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压燃油泵的滚柱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957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37
提出一种用于高压燃油泵的滚柱挺杆(1),其具有壳体(2),在壳体的驱动侧的环状端面(3)中安置有凸轮滚柱(4),桥接件(7)在凸轮滚柱后侧突出于壳体的内表面(5),用于与泵活塞接触的销从桥接件的背离凸轮滚柱的外侧面(8)伸出,桥接件与壳体一件式连接,并且销是单独的、突出超过壳体的从动侧的环状端面(6)的用于泵活塞的转接件,转接件的外端面(10)形成用于泵活塞的直接贴靠部,其中,在转接件的内端面(12)和桥接件的外侧面之间的接触区域(11)作为铰接机构(13),环部(14)一件式地从桥接件的外侧面伸出,环部在转接件的内端面上带有间隙地包围转接件的环一件式地从桥接件的外侧伸出以限制转接件相对于壳体的倾斜。出以限制转接件相对于壳体的倾斜。出以限制转接件相对于壳体的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压燃油泵的滚柱挺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燃油泵的滚柱挺杆,滚柱挺杆具有壳体,在壳体的驱动侧的环状端面中安置有凸轮滚柱,其中,桥接件在凸轮滚柱后侧突出于壳体的内表面,用于与泵活塞接触的销从桥接件的背离凸轮滚柱的外侧面伸出。

技术介绍

[0002]尤其用于在泵凸轮和泵活塞之间有相对大的安装间距的滚柱挺杆在DE 10 2017 109 761 A1的图1中示出。用于引导滚柱挺杆的壳体由两个相继对齐的彼此接合的环区段构成,其中每个区段均具有与至今为止实施的滚柱挺杆的高度大致相等的高度(例如参见DE 10 2008 059 004 A1)。为了将行程传递到高压燃油泵的泵活塞上,在壳体内部中安装拱顶状的插入件,该插入件通过环形凸缘沿径向支撑在壳体的内表面处。可看出,中央指部穿过壳体一件式地从环形凸缘伸出,中央指部的自由端面用于与泵活塞接触。
[0003]从DE 10 2008 059 004 A1的图2中得知另一滚柱挺杆。可看出,滚柱挺杆的用于直接贴靠泵活塞的桥接件与壳体一件式地连接。滚柱挺杆具有的高度

直径

比例大约在1:1的范围中或其附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用于大安装间距的、由少量的构件组成的滚柱挺杆,该滚柱挺杆同时能够简单安装并且在与泵活塞的接触区域中仅有很小的摩擦。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桥接件与壳体一件式连接,并且销是单独的、突出超过壳体的从动侧的环状端面的、用于泵活塞的转接件,转接件的外端面形成用于泵活塞的直接贴靠部,其中,在转接件的内端面和桥接件的外侧面之间的接触区域作为铰接机构,并且其中,环部一件式地从桥接件的外侧面伸出,环部在转接件的内端面处带有间隙地包围转接件以限制转接件相对于壳体的倾斜并且相对于壳体引导转接件。
[0006]此处的滚柱挺杆,也可称为“铰接挺杆”,构造得轻巧且简单,尽管其特别适用于大安装间距。该滚柱挺杆仅需非常少的构件。需要强调的尤其是,由于根据提出的方案将销/转接件铰接式地连接到桥接件上,在转接件和泵活塞之间的接触中可期望明显更小的摩擦和磨损。由凸轮驱动机构引起的横向力的影响显著降低,该横向力导致滚柱挺杆在其引导中倾斜,因此导致在上述接触区域中的偏移,该偏移在长挺杆构造的情况下特别大。上述的磨损在最坏的情况下导致燃料从泵中溢出、甚至由于构件卡住而导致其损坏。
[0007]应清楚的是,在结构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仅通过准备好不同高度的转接件就可满足不同的安装距离。因此,可将基本类型的滚柱挺杆安装到不同的高压泵中。提出的滚柱挺杆仅需要高度

直径比例约为或者例如为1:1的壳体,这在如今的批量生产中已经存在。
[0008]还应强调的是,转接件在滚柱挺杆中的引导/保持(防丢失)以及同时的对倾斜和摆动的限制通过一件式地连接在桥接件上的环部实现。因此,不需要单独的构件。替代地,该环部也能够通过焊接等方式连接。环部以带有微小间隙的方式包围转接件。若转接件相
对于壳体发生(期望的)倾斜运动,以其内端面连接在桥接件的接触区域上的转接件在环部的自由端面的区段中受到倾斜限制。环部的内表面和/或销的外表面必要时也能够具有与圆柱形不同的构型,由此例如在连接区域中轻微锥形地实施。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方案中,作为防止转接件从环部中移出的防丢失机构,提出一种简单的卡圈



连接机构。由此例如可在环部中的自由端面下方不远处安置卡圈,该卡圈接合到转接件的槽(弧段槽、圆周槽)中。卡圈也能够安置在销上并且与环部的保持轮廓共同作用。替代于此,使得环部的自由端面沿径向稍微向内突出并且能够与从转接件起始的配对轮廓、例如槽或凸出部共同作用。
[0010]优选地,除了必要时所需的如前述的槽等,转接件是完全光壁的

无台阶的并且能够作为标准化的批量件。替代地,转接件也能够是具有厚台阶或者空心壁,这在必要时有助于减轻重量或者将其保持在环部中。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铰接机构是球铰接机构,球铰接机构的一侧构造成球头并且其另一侧构造成球形座。球头能够具有半球形的几何结构。但是球头也能够具有整球的构型或类似的构型。应清楚的是,两个铰接区段也可以设有涂覆的防磨损层,例如硬质材料层(DLC)。
[0012]代替前述内容,提出在桥接件与转接件的接触区域中的铰链机构。因此,该铰接机构仅沿滚柱挺杆的枢转方向设置。在此,铰接机构的转动轴线应平行于凸轮滚柱(和凸轮)的轴线。应清楚的是,滚柱挺杆在两种变型方案中均不可扭转地构造并且在其壳体的外表面上具有相应的防扭转机构,例如针等。
[0013]通过将桥接件相对“深”地连接到壳体上,在其从动侧的环状端面附近处,能够在一些情况下节省挺杆高度并且简化制造以及安装。在一些情况下,桥接件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构件存在。
附图说明
[0014]图1示出了滚柱挺杆的局部剖开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唯一附图、即图1示出了用于内燃机的高压燃油泵的滚柱挺杆1。该滚柱挺杆具有管状的、例如冲挤成形的壳体2,在壳体的驱动侧的环状端面3上安置有经由滚动轴承20支承在销轴19上的凸轮滚柱4。
[0016]一件式连接的桥接件7在凸轮滚柱4后侧(在此从下向上看)突出于壳体2的内表面5,该桥接件具有用于介质(油、燃料、空气)通过的通孔21。可以看出,用于与泵活塞接触的单独的销9在中间从桥接件7的背离凸轮滚柱4的外侧面8伸出。该销突出超过到壳体2的从动侧的环状端面6,因此非常简单地延长了挺杆1。挺杆的自由端面用于与活塞泵直接接触。
[0017]关键点在于,在转接件9的内端面12和桥接件7的外侧面8之间的接触区域作为铰接机构13、在此为球铰接机构。在此,转接件9的内端面12构造成球头18并且桥接件7的外侧面8构造成球形座17。由凸轮驱动机构导入滚柱挺杆1中的横向力的影响被显著降低,该横向力导致滚柱挺杆1在其引导中倾斜以及在接触区域11中偏移,该偏移在长挺杆结构的情况下特别大。
[0018]转接件9由从桥接件7一件式伸出的环部14带有间隙地包围在壳体2内,换句话说与环部14插接在一起。环部14限定转接件9相对于壳体2的期望的轻微倾斜可能性并且同时将转接件9保持在壳体中。对于最后提及的固定,如带有标记“15”的箭头所示,在环部14的自由端面16附近施加简单的卡圈



保持机构。
[0019]附图标记列表
[0020]1ꢀꢀꢀꢀꢀ
滚柱挺杆
[0021]2ꢀꢀꢀꢀꢀ
壳体
[0022]3ꢀꢀꢀꢀꢀ
驱动侧的环状端面
[0023]4ꢀꢀꢀꢀꢀ
凸轮滚柱
[0024]5ꢀꢀꢀꢀꢀ
内表面
[0025]6ꢀꢀꢀꢀꢀ
从动侧的环状端面
[0026]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高压燃油泵的滚柱挺杆(1),所述滚柱挺杆具有壳体(2),在所述壳体的驱动侧的环状端面(3)中安置有凸轮滚柱(4),其中,桥接件(7)在所述凸轮滚柱(4)后侧突出于所述壳体(2)的内表面(5),用于与泵活塞接触的销(9)从所述桥接件的背离所述凸轮滚柱(4)的外侧面(8)伸出,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件(7)与所述壳体(2)一件式连接,并且所述销(9)是单独的、突出超过所述壳体(2)的从动侧的环状端面(6)的、用于所述泵活塞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的外端面(10)形成用于所述泵活塞的直接贴靠部,其中,在所述转接件(9)的内端面(12)和所述桥接件(7)的外侧面(8)之间的接触区域(11)作为铰接机构(13),并且其中,环部(14)一件式地从所述桥接件(7)的外侧面(8)伸出,所述环部在所述转接件(9)的内端面(12)处带有间隙地包围所述转接件(9),以限制所述转接件(9)相对于所述壳体(2)的倾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柱挺杆,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环部(4)伸出的转接件(9)通过以下方式固定:a)通过在该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
申请(专利权)人: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