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05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固定套接有贯穿至壳体内壁底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贯穿至管体内部的漏水孔,所述进水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渣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进水管上开设的漏水孔将液体排出至第一过滤仓内,同时由于漏水孔的直径值很小,其污水内部的固体杂质会被阻拦在进水管内部,经由进水管底部的排渣管排放至收集罐内再进行统一处理,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颗粒单独处理,避免了因固体杂质堆积而引发管道堵塞,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整体效率,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是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一定净化程度排入水体或将水质达到能够再次使用标准,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按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产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和医疗污水等,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人们大多会通过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0003]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排放的污水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固体的杂质,这些固体的杂质与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净化装置,现有的污水净化装置在进行净化时往往只是对固体杂质进行拦截,没有很好的对固体杂质的处理办法,时间长了固体杂质会堆积在污水过滤装置内,由于无法排出会将污水处理装置堵塞,极大的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
[0004]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由于在进行污水的处理时,由于污水多为管道传输,在通过过滤网时,由于水柱是垂直向下的,在过滤网进行过滤时基本从中间位置进行过滤,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时会导致过滤网的中间位置已经吸附足够多的杂质,而边缘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到,这会大大降低过滤网的使用寿命,对过滤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资源浪费,变相的增加了污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防止管道堵塞,提高处理效率,延长过滤装置使用寿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的优点。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的左侧固定套接有贯穿至壳体内壁底部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外表面开设有贯穿至管体内部的漏水孔,所述进水管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渣阀,所述排渣管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收集罐,在进行向内注入污水时排渣阀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在需要清理固体杂质时,先停止向内注入污水,然后打开排渣阀即可将固体杂质排放入下方的收集罐内,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进水管右侧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开设有过水孔,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隔板右侧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过水孔上方的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将壳体的内腔从左至右隔断为第一过滤仓、第二过滤仓与过滤杀菌仓,其中第一过滤仓与过滤杀菌仓规格相同,均小于第二过滤仓的内部容积,这是为了使第一过滤仓内部的水能够更快的进入第二过滤仓,提升污水处理效率,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贯穿至第二过滤仓内部的
抽水管,所述抽水管的顶端与抽水泵的抽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固定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底座的底部与壳体顶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的放水口固定连接有放水管,所述放水管贯穿壳体的顶部伸入至过滤杀菌仓的内部,所述放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罩,所述分流罩的内部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分流球,所述分流罩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分流格,所述壳体的内腔与第二隔板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分流格下方的第二滤网,所述过滤杀菌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贯穿壳体的出水管。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杀菌仓底部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位于壳体内壁的玻璃灯罩,所述玻璃灯罩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紫外线杀菌灯,污水在过滤处理完成后虽然表面看起来干净了,但是内部还会有微生物及细菌,利用紫外线杀菌灯污水进行最后的杀菌操作,使排出的处理过的水更安全。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罩为上小下大的漏斗形结构,所述分流球位于分流罩的内部中央位置,分流球处于中央位置能够更好的将所经污水均匀分流,提升了污水分流的均匀程度。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漏水孔的直径值为一毫米,且所述漏水孔仅开设于进水管位于壳体内部的部分,从漏水孔经过的污水受到孔径的限制,只会将液体流出,固体杂质还留存在管道内,最后统一从排渣口排出。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水管伸入至第二过滤仓内部的长度为壳体总高度的80%,且与活性炭吸附层的距离值为5

8厘米,可最大限度的保证在抽水时不会有过多的水留存,同时距离活性炭吸附层还有一定的高度,在抽水时不会对活性炭吸附层造成影响。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流格为栅格状结构,且其横竖隔板等距离均匀分布,等距的栅格可使得水流分散更为均匀,使得对第二滤网的利用率更高。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滤网的滤网孔径值小于第二滤网的滤网孔径值,第二滤网过滤等级最高可达分子级,能够更深层次的对污水进行过滤。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进水管位于壳体内部的部分,其外表面开设的漏水孔,在将污水从进水管进行输入时,由于底部的排渣阀关闭,污水会从进水管上开设的漏水孔排出至第一过滤仓内,同时由于漏水孔的直径值很小,其污水内部的固体杂质会被阻拦在进水管内部,经由进水管底部的排渣管排放至收集罐内再进行统一处理,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颗粒单独处理,避免了因固体杂质堆积而引发管道堵塞,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整体效率,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装置的实用性。
[0015]2、本技术通过放水管底部的分流罩,其内部通过支撑杆固定安装有分流球,分流球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分流格,将污水通过放水管排放至第二过滤仓时,污水排放至分流球,会沿分流球的四周进行下落,在经过分流格时进一步将污水流打散,使其能够均匀通过第二滤网,提高第二滤网的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水处理的整体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分流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A区域放大图。
[0022]图中:1、壳体;2、进水管;3、排渣管;4、排渣阀;5、漏水孔;6、第一隔板;7、第一过滤仓;8、过水孔;9、第二隔板;10、第二过滤仓;11、第一滤网;12、活性炭吸附层;13、抽水管;14、抽水泵;15、底座;16、放水管;17、分流罩;18、支撑杆;19、分流球;20、分流格;21、第二滤网;22、玻璃灯罩;23、紫外线杀菌灯;24、过滤杀菌仓;25、出水管;26、收集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的左侧固定套接有贯穿至壳体(1)内壁底部的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的外表面开设有贯穿至管体内部的漏水孔(5),所述进水管(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排渣管(3),所述排渣管(3)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排渣阀(4),所述排渣管(3)的底部活动套接有收集罐(26),所述壳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进水管(2)右侧的第一隔板(6),所述第一隔板(6)的底部开设有过水孔(8),所述壳体(1)的内腔固定安装有位于第一隔板(6)右侧的第二隔板(9),所述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9)之间固定安装有位于过水孔(8)上方的第一滤网(11),所述第一滤网(1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活性炭吸附层(12),所述第一隔板(6)与第二隔板(9)将壳体(1)的内腔从左至右隔断为第一过滤仓(7)、第二过滤仓(10)与过滤杀菌仓(24),所述壳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贯穿至第二过滤仓(10)内部的抽水管(13),所述抽水管(13)的顶端与抽水泵(14)的抽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14)固定安装在底座(15)的顶部,所述底座(15)的底部与壳体(1)顶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抽水泵(14)的放水口固定连接有放水管(16),所述放水管(16)贯穿壳体(1)的顶部伸入至过滤杀菌仓(24)的内部,所述放水管(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罩(17),所述分流罩(17)的内部通过支撑杆(18)固定安装有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相营
申请(专利权)人:启迪集群创新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