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008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涉及农田微咸水灌溉技术领域,包括集水装置和泵房,所述集水装置的进口连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用于连接排渠,将所述排渠内的微咸水输送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泵房连接,用于将所述泵房抽取的地下水输送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集水装置的出口通过出水主管连接有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连接有灌水毛管,所述灌水毛管伸入田块中,用于对田块进行灌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排水再利用效率,提高棉花微咸水灌溉的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水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农田微咸水灌溉
,特别是涉及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新疆气候干燥,降雨量小而蒸发量大,属于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随着绿洲面积的不断扩增,农业用水量显著增加,新疆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但用水效率较低,严重挤占了工业、城镇和生态用水。由于大量水资源用于农业种植开发,严重挤占新疆生态用水,土地严重沙化,大量的土地撂荒,新疆棉田中约有40%以上的棉田不能得到及时灌水,约有20%左右的棉田生育期内处于极度缺水和严重缺水状态,每年因缺水造成的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0%

15%。
[0003]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灌溉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用水短缺与浪费的双重问题。滴灌因其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等优点,在新疆得到广泛应用,新疆累计建成高效节水滴灌面积293万公顷。膜下滴灌将滴灌与地膜完美结合,克服两者的缺点,对新疆的盐碱地来说更是利大于弊。一方面,在膜下滴灌过程中会在根区形成低盐区,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覆膜的作用,既降低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又减少了因水分蒸发盐分聚集的机率。
[0004]为缓解淡水资源紧张,近年来世界各国把开发利用劣质水作为重要的手段。新疆南部存在丰富的微咸水,绝大部分在地下10~100m处,极易开发和利用。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既可以改善地下水,缓解淡水资源紧张,又可以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合理利用微咸水进行灌溉对于缓解干旱地区水资源紧缺以及在极端干旱年份保障作物产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0005]新疆光热充足,适宜棉花的生长,截止2018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83.8%,在全国棉花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尽管滴灌技术日益成熟,但是对水的需求量还是居高不下,如何使新疆有限的淡水资源支撑起全国最大棉花种植面积,是一种挑战。微咸水膜下滴灌既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又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保持土壤墒情,但咸水本身就携带一定盐分,这些盐分随水进入土壤,如果这些盐分不能被淋洗出土体,有可能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对植物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将矿化度较高的咸水直接进行灌溉,会导致盐分在土壤中累积,从而在根系附近形成积盐区,威胁作物生长,给新疆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重大隐患。
[0006]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可有效提高排水再利用效率,提高棉花微咸水灌溉的利用效率,
节约水资源。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包括集水装置和泵房,所述集水装置的进口连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用于连接排渠,将所述排渠内的微咸水输送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泵房连接,用于将所述泵房抽取的地下水输送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集水装置的出口通过出水主管连接有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连接有灌水毛管,所述灌水毛管伸入田块中,用于对田块进行灌溉。
[0009]优选的,所述集水装置内输送入的地下水与微咸水的体积比为4:1。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水管靠近所述排渠的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一进水管采用Φ110mm的PVC管或Φ110mm的软带。
[0011]优选的,所述排渠为干渠。
[0012]优选的,所述泵房内设置有地下水抽水井,用于抽取地下水,所述地下水抽水井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水管采用Φ110mm的PVC管或Φ110mm的软带。
[0014]优选的,所述出水主管采用Φ110mm的软带。
[0015]优选的,所述出水支管采用Φ63mm的软带。
[0016]优选的,所述集水装置采用集水池或过滤池。
[0017]优选的,所述出水支管上连接有多条所述灌水毛管,所述灌水毛管采用Φ16mm的滴灌带。
[0018]优选的,所述灌水毛管上设置有多个滴头,相邻所述滴头之间的间距为30cm,所述滴头的流量为3.2L/h。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0]本技术可有效提高排水再利用效率,提高棉花微咸水灌溉的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而且通过合理的淡水与微咸水进行配比灌溉,使棉花体内盐分累积较低,对养分的吸收影响最小,且对棉花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小,甚至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的总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不同微咸水灌溉前后棉田土壤水分分布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不同微咸水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内的10~40cm土层的土壤盐分变化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不同微咸水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内的40~100cm土层的土壤盐分变化示意图:
[0026]其中:1为排渠;2为泵房;3为集水装置;4为第一进水管;5为第二进水管;6为出水主管;7为出水支管;8为灌水毛管;9为田块;10为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
11为地下水抽水井,12为水泵,13为滴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包括集水装置3和泵房2,集水装置3的进口连接有第一进水管4和第二进水管5,第一进水管4用于连接排渠1,将排渠1内的微咸水输送至集水装置3内;第二进水管5与泵房2连接,用于将泵房2抽取的淡水地下水输送至集水装置3内;集水装置3的出口通过出水主管6连接有出水支管7,出水支管7连接有灌水毛管8,灌水毛管8伸入田块9中,用于对田块9进行滴灌。
[0031]在本实施例中,微咸水灌溉是通过将排渠1的微咸水抽到集水装置3中,根据田块9灌水量需求进行排渠1微咸水抽水,再根据微咸水的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装置和泵房,所述集水装置的进口连接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用于连接排渠,将所述排渠内的微咸水输送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第二进水管与所述泵房连接,用于将所述泵房抽取的地下水输送至所述集水装置内;所述集水装置的出口通过出水主管连接有出水支管,所述出水支管连接有灌水毛管,所述灌水毛管伸入田块中,用于对田块进行灌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装置内输送入的地下水与微咸水的体积比为4: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靠近所述排渠的一端连接有水泵,所述第一进水管采用Φ110mm的PVC管或Φ110mm的软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渍化农田微咸水灌溉排水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渠为干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渍化农田微咸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江辉白云岗刘洪波丁邦新刘晓敏肖军王蓓曹彪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