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及探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30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包括呈凹字形状的中连接横梁,底部与中连接横梁的中部连接、且顶部与移动设备连接的中连接架,以及一一对应设置在中连接横梁的两端、且结构相同的两组旋转支撑机构;任一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一探测器;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中连接横梁的端部的电动旋转机构,中部与电动旋转机构的下部连接的工字型悬架,以及设置在电动旋转机构与工字型悬架之间的脱离关节。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探测机器人。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检测高效、通过性能良好等优点,在道面检测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及探测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面检测
,尤其是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及探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本文所述的探测器是用于道面检测。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道面检测的探测器均设置一个,并且其拖挂在移动设备上。在检测时,移动设备托载探测器沿检测方向移动;考虑到移动设备的横向移动通过性等因素,现有技术中的探测器的横向长度均小于或等移动设备的横向宽度,或探测器的横向长度略长于移动设备的横向宽度。如此一来,在移动设备及探测器的运输过程中,也有良好的通过性。但是,上述方式又无法进行待检测区域的高效检测,即每一次移动轨迹的检测宽度小于或等于或略大于移动设备的横向宽度。那么,在道面检测时,移动设备就需要多次往复栅状移动,其检测效率较低、且存在重复边际检测的问题。
[0003]因此,急需要提出一种结构简单、通过性良好、检测高效的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及探测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及探测机器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用于连接移动设备与探测器,其包括呈凹字形状的中连接横梁,底部与中连接横梁的中部连接、且顶部与移动设备连接的中连接架,以及一一对应设置在中连接横梁的两端、且结构相同的两组旋转支撑机构;任一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的底部设置有一探测器;
[0006]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固定在中连接横梁的端部的电动旋转机构,中部与电动旋转机构的下部连接的工字型悬架,以及设置在电动旋转机构与工字型悬架之间的脱离关节。
[0007]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型悬架包括中部与脱离关节连接的横梁,一一对应设置在横梁的两端部、且底部与探测器连接的导向连接器。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连接器包括与横梁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缸体,设置在缸体内、且与缸体的内壁顶部连接的铁链,套设在缸体的下部的导向轴承,贯穿导向轴承设置、且顶部与铁链的底部连接的导向轴,以及设置在导向轴的底部、用于与探测器连接的连接板。
[0009]一种探测机器人,其设置有双探测器悬挂机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设置呈凹字形状的中连接横梁,以及与中连接横梁的中连接架,以提供对称支撑;并且在中连接横梁的两端设置旋转支撑机构,以实现两台探测器搭载,旋转支撑机构展开后,也能实现大面积的检测;回收后,也能保证整体的通过性能;
[0012](2)本专利技术巧妙设置电动旋转机构和工字型悬架,既能保证探测器固定可靠,又能
收缩、展开,以实现高效检测;
[0013](3)本专利技术巧妙得设置脱离关节和导向连接器,在探测器过坎跨越时,也能具有良好的通过性能;
[001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检测高效、通过性能良好等优点,在道面检测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运输折叠状态)。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工作状态)。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工作状态)。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过坎跨越状态)。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过坎跨越状态)。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图(过坎跨越状态)。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字型悬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脱离关节的结构示意图。
[0024]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25]1、中连接横梁;2、中连接架;3、旋转支撑机构;4、探测器;31、电动旋转机构;32、工字型悬架;33、脱离关节;321、横梁;322、导向连接器;3221、缸体;3222、铁链;3223、导向轴承;3224、导向轴;322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探测机器人,其设置有双探测器悬挂机构。本实施例的双探测器悬挂机构用于连接移动设备与探测器4。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
[0029]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包括呈凹字形状的中连接横梁1,底部与中连接横梁1的中部连接、且顶部与移动设备连接的中连接架2,以及一一对应设置在中连接横梁1的两端、且结构相同的两组旋转支撑机构3;任一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3的底部设置有一探测器4。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支撑机构3包括固定在中连接横梁1的端部的电动
旋转机构31(如伺服电机或齿轮电机等),中部与电动旋转机构31的下部连接的工字型悬架32,以及设置在电动旋转机构31与工字型悬架32之间的脱离关节33。
[0030]目前,市面上的探测器4多为长方体形状,为了保证探测器4固定可靠。本实施例的工字型悬架32包括中部与脱离关节33连接的横梁321,一一对应设置在横梁321的两端部、且底部与探测器4连接的导向连接器322。其中,导向连接器322包括与横梁321的端部固定连接的缸体3221,设置在缸体3221内、且与缸体3221的内壁顶部连接的铁链3222,套设在缸体3221的下部的导向轴承3223,贯穿导向轴承3223设置、且顶部与铁链3222的底部连接的导向轴3224,以及设置在导向轴3224的底部、用于与探测器4连接的连接板3225。
[003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道面存在减速带等凸起物,为了实现探测器4过坎跨越,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连接器322和脱离关节33,以调整探测器4位置。
[003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填补了搭载两台探测器4以提高检测效率、并兼顾良好的通过性能的技术空白,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在道面检测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0033]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用于连接移动设备与探测器(4),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凹字形状的中连接横梁(1),底部与中连接横梁(1)的中部连接、且顶部与移动设备连接的中连接架(2),以及一一对应设置在中连接横梁(1)的两端、且结构相同的两组旋转支撑机构(3);任一组所述旋转支撑机构(3)的底部设置有一探测器(4);所述旋转支撑机构(3)包括固定在中连接横梁(1)的端部的电动旋转机构(31),中部与电动旋转机构(31)的下部连接的工字型悬架(32),以及设置在电动旋转机构(31)与工字型悬架(32)之间的脱离关节(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探测器悬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悬架(32)包括中部与脱离关节(33)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飞桂仲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