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117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所述注塑成型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多个用于成型产品外壳的模腔及连接于各个模腔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设有薄片胶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流道两侧设置薄片胶槽,通过薄片胶槽的作用,注塑成型时,薄片胶槽的位置先冷却成型,加大注塑压力后,流道中间的溶胶料会继续流动,使得在大注塑压力下,成型后的水口两侧不会有披锋,有效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特别适合在一模多穴的大模具上使用。特别适合在一模多穴的大模具上使用。特别适合在一模多穴的大模具上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注塑模具在加大注塑压力时,流道两侧会产生披锋,导致注塑产品容易不合格以及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模具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所述注塑成型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多个用于成型产品外壳的模腔及连接于各个模腔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设有薄片胶槽。
[0005]进一步地,所述薄片胶槽厚度为1mm。
[0006]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有所述流道和薄片胶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模具的上固定板和用于固定下模具的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通过多根导柱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注塑成型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导柱装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开合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动力件。
[0009]进一步地,所述薄片胶槽远离与流道连接的一侧呈三角形。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流道两侧设置薄片胶槽,通过薄片胶槽的作用,注塑成型时,薄片胶槽的位置先冷却成型,加大注塑压力后,流道中间的溶胶料会继续流动,使得在大注塑压力下,成型后的水口两侧不会有披锋,有效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特别适合在一模多穴的大模具上使用。
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上模具的立体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下模具的立体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水口的立体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流道的横截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所述注塑成型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多个用于成型产品外壳的模腔4及连接于各个模腔4之间的流道1,所述流道1的两侧设有薄片胶槽2。
[0023]本技术通过在流道1两侧设置薄片胶槽2,通过薄片胶槽2的作用,注塑成型时,薄片胶槽2的位置先冷却成型,加大注塑压力后,流道1中间的溶胶料会继续流动,使得在大注塑压力下,成型后的水口两侧不会有披锋,有效延长模具使用寿命,特别适合在一模多穴的大模具上使用。
[0024]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薄片胶槽2厚度为1mm。宽度为1.54mm。当然,其厚度和宽度的微调也在本技术的申请保护范围内。
[0025]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31和下模具32,所述上模具31和下模具32均设有所述流道1和薄片胶槽2。所述注塑成型装置还包括用于固定上模具31的上固定板51和用于固定下模具32的下固定板52;所述上固定板51和下固定板52之间通过多根导柱连接。所述注塑成型装置还包括底座53,所述导柱装设于所述底座53,所述底座53上还设有用于开合上固定板51和下固定板52的动力件。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动力件能够带动上固定板51和下固定板52闭合,然后往流道1中
注入溶胶料,使其流向模腔4,从而达到注塑成型的效果;注塑完成后,通过动力件带动上固定板51和下固定板52分离,便于用户从模具上将产品取下,简单便捷。
[002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薄片胶槽2远离与流道1连接的一侧呈三角形。通过将薄片胶槽2设置成三角形,通过较小位置的远端顶角先冷却成型,然后再逐渐的往流道1方向冷却成型,能够有效防止加大注塑压力后,流道1内的溶胶料往模具缝隙渗透从而尝试披锋,有效增加产品的成品率及模具的使用寿命。
[002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装置包括模具,所述模具包括多个用于成型产品外壳的模腔及连接于各个模腔之间的流道,所述流道的两侧设有薄片胶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胶槽厚度为1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外壳注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均设有所述流道和薄片胶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外壳注塑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骏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