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9813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原材料和设备包括:清淤设备、絮凝剂、曝气设备、底泥输挖设备、臭氧发生器、水培植物群、堆场处理、应急投药装置、氧化塘、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池,在河道湖泊水源上游出建设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臭氧发生器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有害废水进行深层的过滤净化,消除水源异味,将上述过滤后的水源流向建设的氧化塘,利用绿植的净化功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采用清淤设备对水源河床和水源内的杂质进行清除,底泥输挖设备将河床淤泥挖走通过管道进行输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修复治理成本低、水质净化效率高、湖底河底环境河床自立改善、修复河床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二次污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湖泊
,具体为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现在湖泊污染现状已经十分严峻了,所以不论是针对五大淡水湖泊还是其他的湖泊都要根据它们每个自身的水文特征、气象特征、地理位置确定经济有效、确实可行的方案。日本的湖泊生态修复技术是先进的,它在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湖泊治理中;
[0003]现有河道湖泊技术中,修复治理成本高、水质净化效率低下、湖底河底环境河床无法彻底改善、大规模的修复河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更加需要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具有修复治理成本低、水质净化效率高、湖底河底环境河床自立改善、修复河床避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所述原材料和设备包括:清淤设备、絮凝剂、曝气设备、底泥输挖设备、臭氧发生器、水培植物群、堆场处理、应急投药装置、氧化塘、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池。
[0006]治理修复方法如下:
[0007](1)在河道湖泊水源上游出建设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臭氧发生器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有害废水进行深层的过滤净化,消除水源异味;
[0008](2)将上述过滤后的水源流向建设的氧化塘,利用绿植的净化功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
[0009](3)采用清淤设备对水源河床和水源内的杂质进行清除;
[0010](4)底泥输挖设备将河床淤泥挖走通过管道进行输送;
[0011](5)将上述的河床淤泥输送在处理池内,并添加絮凝剂进行混合处理;
[0012](6)堆场处理采用堆场防渗、堆场植草、抛砂覆盖法等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
[0013](7)应急投药装置将PAC投放在泥浆内充分混合、沉淀后直接排回河流湖泊内建成新的河床;
[0014](8)将曝气设备安装在河道和湖泊底部,产生强大的轴向推力和径向搅拌力,将吸入空气粉碎成细微气泡将汽水合体强力注入水中进行增氧处理,底泥黑臭消失,底泥变成灰色,并逐渐往当地正常土壤方向发展;
[0015](9)水培植物群在河流湖泊水源上选择多种水芹和马蹄莲混合栽种。
[0016]优选的,所述(1)氧化塘设有氮、磷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水源含量值。
[0017]优选的,所述(8)曝气设备采用潜流推流曝气机使得氧化还原电位值在400~600mv之间。
[0018]优选的,所述(6)防渗处理是在污染底泥接触一侧铺设复合土工膜,膜上垒筑装土纺织袋;采用手摇播种机撒播草种,进行快速植草,可防止堆场底泥中污染物因雨水冲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又可以迅速恢复堆场的景观;污染底泥疏挖2.0m后采用覆盖法对剩余污染底泥进行处置,拋填厚0.5m的粗砂。
[0019]优选的,所述(7)在新河床物可投加复合酶、好氧菌和硝化菌分解有机物,并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
[0020]优选的,所述(9)水培植物群在的水芹和马蹄莲植物根茎均附着一层生物薄膜。
[0021]该专利技术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本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通过污水处理装置,方便收集废水,臭氧发生器方便对水源进行消除异味,水源通过氧化塘流向消除氮和磷,清淤设备方便对水源杂质进行清除,底泥输挖设备方便对河床淤泥进行挖去移动,处理池方便对河床淤泥进行加工去除有害物质,应急投药装置将PAC投放在泥浆内充分混合、沉淀后直接排回河流湖泊内建成新的河床,在新河床物可投加复合酶、好氧菌和硝化菌分解有机物,并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方便新河床自主进行修复,更加省时省力,将曝气设备安装在河道和湖泊底部,产生强大的轴向推力和径向搅拌力,将吸入空气粉碎成细微气泡将汽水合体强力注入水中进行增氧处理,曝气设备采用潜流推流曝气机使得氧化还原电位值在400~600mv之间,使得底泥黑臭消失,底泥变成灰色,并逐渐往当地正常土壤方向发展,同时水培植物群在河流湖泊水源上选择多种水芹和马蹄莲混合栽种,水培植物群在的水芹和马蹄莲植物根茎均附着一层生物薄膜,有效的增加水源内的生态系统形成,更加的节约成本。
[0024]2.本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通过河床淤泥输送在处理池内,并添加絮凝剂进行混合处理,堆场处理采用堆场防渗、堆场植草、抛砂覆盖法等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防渗处理是在污染底泥接触一侧铺设复合土工膜,膜上垒筑装土纺织袋;采用手摇播种机撒播草种,进行快速植草,可防止堆场底泥中污染物因雨水冲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又可以迅速恢复堆场的景观;污染底泥疏挖2.0m后采用覆盖法对剩余污染底泥进行处置,拋填厚0.5m的粗砂,有效的防止了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原材料和设备包括:清淤设备、絮凝剂、曝气设备、底泥输挖设备、臭氧发生器、水培植物群、堆场处理、应急投药装置、氧化塘、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池。
[0028]治理修复方法如下:
[0029](1)在河道湖泊水源上游出建设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臭氧发生器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有害废水进行深层的过滤净化,消除水源异味;
[0030](2)将上述过滤后的水源流向建设的氧化塘,利用绿植的净化功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
[0031](3)采用清淤设备对水源河床和水源内的杂质进行清除;
[0032](4)底泥输挖设备将河床淤泥挖走通过管道进行输送;
[0033](5)将上述的河床淤泥输送在处理池内,并添加絮凝剂进行混合处理。
[0034](1)氧化塘设有氮、磷传感器用来实时检测水源含量值;通过在河道湖泊水源上游出建设污水处理装置,方便收集废水,臭氧发生器方便对水源进行消除异味,水源通过氧化塘流向消除氮和磷,清淤设备方便对水源杂质进行清除,底泥输挖设备方便对河床淤泥进行挖去移动,处理池方便对河床淤泥进行加工去除有害物质。
[0035]实施例2
[0036]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原材料和设备包括:清淤设备、絮凝剂、曝气设备、底泥输挖设备、臭氧发生器、水培植物群、堆场处理、应急投药装置、氧化塘、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池。
[0037]治理修复方法如下:
[0038](6)堆场处理采用堆场防渗、堆场植草、抛砂覆盖法等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
[0039](7)应急投药装置将PAC投放在泥浆内充分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材料和设备包括:清淤设备、絮凝剂、曝气设备、底泥输挖设备、臭氧发生器、水培植物群、堆场处理、应急投药装置、氧化塘、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湖泊治理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修复方法如下:步骤(1)在河道湖泊水源上游出建设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臭氧发生器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有害废水进行深层的过滤净化,消除水源异味;步骤(2)将上述过滤后的水源流向建设的氧化塘,利用绿植的净化功能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氮和磷;步骤(3)采用清淤设备对水源河床和水源内的杂质进行清除;步骤(4)底泥输挖设备将河床淤泥挖走通过管道进行输送;步骤(5)将上述的河床淤泥输送在处理池内,并添加絮凝剂进行混合处理;步骤(6)堆场处理采用堆场防渗、堆场植草、抛砂覆盖法等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的产生;步骤(7)应急投药装置将PAC投放在泥浆内充分混合、沉淀后直接排回河流湖泊内建成新的河床;步骤(8)将曝气设备安装在河道和湖泊底部,产生强大的轴向推力和径向搅拌力,将吸入空气粉碎成细微气泡将汽水合体强力注入水中进行增氧处理,底泥黑臭消失,底泥变成灰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勇强陈佳茵丁康廖勇刚刘德祥陈丽梅伍嫦青张朝波邓小桃凌梅兰曾华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绿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