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4530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第一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一连线Z1的一侧,第三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二连线Z2的一侧,第五耦合窗口在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第三连线Z3的一侧。将包含上述的谐振腔结构的滤波器进行仿真,根据仿真图可知,能实现在通带低端和/或通带高端产生零点。如此,一方面,便无需如传统技术中需要在第二墙板上装设飞杆,从而便能节省物料成本,减化装配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降低插入损耗;此外,提高常温及高低温环境中的可靠性;另外,降低产品本身重量,提升产品竞争率。提升产品竞争率。提升产品竞争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产品
,特别是涉及一种谐振腔结构、谐振器、滤波器与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滤波器是一种选频器件,是通信装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通信系统的高速发展进入到5G时代。滤波器的各个频段间的相互干扰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有较强的抑制来处理来自不同频段的干扰,同时,如何降低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又是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这样背景下,通过高Q值TE模介质谐振器的引入,可以使滤波器既能达到强抑制,同时又能降低插入损耗。其中,由于TE模介质谐振器的成本比较高,如果用全TE模谐振来制作滤波器,则滤波器产品成本将大大提高。
[0003]传统地,为了兼顾成本与性能,往往采用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混合的方式来制造滤波器。对于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的混合结构,其交叉耦合的实现方式,通常是在相邻的两个金属谐振腔的墙板上设置开窗,并在开窗中加设飞杆的形式,如此便能实现在通带低端(也即通带的左端)或高端(也即通带的右端)产生零点。然而,对于采用TE模介质谐振器与金属谐振器混合的方式制造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结构包括:金属谐振块,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设有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第三凹部与第四凹部;所述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第二凹部、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两两相邻设置;所述第一凹部用于装设第一金属谐振器,所述第二凹部用于装设第一介质谐振器,所述第三凹部用于装设第二介质谐振器,所述第四凹部用于装设第二金属谐振器;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一墙板,位于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二墙板,位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三墙板,位于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四墙板,位于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之间使所述第三凹部与所述第四凹部分隔的墙板为第五墙板;所述第一墙板上设有第一耦合窗口,所述第二墙板上设有第二耦合窗口,所述第三墙板上设有第三耦合窗口,所述第四墙板上设有第四耦合窗口,所述第五墙板上设有第五耦合窗口;将所述第一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一连线Z1;将所述第一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二连线Z2;将所述第二介质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金属谐振器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的连线定义为第三连线Z3;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的一侧,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的一侧,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远离于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远离于所述第四墙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靠近于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靠近于所述第四墙板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谐振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远离于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远离于所述第四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
连线Z3远离于所述第四墙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靠近于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线Z2靠近于所述第四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五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三连线Z3靠近于所述第四墙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一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振块的其中一侧表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线Z1远离于所述第二墙板的一侧,所述第三耦合窗口在所述金属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懿非丁海孟弼慧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