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发热线押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304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良的发热线押出结构,包括内模和外模;该内模沿轴向开设有供线芯通过的第一过线孔,该内模的前端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的锥角为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良的发热线押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热线生产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改良的发热线押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热线主要是由线芯和包覆在线芯外的绝缘层组成,具有发热快、温度均匀、热效率高、韧性好等特点,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在发热线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相应的押出模具将绝缘层包覆在线芯外,通常,押出模具包括有外模和内模,然而,由于外模和内模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使得线芯和绝缘层之间的附着力太大,在后道工序中发热线容易脱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发热线押出结构,其能解决线芯和绝缘层之间的附着力太大,在后道工序中发热线容易脱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改良的发热线押出结构,包括内模和外模;该内模沿轴向开设有供线芯通过的第一过线孔,该内模的前端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的锥角为33
°
~35
°
;该外模上开设有与锥形部对应的锥形腔以及供发热线通过的第二过线孔,该第二过线孔与锥形腔的前端连通并与第一过线孔对应,该锥形部设置在锥形腔内,而且,锥形部的外侧壁与锥形腔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供绝缘层的熔融料进入的间隙。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锥形部的锥角为34
°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锥形部的长度为25~27mm。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模的后部具有方便线芯通过且与第一过线孔连通的通道,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过线孔的内径。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锥形部的锥角设计为33
°
~35
°
,使得线芯和绝缘层在结合时它们之间的附着力降低,避免在后道工序中发热线容易脱断的问题。
[001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标识说明:
[0013]10、内模;11、锥形部;12、第一过线孔;13、通道;20、外模;21、锥形腔;22、第二过线孔;2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6]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内模10和外模20。
[0017]该内模10的前端具有锥形部11,该锥形部11的锥角a为33
°
~35
°
,这个范围的锥角使得线芯和绝缘层在结合时它们之间的附着力降低,在本实施例中,该锥形部11的锥角a为34
°
,锥形部11的长度为25~27mm,该内模10具有沿轴心贯通的用于供线芯通过的第一过线孔12。
[0018]该外模20上开设有与锥形部11对应的锥形腔21以及供发热线通过的第二过线孔22,该第二过线孔22与锥形腔21的前端连通并与第一过线孔12对应,前述锥形部11设置在锥形腔21内,而且,锥形部11的外侧壁与锥形腔2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供绝缘层的熔融料进入的间隙23,在本实施例中,该内模10的后部具有方便线芯通过且与第一过线孔12连通的通道13,通道13的内径大于第一过线孔12的内径。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将锥形部的锥角设计为33
°
~35
°
,使得线芯和绝缘层在结合时它们之间的附着力降低,避免在后道工序中发热线容易脱断的问题。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的发热线押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和外模;该内模的前端具有锥形部,该锥形部的锥角为33
°
~35
°
,该内模具有沿轴心贯通的用于供线芯通过的第一过线孔;该外模上开设有与锥形部对应的锥形腔以及供发热线通过的第二过线孔,该第二过线孔与锥形腔的前端连通并与第一过线孔对应,前述锥形部设置在锥形腔内,而且,锥形部的外侧壁与锥形腔的内侧壁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健史鹏赵红灯刘祖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源热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