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0034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其包括底座架、套筒、上环体和下环体,其特征在于:底座架顶部中心处固定嵌设有轴承,套筒底部固定于轴承内圈中,套筒内连接有转杆,转杆顶部侧面与上环体之间呈规则环形阵列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分别与所述转杆顶部侧面和上环体固定连接,上支撑架内间隔开设有两组穿孔,穿孔内连接有限位杆,下环体与套筒下端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架,底座架内开设有加固孔,加固孔内活动穿设有加固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硅芯管敷设及卷收方便,可大大提高硅芯管的敷设效率。大大提高硅芯管的敷设效率。大大提高硅芯管的敷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硅芯管敷设
,具体为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硅芯管是一种内壁带有硅胶质固体润滑剂的新型复合管道,密封性能好,耐化学腐蚀,工程造价低,广泛运用于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光电缆通信网络系统。
[0003]现有技术中,生产硅芯管的厂家将硅芯管卷绕成捆销售,为解决成本一般不会带有用于卷绕的滚筒,在施工单位进行敷设时,施工人员没有滚筒将硅芯管在地面上进行滚动敷设,人工敷设硅芯管就比较费力,此外,由于施工时间较长,硅芯管敷设作业通常要数天才可完成,单天工作结束后需要对硅芯管进行卷收,现有的卷收装置不具备梳理作用,易造成卷收时硅芯管缠绕杂乱,降低工作效率。
[0004]现有公开的硅芯管敷设设备,文献号为CN201320593955.3的中国技术专利,通过设置中间轴、支架和牵引支架,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但是该硅芯管敷设设备在使用时,不具备对硅芯管的卷收作用,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设计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硅芯管敷设装置效率低,卷收不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架、套筒、上环体和下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顶部中心处固定嵌设有轴承,所述套筒底部固定于轴承内圈中,所述套筒内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顶部侧面与上环体之间呈规则环形阵列有上支撑架,上支撑架分别与所述转杆顶部侧面和上环体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内间隔开设有两组穿孔,每组包括有多个穿孔,两组穿孔分别位于同一圆心的不同半径的圆周上,所述穿孔内连接有限位杆,所述下环体与套筒下端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架,所述底座架内开设有加固孔,所述加固孔内活动穿设有加固杆。
[0007]本技术中,套筒可转动,套筒可带动下环体、上环体及限位杆转动。上支撑架的各穿孔内连接限位杆后,形成内外两圈限位杆。位于内圈的限位杆可将硅芯管卷收在其外侧,而位于外圈的限位杆对硅芯管具有限位作用,从而对硅芯管卷收时具有梳理作用,避免硅芯管出现绕线杂乱的问题。本技术中设置在底座架上的加固杆用于将装置固定在地面上。
[0008]优选的,所述底座架呈“十”字型结构,所述加固孔设置于底座架各边缘处,且加固孔共设有四组,所述加固杆底部呈圆锥状。
[0009]优选的,所述转杆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套筒内壁面设有与转杆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转杆与套筒采用螺纹连接,便于对转杆的高度进行调节。
[0010]优选的,为便于对限位杆的高度进行调节,所述限位杆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穿孔内壁面设有与限位杆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所述限位杆均平行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上支撑架为“十”字型结构,所述穿孔的数量为八个,每组为四个。
[0012]优选的,为提高整体结构强度,所述下支撑架呈规则环形阵列设有多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限位杆可实现对硅芯管的规则卷收,通过上环体与下环体便于操作控制;本技术操作方便,硅芯管卷收方便,可大大提高硅芯管的敷设效率。本技术通过将套筒与转杆设计为可调结构,可方便地调节上环体的高度,提高装置的适用性;通过将限位杆设计为可调结构,便于对硅芯管卷规则的卷收;通过设置加固孔与加固杆适用于多种施工环境,提高适用性。该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操作简单,便于调节,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正面结构剖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的底座架俯视结构剖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的下环体俯视结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的上环体俯视结构剖视图;
[0019]图中:1、底座架,2、轴承,3、套筒,4、转杆,5、上环体,6、上支撑架,7、穿孔,8、限位杆,9、下环体,10、下支撑架,11、加固孔,12、加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架1、套筒3、上环体5和下环体9,底座架1顶部中心处固定嵌设有轴承2,套筒3底部为封闭结构,且套筒3底部固定于轴承2内圈中,通过轴承 2的作用,可对上环体5、下环体9与套筒3进行转动作用,以此便于对硅芯管进行敷设或卷收。套筒3内连接有转杆4,转杆4表面设有外螺纹,套筒3内壁面设有与转杆4表面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转杆4与套筒3通过螺纹连接,从而可通过转动转杆4对上环体5的高度进行调节。转杆4顶部侧面与上环体5 之间呈规则环形阵列有上支撑架6,上支撑架6分别与所述转杆4顶部侧面和上环体5固定连接,上支撑架6内间隔开设有两组穿孔7,每组包括有多个穿孔7。两组穿孔7分别位于同一圆心的不同半径的圆周上。穿孔7内连接有限位杆8,限位杆8表面设有外螺纹,穿孔7内壁面设有与限位杆8表面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限位杆8均竖向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撑架6为“十”字型结构,所述穿孔7的数量为八个,每组为四个,限位杆8共设有八个,其中四个限位杆8以环形阵列设置在内圈,另四个限位杆8以环形阵列设置在外圈。通过转动限位杆8可对其自身高度进行调节,以此可将硅芯管卷收在位于内圈的四个限位杆8外,而位于外圈的四个限位杆8对硅芯管具有限位作用,从而对硅芯管卷收时具有梳理作用,避免硅芯管出现绕线杂乱的问题。下环体9 与套筒3下端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架10,下支撑架10呈规则环形阵列设有多组,通过设置多组下支撑架10实现套筒3与下环体9之间的稳固连接,并
且多组下支撑架10对硅芯管具有承托作用。底座架1内开设有加固孔11,加固孔11内活动穿设有加固杆12,底座架1呈“十”字型结构,加固孔11设置于底座架1各边缘处,且加固孔11共设有四组,加固杆12底部呈圆锥状,通过底座架1起到支撑作用,通过加固杆12便于扎入地面内,起到对底座架1加固作用,适用于道路状况崎岖的施工环境。
[002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时,先通过转动转杆4将上环体5 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并通过依次转动各组限位杆8,使得限位杆8底面位于下支撑架10下方,从而可通过同步转动上环体5与下环体9将硅芯管卷收在位于内圈的四个限位杆8外,而位于外圈的四个限位杆8对硅芯管具有限位作用。工作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架(1)、套筒(3)、上环体(5)和下环体(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1)顶部中心处固定嵌设有轴承(2),所述套筒(3)底部固定于轴承(2)内圈中,所述套筒(3)内连接有转杆(4),所述转杆(4)顶部侧面与上环体(5)之间呈规则环形阵列有上支撑架(6),上支撑架(6)分别与所述转杆(4)顶部侧面和上环体(5)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撑架(6)内间隔开设有两组穿孔(7),每组包括有多个穿孔(7),两组穿孔(7)分别位于同一圆心的不同半径的圆周上,所述穿孔(7)内连接有限位杆(8),所述下环体(9)与套筒(3)下端侧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支撑架(10),所述底座架(1)内开设有加固孔(11),所述加固孔(11)内活动穿设有加固杆(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芯管敷设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亮马俊飞丁文常效康陈金库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