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炭基修复材料用于锑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8406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炭基修复材料用于锑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及制备方法;所述应用为:将炭基修复材料按照0.2~5%的质量占比拌入锑砷污染的土壤中,而无需其他操作;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碳源和增孔剂按照质量比1:0.05~3混合,得到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在600~1000℃条件下高温热解1~8h,得到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将得到的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放入酸液中,持续浸没3~6h去除残留增孔剂后,烘干得到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炭基修复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炭基修复材料能够有效阻控土壤中锑砷的释放;解决现有技术中炭材料加速厌氧锑砷释放的问题。材料加速厌氧锑砷释放的问题。材料加速厌氧锑砷释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炭基修复材料用于锑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是涉及一种炭基修复材料用于锑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锑矿、锡矿和其他有色金属矿物的开采,大量的辉锑矿(Sb2S3)、方锑矿(Sb2O3)、多金属复合矿物(脆硫锑铅矿)经过开采和冶炼之后,产生大量冶炼炉渣和砷碱渣,堆放于与矿山和冶炼厂周边,并通过烟气沉降、粉尘扩散、废渣淋溶等途径,污染矿区周边土壤,造成矿区周边大量农田出现锑砷污染的情况。
[0003]在有氧环境中,锑砷经过一系列的转化,主要以氧化态的五价锑和五价砷的形式存在,五价砷的毒性和迁移性低,五价锑的毒性虽然低但迁移性高。降雨、地下水位抬升等过程会使土壤从有氧状态转化为无氧状态,在无氧状态下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以及锑砷还原菌的代谢过程会导致土壤中锑砷的还原溶解。溶解态的锑砷一方面随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迁移,污染地下水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另一方面,锑砷的溶解增加其生物有效性,从而加剧其生态环境风险。
[0004]因此需要对农田和矿山土壤中的锑砷污染进行修复,阻控土壤中锑砷的厌氧释放。目前基于含硫药剂的修复方法可以高效固定厌氧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锑,但是由于硫与砷较难形成沉淀,有加剧土壤厌氧砷释放的风险。基于生物质炭的修复材料可以有效的修复重金属阳离子污染,但其对锑砷没有吸附固定能力。将生物质炭施加至农田和矿山土壤后,由于生物质炭加速土壤厌氧铁矿还原,反而会加速土壤厌氧条件下锑砷的释放。
[0005]在厌氧条件下,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逐渐降低,土壤依次进入硝酸盐还原、铁锰氧化还原、硫酸盐还原和产甲烷阶段。申请人在“一种厌氧条件下高效固定三价砷的钝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ZL 2020 1 0970633.0)”和“一种可固定砷的炭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方法(202110460876.4)”两个专利中研发了两种可以在有还原态硫产生的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固定砷的炭材料。当土壤进入厌氧铁还原环境,但还原程度未达到硫酸盐还原环境时,土壤中的锑砷即发生大量释放,然而还未研发出可有效并稳定阻控铁还原阶段土壤锑砷释放的修复材料。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急需研发可有效阻控厌氧铁还原环境中锑砷释放的修复材料,推动其应用于锑砷污染矿山和农田的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基于生物质炭表面电化学性质的调控,制备有效阻控土壤锑砷还原释放的炭基修复材料,有效缓解土壤中的锑砷污染。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炭基修复材料用于锑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具体是将炭基修复材料按照0.2~5%的质量占比拌入锑砷污染的土壤中。该材料既可以促进土壤好氧条件下的锑砷氧化,又可抑制土壤淹水铁还原条件下锑砷的释放。上述修复方法便于实施,无繁琐的客观条件,能够适用于多种锑砷污染土壤环境,并且实施成本低。
[0008]更优的,根据所述比例,将炭基修复材料均匀拌入锑砷污染的土壤中;便于实施,并且实施成本低,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前景。
[0009]一种修复土壤锑砷污染的炭基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混合
[0011]将碳源和增孔剂按照质量比1:0.05~3混合,得到混合物;
[0012]S2:热解
[0013]将步骤S1得到的混合物在600~1000℃条件下高温热解1~8h,得到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
[0014]S3:酸洗
[0015]将步骤S2得到的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放入酸液中,持续浸没3~6h去除残留增孔剂后,烘干得到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炭基修复材料。这步操作的目的是去除残留的增孔剂。本操作适用于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氯化锌作为增孔剂时使用。当使用水蒸汽、二氧化碳或氨气等气体作为增孔剂时,不需要本操作。
[0016]作为一种改进,一种修复土壤锑砷污染的炭基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混合
[0018]将碳源和增孔剂按照质量比1:0.05~3混合,搅拌均匀,超声振荡浸渍3~6h,过滤并烘干,得到混合物;
[0019]S2:热解
[0020]将步骤S1得到的混合物在马弗炉或管式炉中600~700℃条件进行加热,并以5~20℃/min的增温,持续加热4~5h后将混合物取出;使混合物冷却后研磨破碎至粒径为0.05~0.1mm;得到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粉末;
[0021]S3:酸洗
[0022]将步骤S2得到的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放入质量分数为25~36%的盐酸中,持续机械搅拌3~4h;过滤烘干;然后放入双氧水中,在35~65℃条件下,持续搅拌1~3h;得到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炭基修复材料;
[0023]S4:磁化处理
[0024]将步骤S4得到的炭基修复材料与纳米磁粉按照质量比4~5:1混合,机械研磨30~60min,研磨转速120~190r/min;然后在温度为50~60℃的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2~3h;过滤烘干得到磁化改性的炭基修复材料。
[0025]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的碳源为生物质、生物质炭、活性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0026]生物质、生物质炭、活性炭、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均能够作为有效碳源,经过处理后均具有发达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微孔径。
[0027]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增孔剂为碳酸钾、碳酸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氯化锌、水蒸气、二氧化碳或氨气;上述物质均能够与碳源反应,对碳源内部造成烧蚀,增大碳源的比表面积。
[0028]进一步地,步骤S1中将碳源和增孔剂按照质量比1:2.2混合;依次经过步骤S2热解、步骤S3酸洗后;
[0029]将得到的炭基修复材料再次和增孔剂按照质量比1:0.03~0.06混合,然后再依次进行步骤S2热解、步骤S3酸洗;最后进行步骤S5的磁化处理。
[0030]通过连续两次处理能够强化炭基修复材料对土壤中锑砷污染的修复能力;其中第二次处理能够在大孔径的基础上再次产生小孔,再次增加炭基修复材料的比表面积。
[0031]进一步地,在步骤S2热解前先将混合物放入活化炉中,活化炉升温至200~300℃后,通入水蒸气,活化处理20~30min;
[0032]然后关停水蒸气,在600~1000℃条件下高温热解4~8h,得到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通过水蒸气活化进行热解预处理,水蒸气能够向炭基材料的内、外表面扩散,使炭基材料表面发生气化反应,增大炭基材料的比表面积。
[0033]进一步地,步骤S3酸洗中的烘干温度为80

130℃,烘干时间为3~5h。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修复农田和矿山锑砷污染的炭基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炭基修复材料在好氧条件下可以快速氧化砷,在厌氧铁还原条件下可以减缓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降低,抑制土壤中铁矿的还原,从而有效阻控土壤中锑砷的厌氧释放;只需将炭基修复材料拌入锑砷污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炭基修复材料用于锑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制备的炭基修复材料应用于农田土壤或矿山土壤进行锑砷污染修复,具体是将炭基修复材料按照0.2~5%的质量占比拌入锑砷污染的土壤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基修复材料用于锑砷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例,将炭基修复材料均匀拌入锑砷污染的土壤中即可。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中所使用的修复土壤锑砷污染的炭基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将碳源和增孔剂按照质量比1:0.05~3混合,得到混合物;S2:热解将步骤S1得到的混合物在600~1000℃条件下高温热解1~8h,得到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S3:酸洗将步骤S2得到的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放入酸液中,持续浸没3~6h去除残留增孔剂后,烘干得到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炭基修复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修复土壤锑砷污染的炭基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将碳源和增孔剂按照质量比1:0.05~3混合,搅拌均匀,超声振荡浸渍3~6h,过滤并烘干,得到混合物;S2:热解将步骤S1得到的混合物在马弗炉或管式炉中600~700℃条件进行加热,并以5

20℃/min的增温,持续加热4~5h后将混合物取出;使混合物冷却后研磨破碎至粒径为0.05~0.1mm;得到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粉末;S3:酸洗将步骤S2得到的待处理炭基修复材料放入质量分数为25~36%的盐酸中,持续机械搅拌3~4h;过滤烘干;然后放入双氧水中,在35~65℃条件下,持续搅拌1~3h;得到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炭基修复材料;S4:磁化处理将步骤S4得到的炭基修复材料与纳米磁粉按照质量比4~5:1混合,机械研磨30~6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斯敦峰张恩泽陈琳吴昊天周东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