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及生物识别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85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及生物识别系统,指静脉识别装置包括:指端承载台、摄像模组、控制器和LED面光源;摄像模组设置于指端承载台远离指端的一侧;LED面光源的出光侧靠近指端;控制器与摄像模组电连接,对指静脉图像进行处理;LED面光源沿非出光侧至出光侧依次设置有反射膜、导光板和扩散膜;LED面光源还包括靠近导光板边缘设置的红外LED灯珠条;红外LED灯珠条设置有阵列排布的红外LED灯珠,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心之间的间隔α1和α1为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的出光角度;X1和X2为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顶端到导光板的垂直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解决现有指静脉识别装置的补光灯亮度不均匀,指静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及生物识别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识别
,尤其涉及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及生物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对个人信息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基于个体生物信息的识别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生物体识别技术主要是基于指纹、人脸、语音、虹膜、指静脉图像等信息。指静脉识别则是基于指静脉图像信息进行个人身份识别,指静脉识别技术具有活体检测的特性,且由于是人体内部信息,它在抗干扰性、防伪性和安全性方面优于人脸、指纹等特征识别。
[0003]指静脉图像采集时通常采用红外LED照射至手指进行补光,可通过调整LED灯珠颗数、LED灯珠阵列排布以及LED灯珠照射方向的方式对补光方案进行改善、优化。但利用LED灯珠阵列排布,多颗LED灯珠的光斑存在拼接现象,照度分布不均匀,导致手指不同位置处接收的光照强度不同,进而影响到指静脉图像质量以及指静脉识别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及生物识别系统,以解决现有指静脉识别装置的补光灯亮度不均匀,导致指静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包括:指端承载台、摄像模组、控制器和LED面光源;所述指端承载台用于承载指端;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指端承载台远离所述指端的一侧,用于获取指静脉图像;所述LED面光源的出光侧靠近所述指端承载台,用于补光;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摄像模组电连接,用于对所述指静脉图像进行处理;
[0006]所述LED面光源沿非出光侧至出光侧依次设置有反射膜、导光板和扩散膜;所述LED面光源还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至少一条边缘设置的红外LED灯珠条;所述红外LED灯珠条设置有阵列排布的红外LED灯珠,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心之间的间隔其中,α1为所述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一红外LED灯珠的出光角度,X1为该红外LED灯珠顶端到所述导光板的垂直距离;α2为所述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另一红外LED灯珠的出光角度,X2为该另一红外LED灯珠顶端到所述导光板的垂直距离。
[0007]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系统,该系统包括以上指静脉识别装置,从而有利于提高生物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008]本专利技术中,指静脉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指端的指端承载台,设置于指端承载台并远离指端的一侧的摄像模组,以及与摄像模组电连接的控制器。指静脉识别装置还包括靠近指端设置的至少一个LED面光源,且出光侧靠近指端设置,用于为指端补光,使得摄像模组获取更准确的指静脉图像。并且LED面光源为侧入式面光源,LED面光源沿非出光侧至出光侧依次设置有反射膜、导光板和扩散膜,红外LED灯珠条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边缘,使
得红外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能够被导光板有效均光,形成出光均匀的面光源,从而达到均匀补光的目的,提高获取的指静脉图像的精确性。并且,红外LED灯珠条上相邻的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心之间的间隔不大于设定阈值,从而有效保证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产生的光斑之间不存在暗区,满足光斑均匀性要求,增强LED面光源出光的均匀性,提高指静脉识别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面光源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面光源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图3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面光源的一种对比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面光源的照度分布示意图;
[0015]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的照度分布示意图;
[0016]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面光源与对比例的光强分布曲线示意图;
[0017]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面光源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10是图9中LED面光源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挡光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0]图12是图11中挡光件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1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3]指静脉识别是通过利用不同人手指内部静脉血管分布的不同,来进行个人身份识别。其工作原理是:静脉血管中的氧化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当利用近红外光照射手指进行成像时,静脉血管的亮度将低于手指其他组织,因此能够获得指静脉图像并用于生物识别。指静脉识别技术具有活体检测的特性,且由于指静脉信息是人体内部信息,其在抗干扰性、防伪性和安全性方面优于人脸、指纹等特征识别。另外,仅通过近红外光照射手指就能够对个人身份进行识别认证,个人的心理抗拒感较小,用户体验较佳。所以本实施例通过面光源对手指等指端进行补光,从而提升指静脉图像质量,提高指静脉识别过程的效率和准确度。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包括:指端承载台、摄像模组、控制器和LED面光源;指端承载台用于承载指端;摄像模组设置于指端承载台远离指端的一侧,用于获取指静脉图像;LED面光源的出光侧靠近指端承载台,用于补光;控制器与摄像模组电连接,用于对指静脉图像进行处理;
[0025]LED面光源沿非出光侧至出光侧依次设置有反射膜、导光板和扩散膜;LED面光源还包括靠近导光板至少一条边缘设置的红外LED灯珠条;红外LED灯珠条设置有阵列排布的
红外LED灯珠,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心之间的间隔其中,α1为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一红外LED灯珠的出光角度,X1为该红外LED灯珠顶端到导光板的垂直距离;α2为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另一红外LED灯珠的出光角度,X2为该另一红外LED灯珠顶端到导光板的垂直距离。
[002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指静脉识别装置包括用于承载指端的指端承载台,设置于指端承载台并远离指端的一侧的摄像模组,以及与摄像模组电连接的控制器。指静脉识别装置还包括靠近指端设置的至少一个LED面光源,且出光侧靠近指端设置,用于为指端补光,使得摄像模组获取更准确的指静脉图像。并且LED面光源为侧入式面光源,LED面光源沿非出光侧至出光侧依次设置有反射膜、导光板和扩散膜,红外LED灯珠条设置于导光板的侧面边缘,使得红外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能够被导光板有效均光,形成出光均匀的面光源,从而达到均匀补光的目的,提高获取的指静脉图像的精确性。并且,红外LED灯珠条上相邻的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心之间的间隔不大于设定阈值,从而有效保证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静脉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指端承载台、摄像模组、控制器和LED面光源;所述指端承载台用于承载指端;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指端承载台远离所述指端的一侧,用于获取指静脉图像;所述LED面光源的出光侧靠近所述指端承载台,用于补光;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摄像模组电连接,用于对所述指静脉图像进行处理;所述LED面光源沿非出光侧至出光侧依次设置有反射膜、导光板和扩散膜;所述LED面光源还包括靠近所述导光板至少一条边缘设置的红外LED灯珠条;所述红外LED灯珠条设置有阵列排布的红外LED灯珠,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心之间的间隔其中,α1为所述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一红外LED灯珠的出光角度,X1为该红外LED灯珠顶端到所述导光板的垂直距离;α2为所述相邻两个红外LED灯珠中另一红外LED灯珠的出光角度,X2为该另一红外LED灯珠顶端到所述导光板的垂直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静脉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表面设置有导光颗粒;至少两个所述导光颗粒的尺寸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静脉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靠近所述红外LED灯珠条的一侧至远离所述红外LED灯珠条的一侧,所述导光板表面的导光颗粒的密度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静脉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面光源还包括挡光件;所述挡光件设置于所述LED面光源的出光侧,并与所述LED面光源所在平面垂直设置;所述挡光件贴附于所述导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