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饭菜加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75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加热电器,特别是一种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置于主体外侧的控制盒,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和安装于承载菜板下方的底板,所述承载菜板与底板合围形成安装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盒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主体与控制盒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将加热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导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一端与控制盒固定,另一端固定于主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饭菜加热板既有效的降低了主体的高度,让饭菜加热板更加轻薄,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控制装置过热而发生损坏,相应的也降低了用户手动触摸主体而发生烫伤的风险机率。伤的风险机率。伤的风险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饭菜加热板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加热电器,特别是一种饭菜加热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用于加热饭菜的厨房用具越来越多,比如电磁炉,微波炉,蒸锅等,但这一类厨房用具的空间较小,同时不能放置太多的菜盘和饭碗。因此,现有出现了一种可用于同时加热多个菜盘和碗盘的加热板,该加热板可以给饭菜进行加热和保温,不至于饭菜变凉,并且,也解决了电磁炉、微波炉等电器产品反复高温加热食物造成的营养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现有的饭菜保温板内安装有操控单元,用户手动可以直接在菜板上进行调温、调时及开关操作。但由于菜板上安装有加热装置,启动加热装置后菜板表面温度较高,一般超过120℃,用户再进行手动操作时,存在烫伤的风险,同时,也容易造成操控单元因温升过高而发生损坏的问题。并且,由于操作单元位于菜板的下方,因此,现有的饭菜保温板的厚度较厚,不能做的更加轻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饭菜加热板,该饭菜加热板具有独立的控制盒与主体电连接,既有效的降低了主体的高度,让饭菜加热板更加轻薄,又可以有效的防止控制盒内的电控元器件因过热而发生损坏,相应的也降低了用户手动触摸主体而发生烫伤的风险机率。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置于主体外侧的控制盒,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和安装于承载菜板下方的底板,所述承载菜板与底板合围形成安装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盒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主体与控制盒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将加热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导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一端与控制盒固定,另一端固定于主体上。
[0005]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包括形成走线通道的柔性套和设置于柔性套端部的硬质件,所述连接导线设置于走线通道内。
[0006]进一步的,所述硬质件设置于柔性套上临近控制盒一端,所述硬质件固定于控制盒上,且柔性套的另一端直接固定于主体上;
[0007]或者,所述硬质件设置于柔性套上临近主体一端,所述硬质件固定于主体上,且柔性套的另一端直接固定于控制盒上;
[0008]或者,所述硬质件包括分别位于柔性套两端的第一硬质件和第二硬质件,所述第一硬质件固定于控制盒上,所述第二硬质件固定于主体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硬质件与柔性套注塑一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套的外表面具有凹凸的波纹面。
[0011]进一步的,所述柔性套由TPE制成;
[0012]或者,柔性套为硅胶套;
[0013]或者,柔性套为金属波纹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上设置插座,电源线可插拔的与插座电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丝;
[0016]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印刷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石墨烯加热涂层;
[0017]或者,所述承载菜板为玻璃面板,且加热装置为贴覆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膜。
[001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高度为6mm~10mm;
[0019]或者,所述加热装置的额定加热功率为100W~400W。
[0020]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盒包括形成面板的上壳体和与上壳体固定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合围形成容纳腔,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容纳腔内。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主体与控制盒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通过连接导线实现控制盒与主体的电连接。相比于现有饭菜保温板操控单元直接安装于主体内的方案来说,有效的避免了用户直接在主体上对控制单元进行操作,大大降低了用户被烫伤的风险,并且,相比于现有的饭菜保温板来说,主体可以做的更加轻薄。同时,由于控制单元由于位于主体的外部,因此,控制单元能够有效的隔离热源,不至于让温升升高造成控制单元损坏。而且,由于主体与控制盒为独立的部件,即使主体上不小心滴落有水珠等,也不会造成控制单元被误触发的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控制单元进水短路而失效的问题。
[0022]另外,连接导线外侧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可以对连接导线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连接导线发生破损,并且,由于保护套的存在,即使连接导线存在破损,也不至于让消费者发生触电的风险。同时,由于保护套的一端固定于控制盒上,而另一端固定于主体上,因此,消费者即使误拉扯控制盒,也不会造成连接导线出现松动或者断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导线的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饭菜加热板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中饭菜加热板的分解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技术饭菜加热板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饭菜加热板,包括主体1和设置于主体1外侧的控制盒2,所述主体1包括承载菜板11和安装于承载菜板11下方的底板12,所述承载菜板11与底板12合围形成安装腔10,加热装置(图中未画出)设置于安装腔10内,所述控制盒2内安装有控制装置4,所述主体1与控制盒2
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6,所述连接导线6将加热装置与控制装置4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4用于控制加热装置通断电。其中,所述连接导线6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7,所述保护套7一端与控制盒2固定,另一端固定于主体1上。
[0030]本实施例中,承载菜板11为玻璃面板,加热装置为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于玻璃面板下底面的加热丝。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盒2包括形成面板的上壳体21和与上壳体21固定连接的下壳体22,所述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合围形成容纳腔20,所述控制装置4固定于容纳腔20内,并且,控制盒2上还安装有插座(图中未画出),插座通过电源线5与供电模块(图中未画出)电连接,可以实现饭菜加热板通电加热,并对放置于承载菜板11上的菜盘及饭碗等进行加热或者保温。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套7包括形成走线通道70的柔性套71和设置于柔性套端部的硬质件,所述连接导线6设置于走线通道70内,其中,所述硬质件包括分别位于柔性套71两端的第一硬质件72和第二硬质件73,所述第一硬质件72固定于控制盒2上,所述第二硬质件73固定于主体1上。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套71由TPE材质制成,并且,第一硬质件72、第二硬质件73与柔性套71均通过二次注塑的方式成型为一体。并且,柔性套71的外表面还设置有环形的、凹凸的波纹面711。
[0032]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主体与控制盒为相互独立的部件,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通过连接导线实现控制盒与主体的电连接。相比于现有饭菜保温板操控单元直接安装于主体内的方案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设置于主体外侧的控制盒,所述主体包括承载菜板和安装于承载菜板下方的底板,所述承载菜板与底板合围形成安装腔,加热装置设置于安装腔内,所述控制盒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主体与控制盒之间设置有连接导线,所述连接导线将加热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连接导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一端与控制盒固定,另一端固定于主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包括形成走线通道的柔性套和设置于柔性套端部的硬质件,所述连接导线设置于走线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件设置于柔性套上临近控制盒一端,所述硬质件固定于控制盒上,且柔性套的另一端直接固定于主体上;或者,所述硬质件设置于柔性套上临近主体一端,所述硬质件固定于主体上,且柔性套的另一端直接固定于控制盒上;或者,所述硬质件包括分别位于柔性套两端的第一硬质件和第二硬质件,所述第一硬质件固定于控制盒上,所述第二硬质件固定于主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饭菜加热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爽胡赵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领尚智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