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驱动机构、自动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146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释放套筒、推杆和底盖,复位弹簧套接在释放套筒外,推杆与底盖间设有注射弹簧,本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发声环和导向套筒,释放套筒、导向套筒及推杆同轴滑动嵌套,限位发声环转动套接在导向套筒端部并在推杆的推动下转动,在推杆推进过程中导向套筒可与推杆作用产生起始提示声,限位发声环可与导向套筒作用产生终止提示声,限位发声环在推杆推进起始、终止时分别显示指示标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应用该轴向驱动机构的具有双重视觉反馈的自动注射装置及该具有双重视觉反馈的自动注射装置的工作方法。动注射装置的工作方法。动注射装置的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驱动机构、自动注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新型给药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应用该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的自动注射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口爆发式的增长,城市虹吸效应,医疗资源日益紧缺,慢性病的管理会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的经济成本支出。社会对于患者自我使用的注射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注射装置操作尽量简单,不需要特殊培训。传统注射装置通常需要熟练掌握进针角度、进针深度,手动推注,造成药物注射效果会因为使用者熟练程度而造成一定的区别。随着制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慢性病采用周期给药,传统注射方式注射过程繁琐复杂,患者每次注射前会存在对使用步骤遗忘的情况,造成药物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自动注射装置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人们希望注射装置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高,在注射过程有多维反馈如听觉、视觉、触觉,患者可以通过获取反馈信号掌控整个注射过程,减少焦虑,提升信心;同时进针深度稳定一致,无需患者调节,且注射前后避免针尖裸露对患者造成恐惧心理;注射过程无需手动推注且注射时间合理;注射完毕后还应具有防误触和/或防二次使用等功能。并且对产品的小型化、便携性、可用性、可靠性、经济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以上功能、性能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得到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目前市场上此类产品存在以下缺点:为了实现自动注射功能,该类产品采用电动机等做为注射机构的动力源。这种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使用成本高,控制系统复杂,需要使用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与各种传动机构连接会造成产品整体体积大,无法实现便携和易用的要求。
[0003]为了实现多维反馈,多数依靠电子元件完成视觉、听觉反馈,产品仍需电池供电。如果产品在强电磁干扰的环境下使用时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电子元器件容易受环境影响,易老化,不宜长久储备。在复杂环境使用时难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
[0004]操作步骤较多,往往需要至少三步以上的操作步骤,患者周期性使用仍存在遗忘风险,患者依从性差。
[0005]4、使用后往往需要使用者插入限位销或转动锁止机构实现产品自锁,从而实现防止二次使用和误触发。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出现限位零件丢失、患者忘记操作等现象,以至于产品无法确保其使用后自锁。并且这样设计是违背人因工程学,不符合此类产品的设计特性。
[0006]5、现有产品往往只能通过观察窗查看预灌封注射器中活塞或推杆的位置状态判断药液是否注射完毕,但是由于各种限制不能像传统手动注射时可以准确判断药液是否全部注射完毕。尤其是当使用者无法准确识别提示音时,会造成使用者对产品是否注射完毕产生怀疑心理,进而对产品使用的焦虑心理加重,降低患者依从性。
[0007]公开号为CN101678168A的专利技术专利于2010年3月24日公开了一种注射装置,包括:
外壳;操纵套筒,该操纵套筒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运动的方式得到支承并且能够与所述注射装置的后端的端部一起安放到病人的注射位置上;注射针,该注射针在刺入位置中伸出超过所述注射装置的后端的端部并且能够返回运动到所述注射装置的内部;切换凸块,该切换凸块相对于所述注射针轴向固定地布置并且在刺入位置中啮合到闭锁窗中用于阻止所述注射针拉回运动到所述注射装置的内部;其中,所述切换凸块能够借助于所述操纵套筒从与所述闭锁窗的啮合状态中运动出来,使得所述注射针为拉回运动而得到释放。但是该专利技术中用于发声反馈的止动元件连续分布,从注射开始到注射结束一直在发声,且没有明显区分,容易造成患者听辨混淆,无法准确识别注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现有的自动注射装置在工作进程中仅能提供听觉反馈,如在嘈杂背景下,或对于有听觉障碍人士,难以识别注射起始、结束状态,为克服这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及应用该轴向驱动机构的自动注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更适合商业化生产,使用方便,视觉反馈清楚明显,发声反馈和视觉反馈相结合,便于识别注射状态,同时还提供了该自动注射装置的工作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释放套筒、推杆和底盖,复位弹簧套接在释放套筒外,推杆与底盖间设有注射弹簧,释放套筒可在推杆启动推进前锁定推杆并可后退释放推杆,本轴向驱动机构还包括限位发声环和导向套筒,释放套筒、导向套筒及推杆同轴滑动嵌套,限位发声环转动套接在导向套筒端部并在推杆的推动下转动,在推杆推进过程中导向套筒可与推杆作用产生起始提示声,限位发声环可与导向套筒作用产生终止提示声,限位发声环在推杆推进起始、终止时分别显示指示标识。本轴向驱动机构工作时,向后滑动释放套筒以释放推杆,此时推杆即可推进,推动其它执行机构工作。在推杆解锁启动到触底停止的过程中,推杆可与导向套筒在始端作用发声,限位发声环可与导向套筒在终端作用发声,通过声音反馈,提示使用者机构工作过程所处阶段。除此之外,限位发声环可提供对应推杆推进起始、终止状态的指示标识,以明确、清晰、简洁的视觉信号指示本轴向驱动机构工作的开始和结束状态。本轴向驱动机构仅通过一系列部件简单的嵌套组合,集成了释放、推进、提示等主要功能,可作为核心机构用于一些实施更具体作业的装置上,如自动注射装置等,可大大简化装置结构,利于装置更紧凑、便携,易于生产,便于使用。
[0010]作为优选,导向套筒穿连在释放套筒内,导向套筒沿轴向设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推杆后端设有一对对称的飞翼,第一滑动槽一侧槽壁的后端设有可容纳飞翼的后嵌槽,后嵌槽前端设有朝向第一滑动槽的后斜面,第一滑动槽前端与第二滑动槽前端连通,该连通部设有朝向第二滑动槽的前斜面,飞翼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构成的通道内,且初始状态下飞翼被释放套筒阻挡于所述后嵌槽内。在初始状态时飞翼受释放套筒阻挡而被限制在后嵌槽内,无法进入第一滑动槽内并顺第一滑动槽滑动,由此锁定推杆,屏蔽推杆的轴向推进功能,此时本轴向驱动机构处于未启用状态;当释放套筒后退时可解除对推杆的锁定,注射弹簧为推杆提供向前轴向推进的动力,飞翼对后斜面施加压力,后斜面也对飞翼产生反作用力,由于后斜面朝向第一滑动槽,反作用力的侧向分力可推动飞翼向第一滑动槽转动,使飞翼进入第一滑动槽,进而无障碍地沿第一滑动槽滑动,推杆开始向
前轴向推进。在滑入第一滑动槽的瞬间,由于惯性的作用,飞翼撞击第一滑动槽的侧壁,产生起始提示声。类似地,在注射弹簧弹力的作用下飞翼沿前斜面前进滑向第二滑动槽内,在滑入过程中,飞翼可带动限位发声环转动,限位发声环与导向套筒间的相对转动可产生终止提示声。
[0011]作为优选,飞翼前端设有可与后斜面、前斜面适配贴合的飞翼斜面。飞翼与后斜面之间面面贴合,可确保飞翼与后斜面之间相互作用力持续稳定。
[0012]作为优选,导向套筒上还设有推杆装配槽,推杆装配槽沿导向套筒轴向设于导向套筒内壁上,推杆装配槽后端与所述后嵌槽相通。后嵌槽、第一滑动槽、第二滑动槽和前嵌槽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包括复位弹簧(6)、释放套筒(7)、推杆(10)和底盖(12),复位弹簧(6)套接在释放套筒(7)外,推杆(10)与底盖(12)间设有注射弹簧(11),释放套筒(7)可在推杆(10)启动推进前锁定推杆(10)并可后退释放推杆(10),其特征是还包括限位发声环(8)和导向套筒(9),释放套筒(7)、导向套筒(9)及推杆(10)同轴滑动嵌套,限位发声环转动套接在导向套筒(9)端部并在推杆(10)的推动下转动,在推杆(10)推进过程中导向套筒(9)可与推杆(10)作用产生起始提示声,限位发声环(8)可与导向套筒(9)作用产生终止提示声,限位发声环(8)在推杆(10)推进起始、终止时分别显示指示标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导向套筒(9)穿连在释放套筒(7)内,导向套筒(9)沿轴向设有第一滑动槽(904)和第二滑动槽(906),推杆(10)后端设有一对飞翼(1001),第一滑动槽(904)一侧槽壁的后端设有可容纳飞翼(1001)的后嵌槽,后嵌槽前端设有朝向第一滑动槽(904)的后斜面(903),第一滑动槽(904)前端与第二滑动槽(906)前端连通,该连通部设有朝向第二滑动槽(906)的前斜面(905),飞翼(1001)滑动连接在第一滑动槽(904)和第二滑动槽(906)构成的通道内,且初始状态下飞翼(1001)被释放套筒阻挡于所述后嵌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飞翼(1001)前端设有可与后斜面(903)、前斜面(905)适配贴合的飞翼斜面(100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导向套筒(9)上还设有推杆装配槽(907),推杆装配槽(907)沿导向套筒(9)轴向设于导向套筒(9)内壁上,推杆装配槽(907)后端与所述后嵌槽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限位发声环(8)上设有止挡凸台(805),限位发声环(8)后端设有弹性悬臂(802),弹性悬臂(802)上设有发声齿(801),导向套筒(9)上设有始态齿槽(909)和终态齿槽(910),推杆(10)启动推进前发声齿(801)嵌入始态齿槽(909)中,推杆(10)推进到极限后,发声齿(801)嵌入终态齿槽(910)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指示标识包括始态显示标识(803)和终态显示标识(804),始态显示标识(803)和终态显示标识(804)位于限位发声环(8)前端周面上的相邻位置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限位发声环(8)内壁设有内筋条(807),内筋条(807)位于飞翼(1001)在第一滑动槽(904)前端与第二滑动槽(906)前端连通部的运动轨迹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导向套筒(9)前端具有瓣爪结构,包括一组瓣爪,瓣爪环绕导向套筒(9)轴线排列,瓣爪排列所构成环形的外径小于导向套筒(9)外径,至少两个瓣爪自由端设有瓣爪凸台(908),限位发声环(8)前端内壁设有转动滑槽(808)和横筋(809),瓣爪结构穿连在限位发声环(8)内且瓣爪凸台(908)对限位发声环(8)轴向定位。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释放套筒(7)后端设有轴向悬臂(702),轴向悬臂(702)自由端设有内止块(701),导向套筒(9)外壁上设有贯通至导向套筒(9)内腔且与第一滑动槽(904)位置对应的条形窗(902),初始状态下内止块(701)嵌置于条形窗(902)及第一滑动槽(904)内并与飞翼(1001)相抵,释放套筒(7)前端设有缺口(704)和环状凸起(70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其特征是释放套筒(7)、限位发声环(8)及导向套筒(9)均为一体成型的注塑件。11.一种具有双重视觉反馈的自动注射装置,包括头端防护帽(1)、安全套筒(2)、外壳(3)和保护壳(4)构成的壳体组件以及预灌封注射器(5),还包括自锁结构,自锁结构可在安全套筒(2)往复一次后锁定安全套筒(2),其特征是预灌封注射器(5)和所述可视觉反馈的轴向驱动机构设于壳体组件的腔体内,轴向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预灌封注射器(5)连接。1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佩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易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