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口罩电路以及电动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98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口罩电路和电动口罩,该电动口罩电路包括:充电升压模块、自锁开关模块以及直流电机模块;其中,自锁开关模块包含第一晶体管,且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充电升压模块的负载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直流电机模块连接;自锁开关模块,用于在第一晶体管导通时依据充电升压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向直流电机模块输出直流供电信号,以为直流电机模块供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锁开关模块在第一晶体管导通时为直流电机模块中的直流电机供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口罩所存在的噪声大和成本高的问题。口罩所存在的噪声大和成本高的问题。口罩所存在的噪声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口罩电路以及电动口罩


[0001]本技术涉及口罩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口罩电路和电动口罩。

技术介绍

[0002]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因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可有效防止有毒气体、粉尘等空气污染物进入肺部,成为保护用户健康的重要屏障。
[0003]其中,电动口罩配置有电动风机,以依靠电动风机将外部空气经过过滤网过滤后送入口罩内部,降低口罩憋闷感,满足口罩内新风换气的需求。目前,电动口罩主要是通过无刷直流电机(Brushless Direct Current Motor,BLDCM)驱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驱动电机转动,且转速由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输出的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控制,如图1所示,现有电动口罩中设置有与BLDCM驱动IC连接的MCU,以通过MCU控制整个电动口罩系统。但是,BLDCM驱动IC只能驱动三相电机,而三相电机的电机噪声比较大,特别在安静环境中这种电机噪声尤为突出,降低电动口罩的用户体验;并且MCU和BLDCM驱动IC价格比较贵,导致现有电动口罩的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口罩电路和电动口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口罩所存在的噪声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口罩电路,包括:充电升压模块、自锁开关模块以及直流电机模块;
[0006]其中,所述自锁开关模块包含第一晶体管,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升压模块的负载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电机模块连接;
[0007]所述自锁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时依据所述充电升压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向所述直流电机模块输出直流供电信号,以为所述直流电机模块供电。
[0008]可选的,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第二晶体管和上拉电阻;
[0009]所述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升压模块的负载输出端,所述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动口罩电路的参考地;
[0010]当所述第二晶体管截止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的电压值通过所述上拉电阻被拉高,所述第一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
[0011]当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的电压值通过所述第二晶体管被拉低,所述第一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
[0012]可选的,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分压电阻单元;
[0013]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14]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时基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
的电压值分压给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以维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状态。
[0015]可选的,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开关单元和限流电阻单元;
[0016]所述限流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所述限流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
[0017]可选的,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适配电阻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含第一电阻和隔离电容以及轻触开关;
[0018]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限流电阻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轻触开关连接所述适配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隔离电容的第一端,所述适配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隔离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
[0019]可选的,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供电指示单元,所述分压电阻单元包含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晶体管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
[0020]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直流电机模块,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以及所述隔离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21]所述供电指示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供电指示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22]可选的,上述电动口罩电路还包括与所述充电升压模块连接的接口模块,所述充电升压模块包含充电升压单元和电池单元;
[0023]所述充电升压单元的充电使能端连接所述接口模块,所述充电升压单元的负载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充电升压单元的电池端连接所述电池单元;
[0024]所述充电升压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接口模块输入的电源信号向所述电池单元输出充电信号,以为所述电池单元中的电池充电,并向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输出电压信号,以为所述自锁开关模块供电。
[0025]可选的,所述充电升压模块还包括充电指示单元和低压指示单元,所述充电指示单元与所述充电升压模块的第一指示端连接,所述低压指示单元与所述充电升压模块的第二指示端连接;
[0026]所述充电升压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电源信号向所述充电指示单元输出充电指示信号,以触发所述充电指示单元依据所述充电指示信号点亮充电指示灯;并在检查到所述电池单元输出的电池电压值小于预设电压阈值时,向所述低压指示单元输出低压指示信号,以触发所述低压指示单元依据所述低压指示信号点亮低压指示灯。
[0027]可选的,所述充电升压模块还包含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包含第一滤波电容、第二滤波电容、第三滤波电容以及滤波电感;
[0028]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接口模块的电源输入端,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动口罩电路的参考地;
[0029]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升压单元的负载输出端,所述第二滤波
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参考地;
[0030]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升压单元的电池端和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参考地,以及所述滤波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充电升压单元的升压输入端。
[003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口罩,所述电动口罩包含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动口罩电路。
[0032]本技术通过通过自锁开关模块在第一晶体管导通时依据充电升压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向直流电机模块输出直流供电信号,以为直流电机模块供电,使得电动口罩电路可以采用直流电机模块中的直流电机实现口罩内新风换气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电动口罩采用三相电机所导致的电机噪声大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电动口罩采用MCU和BLDCM驱动IC来驱动三相电机导致的成本高的问题,在减少噪声的同时降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口罩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升压模块、自锁开关模块以及直流电机模块;其中,所述自锁开关模块包含第一晶体管,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升压模块的负载输出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直流电机模块连接;所述自锁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时依据所述充电升压模块输出的电压信号向所述直流电机模块输出直流供电信号,以为所述直流电机模块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口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第二晶体管和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充电升压模块的负载输出端,所述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动口罩电路的参考地;当所述第二晶体管截止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的电压值通过所述上拉电阻被拉高,所述第一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当所述第二晶体管导通时,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的电压值通过所述第二晶体管被拉低,所述第一晶体管进入导通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口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分压电阻单元;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以及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参考地;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晶体管导通时基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的电压值分压给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以维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导通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口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开关单元和限流电阻单元;所述限流电阻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上拉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端,所述限流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口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开关模块还包含适配电阻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含第一电阻和隔离电容以及轻触开关;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和所述限流电阻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通过所述轻触开关连接所述适配电阻单元的第一端和所述隔离电容的第一端,所述适配电阻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所述隔离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三端和所述分压电阻单元的第二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口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志涛曾礼伟廖秋华朱玉梁辉
申请(专利权)人:迅镭智能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