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305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涉及泡泡机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壳、盖于底壳的顶部的顶壳、固定设置在底壳一侧面的把手、拨动组件和通过拨动组件启动的泡泡机构,所述泡泡机构设置在底壳内部,所述底壳的一侧面开设有出泡口,所述顶壳铰接在底壳上,且顶壳遮住出泡口;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拨杆和与拨杆相互配合的拨片,所述拨杆的中部铰接在把手上,所述拨片固定设置在顶壳上,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拨片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美观,且采用自锁开关实现了持续自动出泡泡。且采用自锁开关实现了持续自动出泡泡。且采用自锁开关实现了持续自动出泡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


[0001]本技术涉及泡泡机
,尤其涉及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

技术介绍

[0002]泡泡机作为一种娱乐设备,尤其适合儿童玩耍,现有技术中的泡泡机的出泡原理为:泡泡液流至出泡环以后,通过旋转杆将泡泡液刮在出泡环的出泡口上,使其形成薄膜,当薄膜在气流作用下离开出泡环时,将会密封一定量的空气,形成泡泡;现有技术中的泡泡机难以实现不用按压开关自动出泡泡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采用自锁开关实现持续自动出泡泡。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包括底壳、盖于底壳的顶部的顶壳、固定设置在底壳一侧面的把手、拨动组件和通过拨动组件启动的泡泡机构,所述泡泡机构设置在底壳内部,所述底壳的一侧面开设有出泡口,所述顶壳铰接在底壳上,且顶壳遮住出泡口;
[0006]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拨杆、与拨杆相互配合的拨片和自锁开关,所述拨杆的中部铰接在把手上,所述拨片固定设置在顶壳上,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拨片相抵,所述拨杆上开设有锁槽,所述把手内设置有滑槽,所述自锁开关滑设于滑槽内,且自锁开关与锁槽相互配合。
[0007]进一步地,所述泡泡机构包括双头电机、吹气机构、出液机构、出泡环和旋转杆,所述双头电机分别驱动吹气机构和出液机构工作,所述吹气机构和出液机构分别与出泡环相配合,所述出液机构带动旋转杆在出泡环处转动。
[0008]进一步地,所述吹气机构包括鼓风机和引风管道,所述出泡环上开设有出泡孔,所述双头电机驱动鼓风机转动,所述鼓风机将空气吹入引风管道,所述引风管道与出泡孔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的转动范围同时覆盖出泡孔和出泡口。
[0010]进一步地,所述出液机构包括泡泡液罐、齿轮组件、抽液管和挤压轮,所述双头电机驱动齿轮组件转动,所述齿轮组件分别带动旋转杆和挤压轮转动,所述底壳内设置有挤压室,所述出泡环的上部开设有出液孔,所述抽液管的一端伸入泡泡液罐,另一端与出液孔连通,所述挤压轮枢接在挤压室内,所述抽液管的中部绕在挤压室内,所述挤压轮与挤压室内壁相配合,对抽液管进行挤压。
[0011]进一步地,所述出液机构还包括收集管,所述出泡环的下部开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管的一端与收集孔连通,且另一端与泡泡液罐内部连通。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底壳上铰接顶壳,使顶壳盖在底壳的顶部,当泡泡机构不工作时,顶壳遮住出泡口,当手动按压拨杆时,拨杆将拨片向下压,拨片带动顶壳摆动,使顶壳遮盖出泡口的一侧向上翘起,露出出泡口,由于手动按压拨杆的同时,亦启动泡泡机构工作,使泡泡机产生泡泡,并从出泡口喷出,手动拨动自锁开关,使自锁
开关卡在锁槽内,对拨杆起到锁定作用,从而让本技术通过采用自锁开关,不用一直按压拨杆,也可以实现持续自动出泡泡。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去掉顶壳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内部的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拨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出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本技术的出泡环和旋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本技术的出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9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为:
[0023]底壳1、出泡口11、
[0024]顶壳2、把手3、滑槽31、
[0025]拨杆41、锁槽411、拨片42、自锁开关43、
[0026]双头电机51、
[0027]吹气机构52、鼓风机521、引风管道522、
[0028]出液机构53、泡泡液罐531、齿轮组件532、抽液管533、挤压轮534、收集管535、
[0029]出泡环54、出泡孔541、出液孔542、收集孔543、旋转杆55、触发开关56、喇叭57。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包括底壳1、盖于底壳1的顶部的顶壳2、固定设置在底壳1一侧面的把手3、拨动组件和通过拨动组件启动的泡泡机构,泡泡机构设置在底壳1内部,底壳1的一侧面开设有出泡口11,顶壳2铰接在底壳1上,且顶壳2 遮住出泡口11。
[0032]拨动组件包括拨杆41、与拨杆41相互配合的拨片42、自锁开关 43,拨杆41的中部铰接在把手3上,拨片42固定设置在顶壳2上,拨杆41的一端与拨片42相抵,拨杆41上开设有锁槽411,把手3 内设置有滑槽31,自锁开关43滑设于滑槽31内,且自锁开关43与锁槽411相互配合,手动按压拨杆41启动泡泡机构产生泡泡以后,手动拨动自锁开关43,使自锁开关43卡在锁槽411内,对拨杆41 起到锁定作用,从而让本技术不用一直按着拨杆41也可以自动出泡泡。
[0033]当泡泡机构不工作时,顶壳2遮住出泡口11,顶壳2与底壳1 的配合使本技术整体看上去更加美观;当手动按压拨杆41时,拨杆41将拨片42向下压,拨片42带动顶壳2摆动,使顶壳2遮盖出泡口11的一侧向上翘起,露出出泡口11,由于手动按压拨杆41 的同时,亦启动泡泡机构工作,使泡泡机产生泡泡,并从出泡口11 喷出,从而使本技术实现工作时才打开出泡口11,本技术的顶壳2的外形为卡通犀牛的头部形状,底壳1的外形为
卡通犀牛的躯干形状,把手3的外形为卡通犀牛的尾巴形状,三者结合形似卡通犀牛,从而使本技术整体美观程度得到提高。
[0034]泡泡机构包括双头电机51、吹气机构52、出液机构53、出泡环 54、旋转杆55、触发开关56、控制器、喇叭57和电池,双头电机 51分别驱动吹气机构52和出液机构53工作,吹气机构52和出液机构53分别与出泡环54相配合,出液机构53带动旋转杆55在出泡环 54处转动。
[0035]触发开关56、电池、喇叭57和双头电机51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泡泡机构工作的同时,控制器同时控制喇叭57播放音乐,触发开关56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弹片,当人工手动按压拨杆41,拨杆41向下按压弹片,使两个弹片相互接触形成电流回路,同时触发开关56给出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开始控制双头电机51转动。
[0036]吹气机构52包括鼓风机521和引风管道522,出泡环54上开设有出泡孔541,旋转杆55的转动范围同时覆盖出泡口11、出泡孔541 和出液孔542,双头电机51驱动鼓风机521转动,鼓风机521将空气吹入引风管道522,引风管道522与出泡孔541连通。
[0037]出液机构53包括泡泡液罐531、齿轮组件532、抽液管533、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壳、盖于底壳的顶部的顶壳、固定设置在底壳一侧面的把手、拨动组件和通过拨动组件启动的泡泡机构,所述泡泡机构设置在底壳内部,所述底壳的一侧面开设有出泡口,所述顶壳铰接在底壳上,且顶壳遮住出泡口;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拨杆、与拨杆相互配合的拨片和自锁开关,所述拨杆的中部铰接在把手上,所述拨片固定设置在顶壳上,所述拨杆的一端与拨片相抵,所述拨杆上开设有锁槽,所述把手内设置有滑槽,所述自锁开关滑设于滑槽内,且自锁开关与锁槽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泡机构包括双头电机、吹气机构、出液机构、出泡环和旋转杆,所述双头电机分别驱动吹气机构和出液机构工作,所述吹气机构和出液机构分别与出泡环相配合,所述出液机构带动旋转杆在出泡环处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持且自锁的泡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机构包括鼓风机和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亮罗文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优立胜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