各部位,密封性能好,可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且可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吸痰杆下段包括相互连通且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末端与吸痰杆上段末端连通,所述吸痰口与第二连接管顶端连通,所述痰液在吸痰杆下段依次经过吸痰口、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吸痰杆下段与吸痰杆上段呈“7”型连接结构,其相交点处与收集缸缸体连接,单向瓣膜设置于吸痰杆下段内,痰液自吸痰杆下段顶端吸入至末端,随后进入收集缸体和吸痰杆上段,可防止痰液回流,避免造成患者窒息,吸痰杆下段为具有可拆卸结构的多段式结构,方便拆卸和清洗和更换装置各部位,密封性能好,可避免交叉感染,保证患者的使用安全,且可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可拆卸结构为带有通孔的衔接片,所述连接处的两个衔接片通过通孔与螺栓连接。衔接片为装置各段连接一端边缘向外延伸而成,相邻两个衔接片的通孔位置相对,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结构简单,方便拆卸更换,密封性好,可避免痰液从连接处漏出。
[0013]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结构还包括把手,所述杆体一端与把手连接,另一端与缸体外壁旋转连接。把手方便控制杆体转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缸为前窄后宽形结构,所述收集缸缸体末端连接有负压装置。收集缸前端窄,末端宽,方便痰液的吸入和暂存,对吸入的痰液起缓冲作用,避免痰液回流影响吸痰效果。
[0015]进一步地,所述吸痰口为扁平的八字型结构。吸痰口顶部宽,可增大对痰液的吸附力,加强吸痰效率。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本技术吸痰速率可调节,操作简单,吸痰效果好,可避免痰液回流,保障患者安全。收集缸对痰液起缓冲和暂存的作用,可避免痰液回流造成患者窒息,吸痰效果好,痰液自吸痰杆顶端吸至吸痰杆末端,进入收集缸,控制结构用于控制吸痰速度及收集缸缸体的容量,杆体用于控制第一气动阀门,第二气动阀门随第一气动阀门运动而运动,通过控制杆体旋转角度以控制第二气动阀门开合及开启大小,从而实现对痰液吸入收集缸内的速度调节以及收集缸缸体容量的调节,保证吸痰速度稳定,防止吸痰不均匀,方便及时停止吸痰,以清理已收集痰液,操作简单,吸痰效果好,可避免痰液回流造成患者窒息。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吸痰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控制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

收集缸,11

缸体后段,12

第一衔接片,13

缸体前段,2

控制结构,21

把手,22

杆体,23

挡块,3

吸痰杆,31

吸痰杆上段,311

第二衔接片,32

吸痰杆下段,321


一连接管,322

第三衔接片,323

第二连接管,324

吸痰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的“前段”和“顶端”均为痰液吸入管道内方向,文中所述的“后段”及“末端”,均为痰液在管道内流向的一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窒息吸痰装置,包括收集缸(1)和吸痰杆(3),所述吸痰杆(3)末端与收集缸(1)缸体连通,顶端设置有吸痰口(3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吸痰速度的控制结构(2),所述控制结构(2)包括设置于收集缸(1)缸体外的杆体(22)和第一气动阀门以及设置于缸体内的第二气动阀门,所述杆体(22)与缸体外壁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气动阀门设置于杆体(22)底部且与第二气动阀门关联,所述杆体(22)转动时带动第一气动阀门及第二气动阀门开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窒息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杆(3)内设置有用于防止痰液回流的单向瓣膜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窒息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结构(2)还包括设置于缸体外的杆体(22)与缸体外壁连接处上方的挡块(2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窒息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缸(1)包括相互连通且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结构的缸体前段(13)和缸体后段(11),所述吸痰杆(3)末端与缸体前段(13)连通,所述第二气动阀门设置于缸体前段(13)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窒息吸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杆(3)包括相互连通的吸痰杆上段(31)和吸痰杆下段(32),所述吸痰杆上段(31)与收集缸(1)在同一轴线布置且末端与缸体连通,所述吸痰杆上段(31)与缸体连接处设置有可拆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师师蔡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