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建光专利>正文

一种基本粒子生成的新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532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理教学仪器技术,特别是一种基本粒子生成的新模型。其主要结构由代表原子的二个大球和若干个代表粒子的小珠球及其驱动机构和二组传动机构互相配合地组成,其中一个大球与驱动机构配合,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别与米斗状的箱体配合;小珠球有若干个并等距地串联固定于环圈状的细绳上同时配合于一根环状导轨管内,导轨管固定于箱体内由导向孔与小轮传动机构上的拨叉配合。填补了物理学关于基本粒子生成模型的现有教学仪器技术的空白。适用于中学教学,等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本粒子生成的新模型本专利技术涉及物理教学器具技术,特别是一种基本粒子生成的新模型。背景脉已有物理教学器具技术中有关基aM^子生成的理论仍然是空白,因此^学器具 也是空白。因为,物理学经典著作里,基本粒子一般被认为是从"宇宙大爆炸"的一 瞬间就产生,经过150亿年左右后,直到现今均不变,其寿命几乎是永恒的。并且认 为,现今拍现实宇宙,再也不会有基本粒重新产生的物理学事件了。因此,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里,原子衰变出现辐射现象的a、 P、 Y三种射线或粒子流被认定为这些粒子是从原子里脱离出来的。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猜测或假说。其实,人们对基本粒子的7^原理几乎一无所知。对原子衰变现象的理解仍怕焰子误区里。例如,美届物 理学家E. H.威切曼著的《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四巻《量子物理学》里就没有关 于基本粒子生成原理方面的记载。本发期的目的在于填补上述物理教学器具技术空白或不足,而提供符合客观存在 原理而又较直观易懂的一种基本粒子生成的新模型。在此,首先需要对基本粒子生成的原理及其证据作一次论述在自然现象中,司空见惯的原子袞变出现辐射现象,例如放射性元素镭元素辐射 出a 、必、Y三种射线或粒子流。事实上,该三种粒子流的粒子被i^来源于原子内, 即从原子内脱离出来,例如a射线的a粒子从原子核内脱离出来。本文觉得这种理论 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事实上,该三种粒子流的粒子不是从原子内原有的粒子脱离出来的。因为原子内 核子和各种粒子受其强相互作用力等等力的束缚,是不会随便或随时脱离原子核及其 束缚的。否则任何一种元素都会产生a、 e、 Y三种粒子流辐射。已知元素中只有镭 和铀等少数几种元素能产生《粒子辐射,而大部分元素则不能产生a粒子辐射。不过, 根据中国专利"一种原子结构模型"、"一种力的測定装置"、"能量液測定仪",可知 真实的原子结构及其动态状况。因此可推理得出这样一种真实原理原子核的高速度 旋转,会使其结构中的能量液即基态液组成的外包壳之伺产生互相靡擦,在该摩擦过 程中其能量液中会出现局部的相对的负压,该负压区因物理学的平衡趋势运动或趋匀 运动而对其周围的能量液或基态液产生强力性的聚集作用;其结果是一个个的强力性 微小涡旋就产生了,从而形成一个个的新粒子。由于该类负压强度在原子內的不周S 域位置呈现为各不相同状态,因此会生成不同种类的粒子。换句话说,与原子核相距 越近的区域所形成的粒子,其质量就会越大;反之就越小。并且原子序数越大的原子 就会形成质量越大的粒子。例如位于原子核的边缘区,会形成质量大的强子粒子;而 位于核外至原子表面区域则形成质量小的轻子或介子和电子。还由于原子磁旋力^子中不是永久的,而是在原子旋转的摩擦中会衰减的。因此,原子中的能量液或基态 液的一部分会从该力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参与生成新粒子的过程。所以镭和铀等少数 元素会生成o粒子并产生相关福射,并表现出原子衰变现象,而其它原子则不会产生 该类辐射;反之,序数略小的数十种的放射性元素只形成电于或生成Y光子。从这个 原理上看,生成新粒子中可能还有介子类,等等,只不过是这些新粒子因其辐射强度 较小,所以,在辐射过程中未能被相关仪器測出或现有水平的技术还不能做出相关发 现。而非放射性元素也可能有生成新粒子的事件,但使用现有相关仪器仍难以发现它 们。这可能是因相关现象强度较弱的缘故。此外,该类辐射射线中同时有新生成的电磁波即基态波(参见中国专利"一 种原子结构模型"里记载的"基态波")。因为,实际上,原子磁旋力使原子高速自旋, 因属于涡旋状运动就必然既会使原子之间互相碰撞、又引发各原子之间的摩擦,从而 使原子外包壳或内包壳的基态液发生振动而产生基态波一即电磁波。所以,镭和铀等 少数几种元素在产生a粒子的同时还产生基态波的Y射线。由上述可见"辐射",具有生成新粒子和产生基态波的"二重性"或"波粒生成 二象性"。但是,与上述粒子生成的情形相似,在许多情况下,有许多新生成的"基 态波"很难被观測到,这是因其产生基态波强度较弱的缘故。由此可见,许多原子堆 积在一起时,生成新粒子和产生基态波的过程几乎都会同时发生。由此推測,著名的 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现象,就是上述原理造成的,即是对这类未知因素疏忽的人为环节 造成的。此外,基本粒子"水平"或"级别"的高速度自旋.可能也会产生"辐射"而形 成更微小的涡旋,但那只是大质量粒子使小质量粒子生成的过程。例如,如电子可能 可以产生光子,并且在其周围的基态液里产生某类基态波,但因其太微弱而使现有相 关仪器难以检測到。这,可能也是导致著名的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发出Y射线的现象,在许多放射性元素都存在,它是原子与其周围基态液相互作 用并使该处周围的基态液受激而发生振动的证据,即是因原子磁旋力的高速度自旋在 周围基态液里引发波动的证据;或者说是原子与原子的外包壳或内包壳的能量液或基 态液发生激烈摩擦造成其基态液波动或振动的证据。从这类意义分析,可知原子磁旋 力运动或原子的外形并非呈现为对称新圆滑的圆球状,而是呈涡旋状。因此,其发挥 作用的边沿就不是对称性圆滑的圆球状。也由此推理可知,这类原子的原子磁旋力自 旋使其外包壳的外表面运动的转速或角速度应当等于Y射线的频率。另外,根据磁旋力运动的自旋速度与距离关系的曲线定律(参见中国专利"地球磁旋力測定仪")一即遵循自由度M=1的X2-分布密度曲线的定律,可知,原子核或原子内包壳表面的自旋速度应大于原子表面或原子外包壳表面的自旋速度;而原子 核中心的自旋速度又应大于原子核或原子内包壳表面的自旋速度。因此推理可知,原 子核中心的自旋速度就会大于Y射线的频率,甚至会大于或等于宇宙射线的频率。还由此推理可知,不会发出Y射线的原子或非放射性元素,原子磁旋力使其外包売或内包壳发生自旋的高速度或角速度亦可能等于Y射线的频率,但其强度较弱而耒 被现有水平的相关技术所检测到。不过,可能有许多原子的该类自转转速或角速度会 小于Y射线的频率。在这些"辐射"中的电磁波,可能是由"原子磁旋力波"组成的。"原子磁旋力波":是指原子磁旋力涡旋状运动高速度自旋而使其周围基态液振荡 所形成的波动现象。由于磁旋力运动呈涡旋状,而不是完全对称性圆滑状,所以,其 周边不是匀称的,而是非匀称的。各原子在其磁旋力运动高速度自旋时就会发生高频 率的互相摩擦和碰撞,这就形成了高频率波动现象。原子与其各个相邻原子之间因该 磁旋力涡旋状运动的波动性,使各原子又表现出不断的振动现象。这就是经典物理学 理论体系里所指的微观世界粒子呈振动状态的根本原因。同理,基本粒子之间磁旋力 涡旋状运动高速度自旋亦会使其周围基态液产生振荡和类似的摩擦和碰撞,也会导致 该类磁旋力波及其振动状态的形成。仍然同理,可能存在天体类的"地球磁旋力波"或"太阳磁旋力波"或"天体磁 旋力波",即是其磁旋力的涡旋状的高速自旋运动引发相关周围基态液振荡所产生的 波动现象。但其自旋速度就大大地小于原子和粒子的自旋速度而使这类波的频率远远 小于电磁波或"原子磁旋力波"。而且主要由它们的核中心的自旋运动所引发而不是 球体表面摩擦和碰撞所引发,更不是经典惯性力运动或其球体表面惯性运动所引发。总之,由上述可见,宇宙中存在"磁旋力波",是"原子磁旋力波"和"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物理教学器具的一种基本粒子生成的新模型,其特征是,结构由二个代表原子的大球、数个代表粒子的小珠球、以及它们的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组成,大球和小珠球分别与传动机构配合,其中一个大球与驱动机构配合,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分别与米斗状的箱体配合;箱体背景为黑色,大球和小珠球为云白色,小珠球有若干个并等距地串联固定于环圈状的细绳上同时配合于一根环状导轨管内,该管开有一个演示孔和一个导向孔,导轨管固定于箱体内由导向孔与小轮传动机构上的拨叉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冯建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