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3262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一具有外壳的显示模组、一底座及一枢转元件,该枢转元件连接该显示模组及该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还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一插槽及一突起,该突起及该插槽分别设置在该支撑架两端,该显示模组通过该突起直接与该支撑架连接。通过该枢转元件将该显示模组设置在该底座上,组成方便组装且可前倾或后仰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显示装置结构,主要包括一显示画面的显示面板,并设有包覆该显示面板的一前置外壳和一后置外壳,以及一个可用于支撑整个显示面板及外壳的底座。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底座与显示面板外壳的连接,常采用预设多个个螺丝孔配合对应多个螺丝锁合结构,以组装结合为成品。在制造上述构件时,需要预留空间设计该螺孔,从而加大构件的体积,以致成品无法符合电子产品精巧设计的要求。且因为采用多个螺丝孔配合螺丝锁合结构,致使该构件需要增加固定元件来锁合,增加了制作成型的加工制程,让后续的组装作业更加复杂,造成有效降低组装及制造成本有困难。一种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1包括一底座12、一支撑构件16及一显示模组11。该底座12上适当位置开设有一凹槽123,在该支撑构件16包括二对称设置的凸缘161,该二对称设置的凸缘16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62,该凸缘161在该支撑构件16上形成一凹陷空间160,并在该凹陷空间160与凹槽123内设有一枢转装置13,且该支撑构件16以一适当角度设置在该底座12上。该显示模组11底部设有一衔接部111,在该衔接部111设有多个螺孔112,该螺孔112数目和位置对应于上述凹部空间160上的多个安装孔162,用以供支撑构件16设置在其上。该螺丝15贯穿该安装孔161并配合该螺孔112,固定该显示面板11在该支撑构件16上。该显示装置1还包括一盖板14,该盖板14轮廓形状与上述该凹陷空间160的形状相吻合,该盖板14盖合在该凹陷空间160内。当完成组装时,通过该底座12的凹槽123与该支撑构件16凹陷空间160所设的枢转装置13,使得该支撑构件16做角度的调整,来改变该显示模组11相对于底座12的角度。在该现有技术中,该支撑构件16与该底座以适当角度来设置,然后该支撑构件16的另一端以螺丝15贯穿安装孔162锁固于显示模组11上,该种设计结构使得整个装置体积不够小巧,结构设计也过于复杂,整个组装、拆卸过程复杂且费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体积不够小巧,结构设计过于复杂,整个组装、拆卸过程复杂费时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体积小巧,结构简单和方便旋转的显示装置。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具有外壳的显示模组、一底座及一枢转元件,该枢转元件连接该显示模组及该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还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一插槽及一突起,该突起及该插槽分别设置在该支撑架两端,该显示模组通过该突起直接与该支撑架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上述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在该底座上的支撑架与枢转元件及该显示面板连接的结构来方便控制显示模组相对底座的角度,使得整个结构小巧,避免使用复杂的结构,使用户在操作过程中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所示的显示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底座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VI区域放大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的显示装置VII区域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该显示装置2包括一底座21及一显示模组25。该底座21与该显示模组25通过一枢转元件23(图4所示)连接在一起。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所示显示装置的底座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该底座21上设有一支撑架210,该支撑架210与该底座21为一体成型,该支撑架210一侧具有一突起211,其另一侧设置有一枢转槽212。请一并参阅图4,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显示模组25包括一前置外壳251、一显示面板253、一后置外壳255及二衔接部256、257。该前置外壳251与该后置外壳255重叠设置在一起,在两个外壳之间形成一容置腔,该显示面板253收容在该容置腔内,并通过在侧边的四个螺栓230将该前置外壳251、显示面板253及该后置外壳255锁固为一整体。该衔接部256与该支撑架210侧端的插槽212通过一枢转元件23连接,该衔接部257与设置在该支撑架210的突起211直接连接。该显示模组25的每一衔接部256、257均是由两部分组装而成。该显示模组25的衔接部256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卡槽2511及第二卡槽2512,该状衔接部257两部分分别为第三卡槽2513及第四卡槽2514。该第一卡槽2511及该第三卡槽2513与该前置外壳251为一体成型,该第一卡槽2511与该第三卡槽2513间隔一定距离,形成一开2515;该第二卡槽2512及该第四卡槽2514与该后置外壳255为一体成型,该第二卡槽2512与该第四卡槽2514同样间隔一定距离,形成开口2515。各个卡槽的对应关系为第一卡槽2511对应第二卡槽2512,该第三卡槽2513对应该第四卡槽2514。请参阅图5,同时结合图4,其中图5为图2所示显示装置2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当该前置外壳251与该后置外壳255组装时,该第一卡槽2511与该第二卡槽2512相配合叠在一起,形成该衔接部256,用来收容该枢转元件23的一端。结合图6,为图5中该衔接部257的VI区域放大示意图,该第三卡槽2513与该第四卡槽2514相配合叠在一起,形成另一衔接部257,用来收容该支撑架210的支撑轴2101。请参阅图7,为图5中该衔接部256的VII区域放大示意图。同时结合图4,在第一卡槽2511、第二卡槽2512向着开口2515的方向,分别设置有一收容槽2517,当该第一卡槽2511与该第二卡槽2512相配合叠在一起形成衔接部256(参阅图5)时,两个收容槽2517配合形成一更大收容槽,来收容该转轴231。在该后置外壳255的第二卡槽2512内还设置有一定位突起2516。该枢转元件23具有一转轴231及一固定片体232。该转轴231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固定孔2311,通过螺栓250固定在底座21内;而在转轴231的另一端,串接该固定片体232,该固定片体232呈L形,L形的纵向面2322设置有一贯穿孔(图未示),可活动地串接在转轴231上,L形的横向面2323设置有至少一锁固孔2324,通过螺栓250贯穿该锁固孔2324将该枢转元件23锁设在该前置外壳251的第一卡槽2511与该后置外壳255的第二卡槽2512配合形成的容置腔内。L形固定片体232的横向面2323上还设置有一十字形定位孔2325。通过该固定片体232相对该转轴231的相对旋转,使得显示模组25转动一仰俯角度,同时又能固定在该位置上,以防止显示模组25自行转动。其组装步骤为首先用螺栓250贯穿该固定片体232的贯穿孔2321,将该枢转元件23的固定片体232锁固在该后置外壳255的第二卡槽2512内。然后通过螺栓250贯穿该底座21及该枢转元件23转轴231端的固定孔2311,将该枢转元件23的一端固设在该底座21的支撑架210一端,同时,该支撑架210收容在该开口2515内。接着再将该前置外壳251重叠设置在该后置外壳255上,该前置外壳251的第一卡槽2511内的定位突起2516对应于该固定片体232上的定位孔2325配合,该显示模组253收容在该前置外壳251与该后置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一具有外壳的显示模组、一底座及一枢转元件,该枢转元件连接该显示模组及该底座,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还包括一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一插槽及一突起,该突起及该插槽分别设置在该支撑架两端,该显示模组通过该突起直接与该支撑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旭李明传
申请(专利权)人: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