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毛宏建专利>正文

遥控壁挂式多功能电脑万年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682 阅读:2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自动壁挂式带红外遥控的万年历。可同时显示公、农历年、月、日、星期、12生肖、24节气、时间以及气温等信息,自动识别公、农历闰月。具有(1)公历-农历、农历-公历、节气、生肖的查询和换算;(2)九项智能化定时报闹;(3)秒表;(4)整点报时;(5)自动控制显示;(6)自带充电电池等免维护特性以及(7)低功耗节电设计,再加上(8)全部功能都可遥控操作,(9)采用高亮度LED显示等多项先进性能。采用模块化设计,外观豪华大方,操作方便直观。(*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遥控操作的壁挂式多功能全自动电脑日历及时钟。实时钟RTC(6)选用X1203或PCF8563,是具有I2C总线接口的实时钟集成电路,用于停电后保持时间及日历的准确性。温度测量电路TC(7)选用AD7416,是具有I2C总线接口的温度测量集成电路,用于将温度信号数字化。EEPROM存储器(8)选用AT24C01,它具有I2C总线接口,用于存贮九项定时信息。CPU的振荡器(10)频率为12MHz。串并转换集成电路(13)(14)(15)(16)选用CD4094,用于输出显示控制信号。在它的遥控收发电路中遥控器的主控集成电路选用GS2212或TC9012F,用于产生调制的红外遥控信号。遥控器的主控集成电路的振荡器频率取455KHz。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12)的主控集成电路选用CXA20106,用于红外遥控信号的放大、检波和解调。中央控制器CPU(5)通过其P1.6和P1.7端口(第7脚和第8脚)模拟I2C总线与实时钟RTC(6)、温度测量电路TC(7)、EEPROM存储器(8)相联接。系统上电之后,中央控制器CPU(5)会自动与实时钟RTC(6)的时间及日期进行对准,从EEPROM存贮器(8)中读出定时信息。振荡器(10)、复位控制电路(11)则为中央控制器CPU(5)提供时钟信号和复位信号。按键电路(9)与中央控制器CPU(5)的P2口相联接,为系统提供了控制键盘。中央控制器CPU(5)在每个运行循环中检查一次本机键盘(9)的状态。当确定有按键按下并释放之后,则对该按键消息进行分析、处理,由此即实现了系统的键盘操作方案。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12)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CPU(5)的INT0或INT1口相联接。由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经过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12)完成信号接收、放大、检波等解调工作之后,将解调的遥控信号送至中央控制器CPU(5)的外部中断信号输入端子(第13脚INT1或第12脚INT0)。中央控制器CPU(5)在收到脉冲中断信号之后,通过其内部的定时器T1或T0计算出两次脉冲之间的时间差。根据两次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即可分辨出相应的遥控信号位位值是“0”还是“1”。在一次按键发出的全部34个脉冲位接收检测完成后,即得到所按遥控按键的编码包括用户码和功能码。中央控制器CPU(5)仅处理用户码相符的按键,并按其功能码码值对该按键消息进行处理。这样就实现了对系统的红外遥控操作。在电脑控制板上,实时钟RTC(6)对振荡电路提供的32768Hz振荡信号进行分频,得到1Hz的计时脉冲做为计时基准信号。实时钟RTC(6)内部电路则自动进行秒、分、时、及公历日、月、年的记录。中央控制器CPU(5)内部由晶振(10)提供时间基准,再由定时器T0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了分频并得到100Hz的计时信号,并由此构造了自己的时钟及日历电路,同时也实现了秒表功能。中央控制器CPU(5)在每个小时的59分00秒时将自身的计时时间、日期信息与从实时钟RTC(6)中读出时间及日期信息对正,再由中央控制器CPU(5)换算出相应的农历,星期、生肖等相关信息。由此实现了同时提供公历、农历、时间、星期、生肖等较完备的复合功能,保证了显示的正确性和精度。由于实时钟RTC(6)是极低功耗的IC器件,它由主电源(1)、后备电池(3)以及后备电池检测及充电控制电路(4)供电。并且实时钟RTC(6)具有自动电源切换的功能,掉电后自动切换由后备电池(3)供电,这样就可保证系统时间及日历在停电之后仍可保持长期的正确性,由此实现了长期免维护的特性。中央控制器CPU(5)每隔16秒钟从TC(7)中读一次温度信息并将温度值送至显示缓冲区。由此实现了提供温度状况的功能。中央控制器CPU(5)每隔5秒种从数据库中取出当年的各个节气所在的公历日期,并将数据送至显示缓冲区依序循环显示。由此实现了节气显示功能。中央控制器CPU(5)每分钟检查一次九个定时信息中有否符合报闹条件的,如果有,则在P11端口上产生1000Hz的振荡信号,驱动喇叭发出报闹信号。报闹信号不受显示是否关闭的影响。由此实现了多重定时的功能。中央控制器CPU(5)经由其P1.3、P1.4、RXD、TXD(第4、5、10、11脚)组成串行数据发送和控制电路与串并转换集成电路(13、14、15、16)相联接。由四片CD4094(13、14、15、16)将串行数据转换为32线并行输出,经过段控驱动电路(17)及位控驱动电路(18)向显示板(19)提供了S1-S16共16根段控信号线和L1-L16共16根位控信号线。显示板由26个LED数码块及40个LED发光二极管组成。在26个LED数码块中6个用于时间、8个用于公历年月日、5个用于农历日期、1个用于星期、2个用于温度,4个用于节气日期。在40个单LED中4个用于功能状态指示、12个用于生肖指示、24个用于节气指示。所有这些显示器件共相当于31个8段LED数码块。显示板上的31组LED是按如下方法与段控线和位控线联接的每一个位控线同时接两个8段LED的公共端,这两个8段LED的16个笔划与S1-S16这16根段控信号线相接。这样就可在16个位控线上接上32个8段LED数码块。这种16段×16位的“一拖二”动态扫描方式在LED亮度上要比8段×32位的传统动态扫描方式改善很多。如果需要更高的亮度,比如车站、广场等露天场合,则可以采用32个74HC4094(或74HC595)实现LED的静态显示。在每个循环周期,中央控制器CPU(5)先将CD4094的OE端设为低电平,禁止4094并行口的驱动信号输出;再将CD4094的STR设为高电平,使能其内部移位寄存器。然后中央控制器CPU(5)再将控制显示的段控及位控信息通过串行口(TXD、RXD)发送到四片CD4094(13、14、15、16)中。发送完成后,则使STR为低、OE为高,显示信号就输出到了段控及位控驱动电路。段控和位控驱动电路上的电信号则驱动显示板上的指定LED的指定笔划发光。经过中央控制器CPU(5)不断地高速动态扫描每一个LED,就在面板上显示出了完整的公历、农历、时间、生肖、节气和温度等信息。在每天0时到6时,中央控制器CPU(5)通过停止输出显示控制信号的方式关闭显示,以实现夜间不用时节约电能。显示关闭后,报时也自动被关闭,但定时不受影响。由此实现了自动化的特性。在每天6时到22时每个整点到达之间,即在59分56秒时,中央控制器CPU(5)在P11端口上产生报时振荡信号,驱动喇叭发出报时信号。报时信号的频率在56、57、58、59秒的前四声为500Hz,整点时的一声为1000Hz。显示被关闭后,报时也自动被关闭。由此实现了整点报时的功能。在用户设定日期或时间之后,中央控制器CPU(5)会自动更新实时钟电路RTC(6)中的日期和时间。在用户设定定时之后,中央控制器CPU(5)会自动更新EEPROM存贮器(8)中的定时数据,存在EEPROM存贮器中的定时数据在停电之后仍可保持十年不丢失。本技术在220V外电源失效之后,除实时钟电路RTC(6)在备用电池(3)支持下正常工作之外,其余各部分电路都不再工作。上电后,各部分电路又归于正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遥控壁挂式多功能电脑万年历,它由遥控器及主机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中央控制器CPU(5)通过其P1.6和P1.7端口(第7脚和第8脚)模拟I2C总线与实时钟RTC(6)、温度测量电路TC(7)、EEPROM存储器(8)相联接并对实 时钟RTC(6)、温度测量电路TC(7)、EEPROM存储器(8)进行操作和控制;中央控制器CPU(5)经由其P1.3、P1.4、RXD、TXD(第4、5、10、11脚)组成串行数据发送和控制电路与串并转换集成电路(13、14、15、16)相联接;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12)的信号输出端与中央控制器CPU(5)的INT0或INT1口相联接;由遥控器发出的控制信号经过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12)完成信号接收、放大、检波等解调工作之后,将解调的遥控信号送至中央控制器CPU(5)的外部中断信号输入端子(第13脚INT1或第12脚INT0),中央控制器CPU(5)在收到脉冲中断信号之后,通过其内部的定时器T1或T0计算出两次脉冲之间的时间差,根据两次脉冲之间的时间差,即可分辨出相应的遥控信号位位值是“0”还是“1”;在一次按键发出的全部34个脉冲位接收检测完成后,即得到所按遥控按键的编码:包括用户码和功能码。中央控制器CPU(5)仅处理用户码相符的按键,并按其功能码码值对该按键消息进行处理,这样就实现了对系统的红外遥控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宏建
申请(专利权)人:毛宏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