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及救援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84320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一凹形槽,所述下盖板设有第二凹形槽,所述第一凹形槽和第二凹形槽相互配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充气装置连接,在充气后的气囊内的气压作用下,上盖板和下盖板相互远离撑开坍塌物形成救援腔;多个救援装置依次连接形成救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救援装置插入隧道塌方内,并将气囊与充气装置连接,使救援装置通过气囊内的气压展开形成救援腔;根据救援需求将多个救援装置依次连接,使得多个救援腔首尾相连形成救援通道,以便实施救援。以便实施救援。以便实施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及救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及救援方法,属于隧道工程救援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和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各类隧道施工的规模和难度也越来越大,这意味着隧道坍塌事故的产生机率也随之增大。
[0003]隧道的坍塌关乎着工程中施工人员的生命和施工中涉及到的公共财产,因此,提供一种隧道坍塌时的救援装置至关重要。
[0004]现有技术中针对隧道坍塌的救援一般采用人工/机械设备开挖实施救援、利用钻机把逃生管道推入塌方体中实施救援、将隧道逃生舱放入隧道内实现救援等方法。采用人工/机械设备开挖实施救援:存在耗时长、受现场施工环境的限制影响开挖进程等缺点;利用钻机把逃生管道推入塌方体中实施救援:现有的高分子隧道逃生管道,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的优点,但是管道的推入需要大功率的机械设备,在隧道塌方时的调用不太方便,并且随着管道推入时从外挤入到管道内的岩体也不好移除,且不能便捷性的改变救援通道线路;将隧道逃生舱放入隧道内实施救援:需提供独立安全的空间以便未能及时逃离现场的施工人员进入舱体进行躲避,同时逃生舱存在阗造价高、体积大且影响快速施工的问题,从而导致隧道逃生舱不适合已发生坍塌的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以解决针对处于特殊复杂地层、人员不易调动、需要快速实施救援的隧道塌方处实施有效救援。/>[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包括上盖板、下盖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相对设置,且在二者的相对面上,所述上盖板设有第一凹形槽,所述下盖板设有第二凹形槽,所述第一凹形槽和第二凹形槽相互配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充气装置连接,在充气后气囊内的气压作用下,上盖板和下盖板相互远离撑开坍塌物形成救援腔;多个救援装置依次连接,使得多个救援腔首尾相连形成救援通道。
[0007]优选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用于插入隧道塌方的一端的端面均设置为斜面,且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用于插入隧道塌方的一端的斜端面组合形成箭头形结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另一端的端面设置为与对应插入端端面角度匹配的斜面。
[0008]优选的,所述上盖板的斜端面的倾斜角设置为30
°‑
45
°
,所述下盖板的斜端面的倾斜角设置为30
°‑
45
°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头与下盖板铰接,所述第二杆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头与上盖板铰接,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与第
二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二者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上均设有对应的滑轨、位置固定件和位置固定孔,通过滑轨实现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当第一杆与第二杆相互靠近时,位置固定件和位置固定孔均错位设置,当第一杆与第二杆相互远离至展开状态位置时,第一杆上的位置固定件和位置固定孔分别与第二杆上的位置固定孔和位置固定件对应卡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上设置的位置固定件设置为第一纳入式连接榫、位置固定孔设置为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杆上设置的位置固定件设置为第二纳入式连接榫、位置固定孔设置为第二连接孔。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纳入式连接榫和第二纳入式连接榫结构一致,且所述第一纳入式连接榫和第二纳入式连接榫均包括壳体、弹簧、磁性销钉和磁铁;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为封闭式结构而另一端设置为开口式结构,且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安装弹簧和磁性销钉的腔体;弹簧的一端与壳体的封闭端固连,另一端与磁性销钉的一端固连;磁性销钉的另一端穿过壳体的开口端;磁铁与壳体的封闭端相连;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上均设有用于与壳体连接的通孔,所述壳体贯穿安装于通孔内。
[0012]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上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下盖板上设有多个第二螺纹孔;相邻两个救援装置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板以及安装于连接板上的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连接螺栓和第二连接螺栓分别安装于相邻两个救援装置的上盖板上所设的第一螺纹孔内,或分别安装于相邻两个救援装置的下盖板上所设的第二螺纹孔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应用上述所述的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实施救援的过程如下:
[0014]1)救援准备:组装救援装置;
[0015]2)实施救援:将第一个救援装置插入隧道坍塌物中,并将气囊与充气装置连接,使救援装置通过气囊内的气压展开形成第一个救援腔,取出气囊;将第二个救援装置送入第一个救援腔中,并插入隧道坍塌物中,重复气囊充气过程使该救援装置展开形成第二个救援腔,取出气囊,采用连接机构将相邻两个救援装置进行相互连接;重复上述过程,根据救援需求依次插入多个救援装置并完成展开工作;多个救援腔连接形成救援通道,实施救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救援装置插入隧道塌方内,并将气囊与充气装置连接,使救援装置通过气囊内的气压展开形成救援腔;根据救援需求对多个救援装置进行依次插入并对其相对应的气囊进行充气,并采用连接机构将相邻两个救援装置进行相互连接,形成救援通道,以便实施救援。
[0018]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单个救援装置处于初始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0022]图3是图1中单个救援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轴测示意图;
[0023]图4是图2中初始状态时连接杆的轴测示意图;
[0024]图5是图3中展开状态时连接杆的轴测示意图;
[0025]图6是图3中各纳入式连接榫的剖面示意图(箭头表示运行方向);
[0026]图7是图1中连接机构的轴测示意图。
[0027]其中:
[0028]1、救援装置,1.1、上盖板,1.1.1、第一凹形槽,1.1.2、第一螺纹孔,1.2、下盖板,1.2.1、第二凹形槽,1.2.2、第二螺纹孔,1.3、连接杆,1.3.1、第一杆,1.3.2、第二杆,1.3.3、第一铰接头,1.3.4、活动轨,1.3.5、第一连接孔,1.3.6、第二铰接头,1.3.7、固定轨,1.3.8、第二连接孔,1.3.9、第一纳入式连接榫,1.3.10、第二纳入式连接榫,A、壳体,B、弹簧,C、磁性销钉,D、磁铁;2、连接机构,2.1、连接板,2.2、第一连接螺栓,2.3、第二连接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1)、下盖板(1.2)和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连接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所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相对设置,且在二者的相对面上,所述上盖板(1.1)设有第一凹形槽(1.1.1),所述下盖板(1.2)设有第二凹形槽(1.2.1),所述第一凹形槽(1.1.1)和第二凹形槽(1.2.1)相互配合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与充气装置连接,在充气后气囊内的气压作用下,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相互远离撑开坍塌物形成救援腔;多个救援装置(1)依次连接,使得多个救援腔首尾相连形成救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用于插入隧道塌方的一端的端面均设置为斜面,且所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用于插入隧道塌方的一端的斜端面组合形成箭头形结构,所述上盖板(1.1)和下盖板(1.2)另一端的端面设置为与对应插入端端面角度匹配的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1)的斜端面的倾斜角设置为30
°‑
45
°
,所述下盖板(1.2)的斜端面的倾斜角设置为30
°‑
4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隧道塌方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3)包括第一杆(1.3.1)和第二杆(1.3.2);所述第一杆(1.3.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头(1.3.3)与下盖板(1.2)铰接,所述第二杆(1.3.2)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头(1.3.6)与上盖板(1.1)铰接,所述第一杆(1.3.1)的另一端与第二杆(1.3.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二者的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杆(1.3.1)和第二杆(1.3.2)上均设有对应的滑轨、位置固定件和位置固定孔,通过滑轨实现第一杆(1.3.1)与第二杆(1.3.2)之间相互靠近或远离;当第一杆(1.3.1)与第二杆(1.3.2)相互靠近时,位置固定件和位置固定孔均错位设置,当第一杆(1.3.1)与第二杆(1.3.2)相互远离至展开状态位置时,第一杆(1.3.1)上的位置固定件和位置固定孔分别与第二杆(1.3.2)上的位置固定孔和位置固定件对应卡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朝军王卫东雷明锋贺睿黄娟龚琛杰张建陈运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