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899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包括:主筋、副筋、水平分布筋、联结筋、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剪力筋、桁架筋、定位垫块、预埋钢筋接驳器和吊环;主筋和副筋沿横向方向间隔铺设形成通过联结筋连接的背土侧钢筋层和迎土侧钢筋层;钢筋支撑框架设有定位垫块;多个横向钢筋分别沿横向方向、厚度方向设置并与主筋、副筋围设形成容置腔,容置腔的内部分设有多个围设于导管的纵向钢筋;钢筋支撑框架搭焊接有预埋钢筋接驳器和吊环;水平分布筋沿纵向方向铺设于背土侧钢筋层和所迎土侧钢筋层的外侧;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水平分布筋通过桁架筋连接;水平分布筋的外侧搭焊接有剪力筋撑。本钢筋笼结构稳固、强度高且牢靠。强度高且牢靠。强度高且牢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连续墙钢筋笼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

技术介绍

[0002]连续墙,又称地下连续墙是基础工程在地面上采用一种挖槽机械,沿着深开挖工程的周边轴线,在泥浆护壁条件下,开挖出一条狭长的深槽。清槽后,在槽内吊放钢筋笼,然后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筑成一个单元槽段。如此逐段进行,在地下筑成一道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壁,作为截水、防渗、承重、挡水结构。
[0003]当连续墙于场地狭窄、施工空间有限且人员密集且复杂时,如何在复杂环境下保证现场文明施工、吊装等作业安全有序是本工程施工重点;因此,地下连续墙钢筋笼的结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是其施工和质量的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包括:
[0006]主筋、副筋、水平分布筋、联结筋、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剪力筋、桁架筋、定位垫块、预埋钢筋接驳器和吊环;
[0007]所述主筋和所述副筋沿横向方向间隔铺设分别形成背土侧钢筋层和迎土侧钢筋层;所述背土侧钢筋层和迎土侧钢筋层所述通过所述联结筋连接;所述主筋和所述副筋沿纵向方向延展,且所述主筋的长度大于所述副筋;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主筋和/或所述副筋通过所述桁架筋连接,所述桁架筋与所述主筋、所述副筋通过搭焊接连接,以形成钢筋笼支撑框架;所述钢筋支撑框架对应所述桁架筋与所述主筋的一个以上搭焊接点设有定位垫块;所述定位垫块分设于所述背土侧钢筋层和所述迎土侧钢筋层;所述钢筋支撑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管的导管仓;所述导管仓由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围设形成,多个所述横向钢筋分别沿横向方向、厚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主筋、所述副筋围设形成沿纵向方向延展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部分设有多个所述纵向钢筋,多个所述纵向钢筋围设于所述导管的外侧;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通过搭焊接连接;所述钢筋支撑框架搭焊接有所述预埋钢筋接驳器和所述吊环;
[0008]所述水平分布筋沿纵向方向铺设于所述背土侧钢筋层和所迎土侧钢筋层的外侧,所述水平分布筋与所述主筋、所述副筋通过搭焊接连接;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水平分布筋通过所述桁架筋连接,所述桁架筋与所述水平分布筋通过搭焊接连接;所述水平分布筋的外侧搭焊接有由所述剪力筋交叉设置形成的剪刀撑。
[0009]可选地,所述背土侧钢筋层的所述定位垫块与所述迎土侧钢筋层的所述定位垫块沿厚度方向错位设置。
[0010]可选地,所述吊环为U型结构,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弧形段和第二直线段,所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沿纵向方向延展;两个所述吊环对称分设于所述背土侧钢筋层和所述迎土侧钢筋层;所述吊环夹设于所述桁架筋、所述主筋和/或所述副筋之间,且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与所述桁架筋、所述主筋或所述副筋搭接焊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吊环与所述桁架筋、所述主筋或所述副筋搭接焊的焊缝的有效厚度尺寸不小于所述主筋或所述副筋的直径尺寸的30%、横向尺寸不小于所述主筋或所述副筋的直径尺寸的80%、纵向尺寸不小于320mm。
[0012]可选地,所述主筋、所述副筋沿横向方向均布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水平分布筋沿纵向方向均布设置。
[0014]可选地,所述剪力筋与所述主筋的夹角为45
°

[0015]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中,主筋、副筋、水平分布筋和连接其的桁架筋构成本钢筋笼的支撑框架,结构稳固、强度高且牢靠;且进一步通过联结筋对上下分层设置的背土侧钢筋层和迎土侧钢筋层进行加固,进一步提高钢筋笼的结构强度和稳固性;且水平分布筋的布设进一步提高了本钢筋笼的表面承载力和结构强度;定位垫块的设置保证钢筋笼组装和吊装过程的精准性,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支撑导管,保证后续浇筑的顺利进行;且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设置也增强了本钢筋笼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剪力筋的设置提高整个本钢筋笼的抗剪性能,进一步保证吊装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出现意外。
[0017](2)本技术中,吊环同时与桁架筋、主筋或副筋焊接且焊接要求高,保证了吊环的稳固性,避免本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出现脱落、歪斜等不良现象,保证了本钢筋笼吊装的顺利进行。更优的,主筋、副筋和水平分布筋的均布设置提高了本钢筋笼的整体性和受力均匀性,保证地下连续墙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横向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展开图结构示意图。
[0023]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1

主筋、12

副筋、13

水平分布筋、14

联结筋、15

横向钢筋、16

纵向钢筋、17

剪力筋、18

桁架筋、19

定位垫块、20

背土侧钢筋层、21

迎土侧钢筋层、22

导管、23

预埋钢筋接驳器、24

工字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
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5]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

5所示,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包括:主筋11、副筋12、水平分布筋13、联结筋14、横向钢筋15、纵向钢筋16、剪力筋17、桁架筋18、定位垫块19、预埋钢筋接驳器23和吊环;主筋11和副筋12沿横向方向间隔铺设分别形成背土侧钢筋层20和迎土侧钢筋层21;背土侧钢筋层20和迎土侧钢筋层21通过联结筋14连接;主筋11和副筋12沿纵向方向延展,且主筋11的长度大于副筋12;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主筋11和/或副筋12通过桁架筋18连接,桁架筋18与主筋11、副筋12通过搭焊接连接,以形成钢筋笼支撑框架;钢筋支撑框架对应桁架筋18与主筋11的一个以上搭焊接点设有定位垫块19;定位垫块19分设于背土侧钢筋层20和迎土侧钢筋层21;钢筋支撑框架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度地下连续墙钢筋笼,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筋、副筋、水平分布筋、联结筋、横向钢筋、纵向钢筋、剪力筋、桁架筋、定位垫块、预埋钢筋接驳器和吊环;所述主筋和所述副筋沿横向方向间隔铺设分别形成背土侧钢筋层和迎土侧钢筋层;所述背土侧钢筋层和迎土侧钢筋层通过所述联结筋连接;所述主筋和所述副筋沿纵向方向延展,且所述主筋的长度大于所述副筋;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所述主筋和/或所述副筋通过所述桁架筋连接,所述桁架筋与所述主筋、所述副筋通过搭焊接连接,以形成钢筋笼支撑框架;所述钢筋支撑框架对应所述桁架筋与所述主筋的一个以上搭焊接点设有定位垫块;所述定位垫块分设于所述背土侧钢筋层和所述迎土侧钢筋层;所述钢筋支撑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导管的导管仓;所述导管仓由所述横向钢筋和所述纵向钢筋围设形成,多个所述横向钢筋分别沿横向方向、厚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主筋、所述副筋围设形成沿纵向方向延展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内部分设有多个所述纵向钢筋,多个所述纵向钢筋围设于所述导管的外侧;所述纵向钢筋与所述横向钢筋通过搭焊接连接;所述钢筋支撑框架搭焊接有所述预埋钢筋接驳器和所述吊环;所述水平分布筋沿纵向方向铺设于所述背土侧钢筋层和所迎土侧钢筋层的外侧,所述水平分布筋与所述主筋、所述副筋通过搭焊接连接;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水平分布筋通过所述桁架筋连接,所述桁架筋与所述水平分布筋通过搭焊接连接;所述水平分布筋的外侧搭焊接有由所述剪力筋交叉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辛龙广山郑文豪丁海涛胡俊陈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