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229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属于液压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油箱、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分流集流阀、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托架、下行程阀和上行程阀;其中,液控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与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有杆腔连接,工作油口B与分流集流阀的进油口连接,分流集流阀的出油口与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无杆腔连接。通过下行程阀和上行程阀的通断,自动控制与两个油缸活塞杆相连的托架往复升降,举升钻杆将其送至自动钻机的钻杆箱里,提高自动钻机的打钻效率。采用双油缸可保证钻杆输送系统举升稳定,分流集流阀保证两个油缸同步动作,确保钻杆输送平稳。确保钻杆输送平稳。确保钻杆输送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控制
,涉及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煤炭开采过程中,因为安全所需,往往要进行瓦斯抽放以及探放水等操作,这些工作都需要进行钻孔作业。液压钻机是煤矿瓦斯抽采作业中普遍采用的生产设备。钻机的钻杆箱容量有限,钻杆箱出现空箱势必会影响钻机的工作效率。因此,有必要对如何提升钻机的钻杆携容量,从而提升钻机的工作效率投入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可持续向钻杆箱输送钻杆,提升钻机的钻杆携容量,克服因钻杆箱容量有限对钻机工作效率造成的不利影响。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分流集流阀、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托架、下行程阀和上行程阀;手动换向阀采用两位四通的钢球定位式M型滑阀;液控换向阀采用两位四通的弹簧复位式换向滑阀;上行程阀和下行程阀均采用两位两通的弹簧复位式滑阀;
[0006]手动换向阀的进油口P外接高压油源P1,手动换向阀的回油口T外接油箱,手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分别对应连接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口P和回油口T,液控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与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有杆腔连接,工作油口B与分流集流阀的进油口连接,分流集流阀的出油口与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无杆腔连接,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并行设置,其活塞杆朝上与托架相连;
[0007]下行程阀的进油口外接低压控制油源P2,其出油口分别与上行程阀的进油口和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连接,上行程阀的出油口与油箱相连;
[0008]通过上行程阀和下行程阀的通断配合,实现液控换向阀的阀芯换向,以此控制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油液流向,推动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活塞杆同步伸出或缩回,进而带动托架往复升降,在此过程中,托架不断举升钻杆输送装置里的钻杆以将其输送至自动钻机的钻杆箱里。
[0009]进一步,上行程阀和下行程阀对称设置,二者相互面向的一侧具有滚轮;托架在上行程阀和下行程阀之间往复升降,其中,托架在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活塞杆缩回至最低行程时与下行程阀的滚轮接触,在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升至最高行程时与上行程阀的滚轮接触,以此激发上行程阀、下行程阀的通断。
[0010]进一步,下行程阀的阀芯处于常开位置,上行程阀的阀芯处于常闭位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本专利技术利用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油缸、行程阀等,自动控制用于举升钻杆的
托架的上升和下降过程,通过托架的往复升降,实现钻杆的连续自动输送目的。采用分流集流阀,可保证左、右举升油缸保持运行速度同步,最终保证钻杆输送系统稳定、高效工作,从而提高自动钻机打钻效率。
[001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油箱1、手动换向阀2、液控换向阀3、分流集流阀4、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托架7、下行程阀8、上行程阀9。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18]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0]请参阅图1,为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手动换向阀2、液控换向阀3、分流集流阀4、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托架7、下行程阀8、上行程阀9。
[0021]油箱1为该液压系统中储存油液的部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冷却散热的作用。手动换向阀2采用两位四通的钢球定位式M型滑阀,通过操纵手柄能切换油液流向。液控换向阀3采用两位四通的弹簧复位式换向滑阀,能够控制左举升油缸5和右举升油缸6的活塞杆的伸出和缩回。分流集流阀4具有分流和合流的功能,可精确控制出口油液比例分配,实现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的同步动作。上行程阀9和下行程阀8均采用两位两通的弹
簧复位式滑阀,用于控制液控换向阀3的阀芯换向。下行程阀8的阀芯处于常开位置,上行程阀9的阀芯处于常闭位置。
[0022]具体而言,手动换向阀2的进油口P外接高压油源P1,手动换向阀2的回油口T外接油箱1,手动换向阀2的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分别对应连接液控换向阀3的进油口P和回油口T,液控换向阀3的工作油口A与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的有杆腔连接,工作油口B与分流集流阀4的进油口连接,分流集流阀4的出油口与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的无杆腔连接,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并行设置,其活塞杆朝上与托架7相连。
[0023]下行程阀8的进油口外接低压控制油源P2,其出油口分别与上行程阀9的进油口和液控换向阀3的控制油口连接,上行程阀9的出油口与油箱1相连。
[0024]上行程阀9和下行程阀8对称设置,二者相互面向的一侧具有滚轮;托架7在上行程阀9和下行程阀8之间往复升降,其中,托架7在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的活塞杆缩回至最低行程时与下行程阀8的滚轮接触,在左举升油缸5、右举升油缸6的活塞杆上升至最高行程时与上行程阀9的滚轮接触,以此激发上行程阀9、下行程阀8的通断。
[0025]该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0026]1.举升状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连续输送钻杆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手动换向阀、液控换向阀、分流集流阀、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托架、下行程阀和上行程阀;手动换向阀采用两位四通的钢球定位式M型滑阀;液控换向阀采用两位四通的弹簧复位式换向滑阀;上行程阀和下行程阀均采用两位两通的弹簧复位式滑阀;手动换向阀的进油口P外接高压油源P1,手动换向阀的回油口T外接油箱,手动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和工作油口B分别对应连接液控换向阀的进油口P和回油口T,液控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与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有杆腔连接,工作油口B与分流集流阀的进油口连接,分流集流阀的出油口与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的无杆腔连接,左举升油缸、右举升油缸并行设置,其活塞杆朝上与托架相连;下行程阀的进油口外接低压控制油源P2,其出油口分别与上行程阀的进油口和液控换向阀的控制油口连接,上行程阀的出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敏刘小华辛德忠陈航万军王清峰张始斋吕晋军马振纲蒲剑雷万年万园周富佳鲁石平王兴肖玉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