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151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核心筒和钢构外框,核心筒包括钢柱和剪力墙,剪力墙上设门洞,其特征在于:该体系还包括筒内防坠机构、门洞防护机构、安全兜网机构和临边挑网机构;筒内防坠机构设置于核心筒内;门洞防护机构封闭剪力墙的门洞;安全兜网机构包括安全兜网和柔性托网;安全兜网倾斜设置,高端与钢构外框相连,低端与门洞防护机构相连,中部自由下垂;柔性托网包括托绳和牵引绳,各托绳的高端与钢构外框相连、低端与牵引绳相连,牵引绳的另一端与门洞防护机构相连以调节柔性托网的张紧度;柔性托网托于安全兜网下;临边挑网机构挑于钢构外框外。各机构共同防护,提高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作业安全性。作业安全性。作业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安全作业
,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而超高层建筑多采用核心筒和钢构外框的形式,施工过程中核心筒本身沿垂直方向存在多个作业面,并且核心筒与钢构外框施工有先后,因此在垂直方向整个超高层建筑存在多个垂直交叉作业面。在作业过程中往往出现上一作业面的残留物、零部件以及工器具的意外掉落,严重影响较低作业面的作业安全。
[0003]目前,业内人员通过在核心筒内设置防坠措施,在核心筒与外框之间设置安全网,在钢构外框外设置临边挑网等措施来提高作业安全性。
[0004]但是目前并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体系协同配合以提高作业安全性。并且各作业面的安全措施均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5]例如,目前核心筒内的防坠措施多为安全兜网,或者设置复杂的防坠机构。安全兜网成本低廉,但是可靠性不好,并且需要在核心筒施工时设置预埋件;而复杂的防坠机构太过笨重复杂,不适于反复的拆卸使用,而核心筒内的防坠措施必然需要随着作业进度反复的拆卸使用。
[0006]钢构外框与核心筒之间简单拉扯一道安全网来进行防护,但是这种安全网上有坠落物时,难以清理,存在大量坠落物残留,如果发生人员跌落,残留的坠落物会严重的威胁跌落人员的安全。
[0007]目前,钢构外框之间常用的安全措施为临边挑网。临边挑网内端与钢构外框相连、外端通过拉绳拉紧,为了保证受力的可靠性,一般间隔1.5米左右设置一道拉绳,这些拉绳位于挑网的上方,影响安全防护性能。
[0008]并且在幕墙施工时,在幕墙上方设置硬质防护机构以防坠落物损伤幕墙面,而目前的防护机构安装复杂,不利于保证作业进度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作业安全性的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核心筒和钢构外框,核心筒包括钢柱和剪力墙,剪力墙上设门洞,其特征在于:该体系还包括筒内防坠机构、门洞防护机构、安全兜网机构和临边挑网机构;筒内防坠机构设置于核心筒内;门洞防护机构封闭剪力墙的门洞;安全兜网机构包括安全兜网和柔性托网;安全兜网倾斜设置,高端与钢构外框相连,低端与门洞防护机构相连,中部自由下垂;柔性托网包括托绳和牵引绳,各托绳的高端与钢构外框相连、低端与牵引绳相连,牵引绳的另一端与门洞防护机构相连以调节柔性托网的张紧度;柔性托网托于安全兜网下;临边挑网机构挑于钢构外框外。
[0011]所述筒内防坠机构包括安装组件、阻尼组件和安全网,各安装组件分别铰接于对应所述剪力墙的门洞内,阻尼组件设置于安装组件的中部下,安全网连接于各安装组件之间。
[0012]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耳座、销轴和下压杆,一对耳座并列布置,销轴连接于两耳座之间,下压杆倾斜设置、低端与销轴铰接、高端与所述安全网相连;所述阻尼组件设置于下压杆的中段与所述门洞之间。
[0013]所述门洞防护机构包括挡脚座和防护框;挡脚座包括基板和定位板,基板为U型板、其封闭端上设插槽、插槽的长度大于所述门洞的宽度,基板两侧设通孔,定位板外侧设有若干挂钩,定位板的长度与门洞的宽度相匹配,定位板固接于基板的封闭端外;防护框包括框骨和防护网,防护框的长度与插槽的长度相匹配,框骨纵横布置,防护网连接于框骨之间;防护框插入插槽内。
[0014]所述门洞防护机构还包括轴座和卷筒,一对轴座设置于所述防护框的开口端内,卷筒设置于两轴座之间。
[0015]所述安全兜网的低端与所述挂钩挂接;柔性托网的各托绳呈扇形设置、低端汇交于牵引绳上,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卷筒相连。
[0016]所述临边挑网机构包括安装轨、滑块、固定块、挑架和密目网;安装轨沿高度方向设置于所述钢构外框外,滑块装入安装轨内能够竖向滑动,固定块固接于安装轨内、位于滑块的下方,挑架的顶面通过滑块与安装轨相连、底面通过固定块与安装轨相连,密目网设置于挑架顶面内。
[0017]所述挑架为三角架,包括顶框、直角柱和斜撑,顶框为矩形框,直角柱为阻尼弹簧。
[0018]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体系还包括幕墙硬防护机构,幕墙硬防护机构包括简支梁、硬质板和撑架;若干简支梁水平布置,硬质板铺设于简支梁上,撑架托于简支梁下。
[0019]所述撑架包括铰接座、主撑杆、副撑杆,一对铰接座分设于所述简支梁下,主撑杆的一端与外端的铰接座铰接、另一端设有锁扣以便锁紧安装,副撑杆为伸缩杆,副撑杆的一端与内端的铰接座铰接、另一端与主撑杆相连。
[0020]本专利技术在投入使用时,将防坠机构设置于核心筒内防止核心筒施工时发生坠物或人员跌落;并通过门洞防护机构封闭剪力墙的门洞以防意外跌落或坠落;利用临边挑网机构防止钢构外框外的坠落;通过安全兜网机构防止核心筒与钢构外框之间的坠落,而安全兜网机构在投入使用时可通过牵引绳调节柔性托网的张紧程度从而调节安全兜网的状态,当柔性托网处于松弛状态时,安全兜网的中部自由下垂,当柔性托网张紧时,托起安全兜网,使安全兜网形成一个自钢构外框向核心筒下斜的平面,从而将落至安全兜网上的坠落物排出,避免坠落物残留。从而提高整个建筑施工的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
[0022]图2为优选实施例一局部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0023]图3为优选实施例一中筒内防坠机构的布置示意图。
[0024]图4为优选实施例一中筒内防坠机构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优选实施例一中门洞防护机构与安全兜网机构的俯视放大示意图。
[0026]图6为图5中挡脚座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7为优选实施例一中安全兜网机构的侧视放大示意图。
[0028]图8为优选实施例一中临边挑网机构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29]图9为优选实施例一中幕墙硬防护机构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30]图10位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二中挑架Ⅱ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31]图示序号
[0032]A—核心筒,B—钢构外框;
[0033]1—筒内防坠机构,
[0034]11—安装组件、111—耳座、112—销轴、113—下压杆,
[0035]12—安全网,13—阻尼组件;
[0036]2—门洞防护机构,
[0037]21—挡脚座、211—基板、212—定位板、213—插槽、214—挂钩,
[0038]22—防护框,23—轴座,24—卷筒;
[0039]3—安全兜网机构,
[0040]31—安全兜网,
[0041]32—柔性托网、321—托绳、322—牵引绳;
[0042]4—临边挑网机构,
[0043]41—安装轨,42—滑块,43—固定块,
[0044]44—挑架、441—顶框、442—直角柱、443—斜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该体系包括核心筒和钢构外框,核心筒包括钢柱和剪力墙,剪力墙上设门洞,其特征在于:该体系还包括筒内防坠机构、门洞防护机构、安全兜网机构和临边挑网机构;筒内防坠机构设置于核心筒内;门洞防护机构封闭剪力墙的门洞;安全兜网机构包括安全兜网和柔性托网;安全兜网倾斜设置,高端与钢构外框相连,低端与门洞防护机构相连,中部自由下垂;柔性托网包括托绳和牵引绳,各托绳的高端与钢构外框相连、低端与牵引绳相连,牵引绳的另一端与门洞防护机构相连以调节柔性托网的张紧度;柔性托网托于安全兜网下;临边挑网机构挑于钢构外框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内防坠机构包括安装组件、阻尼组件和安全网,各安装组件分别铰接于对应所述剪力墙的门洞内,阻尼组件设置于安装组件的中部下,安全网连接于各安装组件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耳座、销轴和下压杆,一对耳座并列布置,销轴连接于两耳座之间,下压杆倾斜设置、低端与销轴铰接、高端与所述安全网相连;所述阻尼组件设置于下压杆的中段与所述门洞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层建筑垂直交叉作业面安全防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洞防护机构包括挡脚座和防护框;挡脚座包括基板和定位板,基板为U型板、其封闭端上设插槽、插槽的长度大于所述门洞的宽度,基板两侧设通孔,定位板外侧设有若干挂钩,定位板的长度与门洞的宽度相匹配,定位板固接于基板的封闭端外;防护框包括框骨和防护网,防护框的长度与插槽的长度相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叶晗徐洪祥单洪帆刘宝民周东张积安任哲陈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工集团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