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057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斗包括“V”形斗,所述“V”形斗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楔形支撑板,所述“V”形斗和楔形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底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了“卡炉”、“卡料”、“卡斗”现象,为连铸连轧生产线持续、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提供保障。高效的运行提供保障。高效的运行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


[0001]本技术属于有色金属深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

技术介绍

[0002]加料斗子与加料小车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铜杆的生产。现有竖炉加料装置采用“U”型结构,该结构的主要缺点是阴极铜板竖靠于斗底或侧斗,使加入竖炉的铜板成立方规则分布,铜板之间密实而间隙太小,不能及时预热使其熔化,不仅消耗大量天然气,而且影响竖炉各区域的熔化速度,造成“卡炉”现象。同时,加料小车的倾倒角度偏小或尺度不合适,料斗内的电解铜板不能完全倒空,容易造成“卡料”或“卡斗”,直接导致停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
[000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斗包括“V”形斗(1),所述“V”形斗(1)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楔形支撑板(2),所述“V”形斗(1)和楔形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底板(3)。
[0006]进一步地,所述楔形支撑板(2)为多个,均匀固定在“V”形斗(1)两侧外壁。
[0007]进一步地,所述楔形支撑板(2)和矩形底板(3)均为钢板。
[0008]进一步地,所述楔形支撑板(2)厚度为20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V”形斗(1)使用时的倾斜角度为38
°

[0010]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有效地避免了“卡炉”、“卡料”、“卡斗”现象,为连铸连轧生产线持续、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使用时的最佳倾斜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5]如图1

3所示,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包括包括“V”形斗1,“V”形斗1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楔形支撑板2,楔形支撑板2为多个,均匀固定(焊接)在“V”形斗1两侧外壁,“V”形斗1和楔形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焊接)有水平的矩形底板3,楔形支撑
板2和矩形底板3均为钢板,楔形支撑板2为20mm厚度的钢板。
[0016]进一步地,“V”形斗1使用时的倾斜角度为38
°

[0017]使用时,将加料斗安装于导轨上,重新调整上限位,钢丝绳在卷扬滚筒上缠绕三圈以上,经过加料机顶部四个定滑轮至加料斗上的动滑轮及顶部滑轮,通过绳索扣接头连接至缓冲箱连杆上,将加料斗提升至上限位空倒,然后加入铜板4进行倾倒试验。
[0018]“V”形斗1侧壁加焊两块厚度20mm的楔形支撑板2,增大加料斗的斜面,阴极铜板4的倾倒角度也增大,为了使铜板的落点刚好位于竖炉炉体的中心线上,在设备检修期间,通过现场反复试验确定了“V”形斗1最佳倾斜角度为38
°
。为增大加料斗尺寸,在底部加装矩形底板3,防止铸坯、废料较满时“卡斗”。所有设计安装完成后,加入铜板、铸坯或废线进行试验。
[001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局限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还可以做出其它等同改进,均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都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连轧生产铜杆竖炉加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斗包括“V”形斗(1),所述“V”形斗(1)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楔形支撑板(2),所述“V”形斗(1)和楔形支撑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底板(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支撑板(2)为多个,均匀固定在“V”形斗(1)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文李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