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28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包括:制冷仓、循环系统、换热系统;制冷仓包括:磁场系统、工质床;磁场系统包括:至少一对双磁场单体和磁工质,双磁场单体安装在制冷仓内,双磁场单体套装在工质床的外侧,磁工质固定在工质床内部;双磁场单体为二级磁场,包括:外磁轭钢筒、外磁体、内磁轭钢筒、内磁体;内磁轭钢筒或者外磁轭钢筒连接有电机和减速机;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蓄冷器,循环系统包括:隔膜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磁热效应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磁制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磁制冷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磁制冷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


[0001]本技术涉及室温磁制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压缩制冷对臭氧层会产生危害,会间接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根据蒙特利尔协议和京都协议,气体压缩制冷采用无氟的制冷剂,例如R410。虽然新的制冷工质不再对臭氧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会导致温室效应,仍然会破坏自然环境。
[0003]由于在传统压缩气体制冷中,制冷剂被压缩机等熵压缩,再进入冷凝器冷却,进入节流阀,最后出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按照这样循环工作,整个热力学循环的四部分是在制冷剂经过不同机械部分完成的。而室温磁场制冷的热力学循环是在蓄热器中完成循环,制冷剂即磁工质不动,只是磁场强度变化,就能完成热力学循环,这种磁场制冷热流体循环系统大大提高了制冷工作效率。
[0004]但是传统磁制冷方式机械结构复杂,室温磁场制冷中磁工质退磁不完全,磁热效应不完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实现了磁热效应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磁制冷工作效率。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使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包括:制冷仓、循环系统、换热系统;制冷仓包括:磁场系统、工质床;磁场系统包括:至少一对双磁场单体和磁工质,双磁场单体安装在制冷仓内,双磁场单体套装在工质床的外侧;工质床为密闭结构,磁工质固定在工质床内部;双磁场单体为二级磁场,包括:外磁轭钢筒、外磁体、内磁轭钢筒、内磁体;外磁体固定在外磁轭钢筒的内壁上,内磁体固定在内磁轭钢筒的内壁上;内磁轭钢筒套装在外磁轭钢筒内部;内磁轭钢筒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外磁轭钢筒安装在第二支撑座上,第一支撑座上、第二支撑座固定在制冷仓内,内磁轭钢筒或者外磁轭钢筒连接有电机和减速机;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蓄冷器,循环系统包括:隔膜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隔膜水泵串联在管路上,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隔膜水泵串联在管路上,分别以并联形式分别连接在换热器、蓄冷器之间;工质床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之间,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之间。
[0008]进一步,工质床两端焊接有法兰,法兰安装有过滤网,法兰的外侧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在制冷仓上。
[0009]进一步,磁工质为稀土金属丝或者稀土金属合金丝,直径为0.1mm

1mm;制冷仓内设置有二极管制冷片。
[0010]进一步,制冷仓内部设置有用于控制制冷仓的起始温度的二极管制冷片,二极管制冷片带有温度传感器;换热器、蓄冷器设置有薄膜铂电阻,薄膜铂电阻用于记录温度变化。
[0011]进一步,管路上设置有真空压力表,循环系统还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电机、真空压力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通过外部电源供电;可编程控制器分别通过信号线连接电机、真空压力表、隔膜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工质床、管路、换热器、蓄冷器充满换热流体,蓄冷器外部设置有制冷箱体。
[0012]本技术技术效果包括:
[0013]1、本技术提出的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能够使磁工质完全充磁退磁,提高磁工质磁热效应利用率,实现了磁热效应最大化,大大提高了磁制冷工作效率。
[0014]2、在传统压缩机制冷中,制冷剂被压缩机等熵压缩,再进入冷凝器冷却,进入节流阀,最后出节流阀,进入蒸发器,按照这样循环工作,整个热力学循环的四部分是在制冷剂经过不同机械部分完成的。本技术中,磁制冷机的热力学循环是在制冷仓、换热系统中完成循环,通过磁场强度变化,就能完成热力学循环,大大提高了制冷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中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的结构原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双磁场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的循环系统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磁场系统外侧设置有三个磁场单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0020]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中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的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中双磁场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包括:制冷仓1、循环系统2、换热系统;制冷仓1利用磁热效应改变磁工质的温度,并将磁工质产生的冷量或者热量传递给换热流体;循环系统2通过管路连接换热系统,用于将换热流体输送到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用于交换换热流体带出的冷量或者热量。
[0022](1)、制冷仓1包括:磁场系统11、工质床12、二极管制冷片17。
[0023]磁场系统11包括:多对双磁场单体、磁工质16,多个双磁场单体套装在同一个工质床12的外侧。双磁场单体安装在制冷仓1内。
[0024]双磁场单体为二级磁场,包括:外磁轭钢筒111、外磁体112、内磁轭钢筒113、内磁体114;外磁体112固定在外磁轭钢筒111的内壁上,内磁体114固定在内磁轭钢筒113的内壁上;内磁轭钢筒113套装在外磁轭钢筒111内部。内磁轭钢筒113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外磁轭钢筒111安装在第二支撑座上,第一支撑座上、第二支撑座固定在制冷仓1内,内磁轭钢筒113或者外磁轭钢筒111连接有电机和减速机。电机通过外部电源供电。
[0025]工质床12为密闭结构,通过管路连接循环系统2,两端焊接有法兰14,法兰14安装
有过滤网;法兰14的外侧连接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底部固定在制冷仓1上。磁工质16固定在工质床12内部。
[0026]电机带动减速机转动,减速机带动内磁轭钢筒113转动,外磁体112、内磁体114的磁通量叠加,改变双磁场单体的磁通量,磁通量在最低磁场到最高磁场之间变化。
[0027]磁工质16处于时最低磁场,磁工质(磁性材料)16退磁,磁工质16降温;磁工质16处于最高磁场时,磁工质16充磁,磁熵减小、晶格熵增大,原子活动加剧,磁性材料升温。磁工质16的材料为稀土金属钆丝,直径为0.1mm

1mm,钆成分占比99%以上,可分段配装钆铽、钆铒合金丝,直径为0.1mm

1mm。
[0028]二极管制冷片17用于控制制冷仓1的起始温度,带有温度传感器,制冷仓1内部温度达到20摄氏度开始制冷,保护磁工质16的磁热效应。
[0029]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中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的循环系统图。
[0030](2)、循环系统2包括:可编程控制器、真空压力表21、隔膜水泵22、第一电磁阀23、第二电磁阀24、第三电磁阀25、第四电磁阀26;真空压力表2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列多级串联式双磁场磁制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仓、循环系统、换热系统;制冷仓包括:磁场系统、工质床;磁场系统包括:至少一对双磁场单体和磁工质,双磁场单体安装在制冷仓内,双磁场单体套装在工质床的外侧;工质床为密闭结构,磁工质固定在工质床内部;双磁场单体为二级磁场,包括:外磁轭钢筒、外磁体、内磁轭钢筒、内磁体;外磁体固定在外磁轭钢筒的内壁上,内磁体固定在内磁轭钢筒的内壁上;内磁轭钢筒套装在外磁轭钢筒内部;内磁轭钢筒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外磁轭钢筒安装在第二支撑座上,第一支撑座上、第二支撑座固定在制冷仓内,内磁轭钢筒或者外磁轭钢筒连接有电机和减速机;换热系统包括:换热器、蓄冷器,循环系统包括:隔膜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隔膜水泵串联在管路上,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隔膜水泵串联在管路上,分别以并联形式分别连接在换热器、蓄冷器之间;工质床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之间,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之间。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杰黄焦宏刘翠兰张英德程娟金培育王强戴默涵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稀土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