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392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将光阻式间隙子及既定数量的洒布式间隙子形成于同一液晶显示装置内的单元间隙之间,则该光阻式间隙子与洒布式间隙子可提供缓冲功能,使该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吸收一定程度外力,从而避免因触碰而造成显示画面产生漏光或对比不均或因扩音设备的震动而造成显示画面产生漏光或对比不均等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提供更优良光学特性的。先前技术液晶显示技术是近年来甚为热门的
之一,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省电及全彩色等特性,大有取代目前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的潜力。如图1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滤色片(color filter)基板101,以及阵列(array)基板102。滤色片基板101及阵列基板102之间以洒布式间隙子(ball spacer)170隔开,用以形成厚度均匀的单元间隙(cell gap)190。滤色片基板101及阵列基板102之间的单元间隙190内充满液晶材料180,通过液晶材料因施加电场而旋转的特性来控制光通过量。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另一种典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含滤色片基板201,以及阵列基板202。滤色片基板201及阵列基板202之间以光阻式间隙子(photo spacer)260隔开,用以形成厚度均匀的单元间隙290。在滤色片基板201及阵列基板202之间的单元间隙290内充满液晶材料280,通过液晶材料因施加电场而旋转的特性来控制光通过量。如图3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传统使用洒布式间隙子及真空吸上式液晶注入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流程图。分别在步骤30a与步骤30b中形成滤色片基板及阵列基板后,进行步骤31的配向膜涂布,亦即在上述两基板分别涂布配向膜。接着进行步骤32的配向(rubbing)制程。其次,在任一基板的外围进行步骤33的形成密封胶但预留一开口的密封胶涂布制程。的后,步骤34于阵列基板上形成洒布式间隙子。接着,将滤色片基板与阵列基板进行步骤35的组立制程,然后进行步骤36,将已经组立的大玻璃基板切割为小玻璃面板(panel)的切割制程,随后利用真空吸上技术进行步骤37的液晶注入步骤,待液晶注入完全之后,便进行步骤38的封口制程,以及步骤39的面板清洗制程,而完成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所谓的吸上式液晶注入技术,是指将数枚面板放在充满液晶材料的容器内,使注入口向下,放进加热后的真空室中,使其在液晶储槽内浸渍,利用毛细现象和压力差将液晶注入面板之间隙中的一种液晶注入技术。Lim等人(美国专利公开号20040125319 A1)揭示一种,该装置利用传统真空吸上技术填充液晶,并针对因重力而产生的亮度不平均的缺陷(gravity mura)进行改善。一般说来,传统用以隔开滤色片基板与阵列基板而形成均匀单元间隙的间隙子,大多为单一种间隙子,例如单一使用图1所示的洒布式间隙子,或单一使用图2所示的光阻式间隙子。但随着面板尺寸的增大,若只单独使用一种间隙子,可能会导致面板在承受外力时产生因触碰而造成显示画面的漏光或对比不均(即touch mura;以下简称为触碰式缺陷),或因扩音设备的震动而造成显示画面产生漏光或对比不均(即sound mura;以下简称为震动式缺陷)等现象。此外,传统真空吸上式液晶注入技术在日益增大的面板尺寸中亦有使用上的困难,尤其在大尺寸面板中更具有绝对的劣势。以三十英寸面板为例,传统真空吸上式液晶注入技术灌一片面板大约需要五天的时间,且注入过程中的液晶使用率仅约60%左右,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面板制造商而言非常不具经济效益。因此,的确需要一种能有效改善过长的液晶注入时间,并同时有效避免如触碰式缺陷与震动式缺陷等现象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产生如触碰式缺陷与震动式缺陷等类似因外力而导致缺陷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揭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大体上为透明;一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大体上为透明,并与该第一基板相对;一门极线与数据线,形成于该第一基板上;一开关组件,形成于该门极线与该数据线的交会处;一滤色片,形成于该第二基板上;一洒布式间隙子,形成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洒布式间隙子的截面可以是四、六、八等多边形或圆形,其中该洒布式间隙子的分布密度最好是介于160个/cm2至200个/cm2之间,且该洒布式间隙子具有吸收一外力的缓冲效果,而该外力可以是一压力,亦可以是由基板外围的扩音设备所造成的震动;一光阻式间隙子,形成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该光阻式间隙子的截面可以是四、六、八等多边形或圆形,该光阻式间隙子亦可具有吸收外力的效果;以及一液晶材料,形成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又根据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基板;提供一第二基板;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光阻式间隙子,该光阻式间隙子可具有吸收外力的效果;在该第二基板上形成一洒布式间隙子,其中该洒布式间隙子的分布密度最好是介于160个/cm2至200个/cm2之间,且该洒布式间隙子具有吸收外力的缓冲效果;的后,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中择一基板,在其上提供一液晶材料;以及将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组立密封。又根据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揭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一第一基板;提供一第二基板;在该第一基板上形成一光阻式间隙子以及一洒布式间隙子,该光阻式间隙子可具有吸收外力的效果,其中该洒布式间隙子的分布密度最好是介于160个/cm2至200个/cm2之间,且该洒布式间隙子具有吸收外力的缓冲效果;之后,在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中择一基板,在其上提供一液晶材料;以及将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组立密封。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出使用洒布式间隙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传统结构。图2示出使用光阻式间隙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传统结构。图3示出传统使用洒布式间隙子与真空吸上式液晶注入技术的流程图。图4a、4b与4e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结构。图4c与4d图示出分散洒布式间隙子的实施方法的一例。图5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用以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的流程图。符号说明101、201、400~滤色片基板;102、202、400’~阵列基板;170、470~洒布式间隙子;180、280、480~液晶材料;190、290、490~单元间隙;260、460~光阻式间隙子;401~第一基板;402~第二基板; 410~黑色矩阵;421、422、423~RGB滤色片;430~透明导电层;441~第一配向层;442~第二配向层;450~电路层;30a、30b、31、32、33、34、35、36、37、38、39、51、52、53、54、51a、51b、52a、52b、52c、52d、53a、53b、53c~步骤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4a,其示出一滤色片基板400,包括一第一基板401,该基板大致上为透明,可使用表面平整均匀的玻璃基板、石英基板或塑料基板所构成。第一基板401上有黑色矩阵410、RGB滤色片421、422、423、透明导电层430以及第一配向层441。黑色矩阵410可使用例如铬或合成树脂等遮光材料所构成。滤色片可使用已知的颜料或染料,通过已知的染色法、颜料分散法、印刷法、干膜法或电着法等制程将红、绿、蓝三原色分别形成于第一基板401上。透明导电层430可使用如铟锡氧化物(ITO)等一或多层金属氧化物薄膜所构成。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大体上为透明;一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大体上为透明,并与该第一基板相对;一门极线与数据线,形成于该第一基板上;一开关组件,形成于该门极线与该数据线的交会处; 一滤色片,形成于该第二基板上;一洒布式间隙子,形成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一光阻式间隙子,形成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以及一液晶材料,形成于该第一基板或该第二基板上,其中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被组 立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秉錞程珊珊张智杰王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