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志勇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145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用户终端显示屏启动双目镜摄像头;实时获取用户眼球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学习一段时间用户的用眼习惯后可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针对此后使用中计算得到的实时用眼数据进行判断,可具体地对用户用眼习惯提出警告并辅助进行纠正,从而避免通过夹在镜架上的测距仪判断用户当前用眼距离,该产品简单地将眼睛指正前方的距离作为视物距离,而忽视了眼球的实际聚焦点,存在很大的误差和根据用眼疲劳等级执行相应的预置干预提醒操作,以及时提醒用户并纠正用户用眼习惯,解决用眼疲劳的问题。解决用眼疲劳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文摘算法
,具体为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通过夹在镜架上的测距仪判断用户当前用眼距离,该产品简单地将眼睛指正前方的距离作为视物距离,而忽视了眼球的实际聚焦点,存在很大的误差,同时对智能手机产生了非常严重的依赖,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其中用眼疲劳就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用眼疲劳过度会导致眼干、眼睛发红甚至眼睛发炎,视力模糊等问题发生。本专利技术采用双目摄像头通过图像识别提取双眼虹膜的角度计算出实际聚焦距离、判别瞳孔大小、眨眼频次,连续记录双眼的行为数据,用作医学分析之用,在学习一段时间用户的用眼习惯后可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针对此后使用中计算得到的实时用眼数据进行判断,可具体地对用户用眼习惯提出警告并辅助进行纠正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和根据用眼疲劳等级执行相应的预置干预提醒操作,以及时提醒用户并纠正用户用眼习惯,解决用眼疲劳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具备在学习一段时间用户的用眼习惯后可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针对此后使用中计算得到的实时用眼数据进行判断,可具体地对用户用眼习惯提出警告并辅助进行纠正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通过夹在镜架上的测距仪判断用户当前用眼距离,该产品简单地将眼睛指正前方的距离作为视物距离,而忽视了眼球的实际聚焦点,存在很大的误差和根据用眼疲劳等级执行相应的预置干预提醒操作,以及时提醒用户并纠正用户用眼习惯,解决用眼疲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步骤1:用户终端显示屏启动双目镜摄像头;
[0006]步骤2:实时获取用户眼球结构;
[0007]步骤3: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双眼虹膜的行为数据;
[0008]步骤4:通过固定距离点进行调节;
[0009]步骤5:通过获取的虹膜边缘圆形数据及眼睛模型推算用户眼睛的视线;
[0010]步骤6:根据所述用户眼部信息启动等级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眼部信息识别用眼疲劳等级;
[0011]步骤7: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
[0012]步骤8:对于长时间过度用眼且并不纠正人群,用户终端显示屏触发所述用户终端关机。
[0013]优选的,所述在步骤1中,利用设置于所述用户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所述当前位置识别用户所处的当前环境;如果所述当前环境与预置环境相匹配,执行启动前置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眼部视频的图像。
[0014]优选的,所述在步骤2中,采集其中虹膜边缘的大小及朝向,瞳孔直径,获取的虹膜边缘圆形数据及眼睛模型用户眼睛的视线,记录两眼瞳孔光路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汇点,结合测试者的瞳距信息。
[0015]优选的,所述在步骤3中,所述采集其中虹膜边缘的大小及朝向,瞳孔直径,所述用户眼部视频图像为依据,获取用户眼部信息,所述用户眼部信息包括注视时长、眼跳次数和注视次数。
[0016]优选的,所述在步骤4中,在正式使用前通过固定距离的点(分别为0.2m、 1m、10m等)对当前实际用户的眼睛数据进行建模校准,获取当前用户双眼视物轴的方向即该轴与眼球中心轴的夹角θ1与θ2及用户瞳距L以保证该方法的准确度。
[0017]优选的,所述在步骤5中,计算进入两眼瞳孔光路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汇点,结合测试者的瞳距信息,进行三角运算,即可简易、精准地获得当前用户用眼的视物距离F,用虹膜识别技术,识别双眼的瞳孔图像,计算瞳孔的直径D,用图像识别技术,计算眨眼频次N。
[0018]优选的,所述在步骤6中,当所述用眼疲劳等级为第一预置等级时,在所述用户终端显示屏上弹出用于提醒用户用眼疲劳的提示框;当所述用眼疲劳等级为第二预置等级时,将所述用户终端显示屏亮度调节到预置的用眼保护亮度;当所述用眼疲劳等级为第三预置等级时,锁定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应用程序。
[0019]优选的,所述执行所述用眼疲劳等级对应的预置干预提醒操作之后,当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预设时长,且所述用户终端显示屏仍处于亮屏状态时,进行预设时间倒计时并在倒计时结束后触发所述用户终端关机。
[0020]优选的,所述在步骤7中,在学习一段时间用户的用眼习惯后可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针对此后使用中计算得到的实时用眼数据进行判断,可具体地对用户用眼习惯提出警告并辅助进行纠正。
[0021]优选的,所述在步骤8中,所述执行单元执行所述用眼疲劳等级对应的预置干预提醒操作之后,启动设置于所述用户终端的计时器并开始计时;以及,当所述计时器的计时时长超过预设时长,且所述用户终端显示屏仍处于亮屏状态时,进行预设时间倒计时并在倒计时结束后触发所述用户终端关机。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学习一段时间用户的用眼习惯后可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针对此后使用中计算得到的实时用眼数据进行判断,可具体地对用户用眼习惯提出警告并辅助进行纠正,从而避免通过夹在镜架上的测距仪判断用户当前用眼距离,该产品简单地将眼睛指正前方的距离作为视物距离,而忽视了眼球的实际聚焦点,存在很大的误差和根据用眼疲劳等级执行相应的预置干预提醒操作,以及时提醒用户并纠正用户用眼习惯,解决用眼疲劳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1:用户终端显示屏启动双目镜摄像头;
[0027]步骤2:实时获取用户眼球结构;
[0028]步骤3: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双眼虹膜的行为数据;
[0029]步骤4:通过固定距离点进行调节;
[0030]步骤5:通过获取的虹膜边缘圆形数据及眼睛模型推算用户眼睛的视线;
[0031]步骤6:根据用户眼部信息启动等级识别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眼部信息识别用眼疲劳等级;
[0032]步骤7: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
[0033]步骤8:对于长时间过度用眼且并不纠正人群,用户终端显示屏触发用户终端关机。
[0034]实施例一:
[0035]用户终端显示屏启动双目镜摄像头;实时获取用户眼球结构;利用图像处理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用户终端显示屏启动双目镜摄像头;步骤2:实时获取用户眼球结构;步骤3: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双眼虹膜的行为数据;步骤4:通过固定距离点进行调节;步骤5:通过获取的虹膜边缘圆形数据及眼睛模型推算用户眼睛的视线;步骤6:根据所述用户眼部信息启动等级识别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眼部信息识别用眼疲劳等级;步骤7:准确推断出可能导致用户近视的潜在因素与原因;步骤8:对于长时间过度用眼且并不纠正人群,用户终端显示屏触发所述用户终端关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1中,利用设置于所述用户终端的定位装置,检测所述用户终端的当前位置;根据所述当前位置识别用户所处的当前环境;如果所述当前环境与预置环境相匹配,执行启动前置于所述用户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用户眼部视频的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2中,采集其中虹膜边缘的大小及朝向,瞳孔直径,获取的虹膜边缘圆形数据及眼睛模型用户眼睛的视线,记录两眼瞳孔光路的反向延长线的交汇点,结合测试者的瞳距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3中,所述采集其中虹膜边缘的大小及朝向,瞳孔直径,所述用户眼部视频图像为依据,获取用户眼部信息,所述用户眼部信息包括注视时长、眼跳次数和注视次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目摄像头精确采集用户用眼习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步骤4中,在正式使用前通过固定距离的点(分别为0.2m、1m、10m等)对当前实际用户的眼睛数据进行建模校准,获取当前用户双眼视物轴的方向即该轴与眼球中心轴的夹角θ1与θ2及用户瞳距L以保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志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