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57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充电桩,包括底座、电池组件、接线板和外壳,多个电池组件阵列排布于底座上,电池组件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和接线通道,接线板可活动地收纳于接线通道内,每个电池组件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扇,电池组件设置有散热风扇的一端朝向散热通道,且任意两相对的电池组件的散热风扇相互错开,外壳覆盖电池组件固定于底座上。该移动充电桩结构合理简单,散热效果好,可抽拉的接线结构易于安装或维修。维修。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的
,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0003]但是现有的电动汽车用充电桩,大多都是固定式的,在进行充电时,需要将车开到指定的充电的位置,但是对于没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地,在电动汽车急需补充电量时,车主还需要专门寻找充电站进行充电,或者车辆现有电量不足以支撑至充电站时,还需要借助拖车,给电动汽车的车主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可以移动的充电桩,在将车停下之后,可以通过移动充电桩到汽车的位置进行充电,这样可以随时调动派遣相应的移动充电桩到指定的汽车的位置为汽车充电,同时充电时也更加方便。目前虽然存在一些移动充电桩,但其结构臃肿复杂,安装维护非常麻烦,且充放电过程中不易散热,使用起来危险系数大,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充电桩固定,移动充电桩的结构复杂,散热性能差,装配维护非常麻烦等各种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充电桩,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一种移动充电桩,包括底座、电池组件、接线板和外壳,多个电池组件阵列排布于底座上,电池组件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和接线通道,接线板可活动地收纳于接线通道内,每个电池组件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扇,电池组件设置有散热风扇的一端朝向散热通道,且任意两相对的电池组件的散热风扇相互错开,外壳覆盖电池组件固定于底座上。通过合理的电池模块的排布形成散热以及接线通道,优化了移动充电桩的结构,利于进行安装维护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散热。
[000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电池组件在底座上矩阵排布,散热通道和接线通道互相垂直。矩阵的排布可以在电池组件之间形成一“十”字通道,利用该通道合理布局散热和接线。
[000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接线通道将散热通道分割为两个散热区域。凭借接线通道将散热通道隔离分割,可以分隔开相对的两组电池组件,分别对两个区域的散热进行调控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散热控制。
[000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电池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电池和控制组件,电池和控制组件电连接,散热风扇设置于控制组件的一端,另一端设置有接线端子。利用上下设置的配
合方式可以搭配不同的组合,可自定义控制组件的位置,便于控制散热风口的位置。
[000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散热区域中两相对的电池和控制组件交错设置,以使得相对的散热风扇上下交错排布。凭借该设置可以错开两相对的电池组件的排风口,避免两相对的电池组件的散热风扇对吹使得热风无法及时排出,影响移动充电桩的散热。
[001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区域的底部设置有风机。利用底部的风机可以将散热通道中的高温气体有效地排出,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001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散热通道的两侧低于组件在该方向的端面,且散热通道的两侧设置有用于连接接线板和电池组件的分线器。凭借该设置形成容纳导线的空间,可以将电池组件的接线引至分线器并进一步接入接线板内,并使得线路不会凸出影响壳体装配。
[001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接线通道的内部两侧设置有轨道,接线板可抽拉地设置于轨道上。可抽拉式的结构可以便于进行安装和维护,减少内部接线。
[001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外壳以散热通道为界包括左壳体和右壳体,左壳体和右壳体上端面开设有与散热通道和接线通道对应的凹槽,接线通道上设置有盖板,散热通道的顶部两端设置有吊耳。凭借该设置可以防止接线通道暴露于外部,吊耳的设置能够满足移动充电桩的运输需求。
[001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行走轮和地锁机构,地锁机构和行走轮均设置于底座的底面。凭借行走轮可以使得桩体可以方便地移动,地锁机构的设置能够将移动充电桩固定至一区域防止移动充电桩被挪动。
[001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充电桩,该移动充电桩通过合理的电池组件的布置形成散热和接线通道,同时相对的电池组件的交错排布能够错开风扇位置,避免电池组件的热量堆积难以排出,进一步利用底部的风机将热量排出,极大地提升了散热性能,抽拉式的接线板设置,解决了目前充电桩体电路接线复杂麻烦的问题,在接线时将接线板抽出即可在外部实现接线,同时依靠底座上的行走轮与地锁机构的配合,实现了可移动且能够定位锁定,防止移动充电桩被盗,极大的方便了新能源车主的使用和移动充电桩所有者的管理,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充电麻烦的问题,可以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移动充电桩的整体结构图;
[0018]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移动充电桩的爆炸图;
[0019]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移动充电桩的散热通道截面图示意图;
[0020]图4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移动充电桩的接线通道的截面示意图;
[0021]图5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地锁机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的移动充电桩锁定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移动充电桩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充电桩包括桩体1和行走轮2,行走轮2设置于桩体1的底部四角,以使得桩体1 能够移动。桩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接线通道3和散热通道4的对应孔,接线通道3上设置有一盖板31,盖板31可开合地设置于接线通道上,优选的,在上端面还可以设置有相应的锁付装置,用以将盖板31锁定于上端面,防止外人轻易打开盖板,损坏内部接线板的情况发生。与接线通道3垂直的位置设置有散热通道4,散热通道4顶部镂空,便于桩体1内部的热量有效地排出,桩体1的两侧在散热通道4位置的两侧开设有吊耳 41,用于搬运移动充电桩的时候方便吊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电池组件、接线板和外壳,多个所述电池组件阵列排布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池组件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和接线通道,所述接线板可活动地收纳于所述接线通道内,每个所述电池组件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电池组件设置有散热风扇的一端朝向所述散热通道,且任意两相对设置的所述电池组件的所述散热风扇相互错开,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电池组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组件在所述底座上矩阵排布,所述散热通道和所述接线通道互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通道将所述散热通道分割为两个散热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电池和控制组件,所述电池和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控制组件的一端,另一端设置有接线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文深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深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