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水自吸罐、泵组件以及泵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4324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水罐的液位不恒定,甚至储水罐内直接抽空,造成设备烧毁的问题,公开了一种储水自吸罐、泵组件以及泵送系统。储水自吸罐包括罐本体、进液口、出液口和喷射混合气管;喷射混合气管位于所述罐本体内,两端贯通,管壁上开设喷射孔。泵组件包括返排液输送泵和储水自吸罐。泵送组件包括返排液输送泵、储水自吸罐、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电控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水自吸罐,增设喷射混合气管,实现达到极限排气和吸水平衡,以及虹吸阻断,保证返排液输送泵的安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泵组件,其可用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连续输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泵组件,可实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连续输送。可实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连续输送。可实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连续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水自吸罐、泵组件以及泵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非变容式泵
,尤其涉及排液泵辅助设备,具体为一种储水自吸罐、泵组件以及泵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返排液泵,其大量用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输送和装车,特别是作业区块内不同压裂平台之间的相互大流量、高扬程管路转输。返排液输送泵正常启动时,其泵腔内应装满液体,以在启动工作时形成真空,产生抽吸力。现有技术中,返排液输送泵的泵腔形成真空的方式包括:人工灌水或者潜水泵喂水,或集成抽真空组件维持泵腔内真空度。由于压裂返排液呈现高含盐、矿化度超高、含沙量大、温度高(50

80℃)的特点,且介质情况复杂且不稳定。返排液输送泵的泵腔形成真空的方式存在以下有优缺点:
[0003]人工灌水注水,操作简单,但是纯手动,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风险。
[0004]潜水泵喂水,操作简单,但是在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中,潜水泵表面容易结垢,降低了其自身散热效果,且返排液自身温度较高,更不利于潜水泵扇热。同时,返排液中携带的泥沙容易造成潜水泵卡死或超功率损坏。再者,压裂返排液腐蚀性强,潜水泵的抗腐蚀能力较差,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0005]返排液输送泵集成抽真空组件后,可维持真空度,但是由于抽真空组件较为精密,不适于长时间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接触。
[0006]为解决上述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技术人员提出了设置配套的储水罐。储水罐与返排液输送泵配合后,通过泵离心旋转吸入储水罐中液体并形成真空。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储水罐内液位越来越低甚至在几次启停后罐内液位直接抽空,导致设备烧毁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水罐的液位不恒定,甚至储水罐内直接抽空,造成设备烧毁的问题,提供一种储水自吸罐,增设喷射混合气管,实现达到极限排气和吸水平衡,以及虹吸阻断,保证了返排液输送泵的安全。
[0008]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泵组件,其可用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连续输送。
[0009]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泵组件,可实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连续输送。
[0010]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储水自吸罐,包括:
[0012]罐本体,所述罐本体内为封闭的储水空腔,顶部外侧设置注液口;
[0013]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顶部外;
[0014]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安装在所述罐本体侧壁的下部或者所述罐本体的底部;
[0015]喷射混合气管,所述喷射混合气管位于所述储水空腔内,两端贯通;所述喷射混合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另一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空腔的下部;所述喷射混合气
管邻近所述进液口的管壁部分上开设喷射孔。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7]真空压力表,所述真空压力表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顶部外。
[0018]进一步地,还包括:
[0019]液位计,所示液位计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外侧或所述储水空腔内。
[0020]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计为非接触性磁性翻版液位计,所述非接触性磁性翻版液位计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外壁上;
[0021]或者所述液位计为电子液位计,所述电子液位计安装在所述储水空腔内。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3]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安装在所述罐本体底部外。
[0024]进一步地,还包括:
[0025]围挡,所述围挡呈两端贯通的空腔结构;所述围挡位于所述储水空腔内,其一端与所述出液口对应的所述储水空腔的内壁连接;所述喷射混合气管的自由端伸入到所述围挡内。
[0026]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口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侧壁最下部;所述喷射混合气管呈“L”状。
[0027]泵组件,包括:
[0028]前述的储水自吸罐;
[0029]返排液输送泵,所述返排液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0030]泵送系统,包括:
[0031]前述的储水自吸罐;
[0032]返排液输送泵,所述返排液输送泵的输入端与所述出液口连接;
[0033]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
[0034]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与返排液输送泵的输出端连接;
[0035]电控柜,所述电控柜与所述返排液输送泵电性连接。
[0036]进一步地,还包括:
[0037]闸阀,所述闸阀安装在所述出水管路与所述返排液输送泵之间。
[003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9]1.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水罐的液位不恒定,甚至储水罐内直接抽空,造成设备烧毁的问题,提供一种储水自吸罐。该储水自吸罐在现有结构上,增加了喷射混合气管。通过喷射混合气管实现达到极限排气和吸水平衡,以及虹吸阻断,保证了返排液输送泵的安全。
[0040]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泵组,该泵组件包括反排液泵和储水自吸罐。通过对储水自吸罐内部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泵组件使用寿命,其可用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连续输送,安全可靠。
[0041]3.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泵送系统,该系统包括储水自吸罐、反排液泵、进水管路、出水管路,电控柜等,可实现返排液的连续自动输送。
附图说明
[004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现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3]图1为实施例1中,储水自吸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44]图2为实施例2中,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3为实施例3中,泵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6]附图标记:
[0047]100

储水自吸罐,200

返排液输送泵,300

进水管路,400

出水管路,500

闸阀,600

电控柜,1

罐本体,2

进液口,3

出液口,4

喷射混合气管,5

围挡,11

储水空腔,12

注液口,13

真空压力表,14

液位计,15

支撑脚,41

喷射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储水自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本体,所述罐本体内为封闭的储水空腔,顶部外侧设置注液口;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顶部外;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安装在所述罐本体侧壁的下部或者所述罐本体的底部;喷射混合气管,所述喷射混合气管位于所述储水空腔内,两端贯通;所述喷射混合气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口连接,另一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储水空腔的下部;所述喷射混合气管邻近所述进液口的管壁部分上开设喷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自吸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真空压力表,所述真空压力表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顶部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自吸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计,所示液位计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外侧或所述储水空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储水自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为非接触性磁性翻版液位计,所述非接触性磁性翻版液位计安装在所述罐本体的外壁上;或者所述液位计为电子液位计,所述电子液位计安装在所述储水空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水自吸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鹏李青庞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工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