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40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22
本揭露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间隙物、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第一显示电极。第一间隙物配置于基板上。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桥接部,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桥接部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且电性绝缘,且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桥接部配置于第一间隙物上。第一显示电极配置于第一间隙物上,且于第一间隙物上形成电极凸部。借此,低电阻率的第一桥接部不会过度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而实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


[0001]本揭露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触控显示面板可分为外挂式(out

cell type)、整合式(on

cell type)以及内嵌式(in

cell type)。前述三者中,以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较薄。此外,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设置于有机发光保护层(Encapsulation layer)内或者设置于有机发光保护层上,而触控电极不易被刮伤。因此,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已成为业界的开发重点之一。
[0003]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有机发光元件层以及触控电极。有机发光(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元件层及触控电极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感测部以及电性连接于多个感测部之间的桥接部。一般而言,为降低触控电极的电阻,桥接部通常会采用电阻率低的材质。然而,电阻率低的材质通常为遮光材料。电阻率低的桥接部可能会遮蔽有机发光元件层的发光区,而影响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揭露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
[0005]本揭露的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第一间隙物、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以及第一显示电极。第一间隙物配置于基板上。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桥接部,第一触控电极的第一桥接部与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且电性绝缘,且至少一部分的第一桥接部配置于第一间隙物上。第一显示电极配置于第一间隙物上,且于第一间隙物上形成电极凸部。
[0006]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间隙物。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感测部,且至少部分的第一感测部配置于第二间隙物上。
[0007]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显示电极,其中第一间隙物配置于第二显示电极上。
[0008]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配置于第一间隙物与第二显示电极之间。
[0009]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绝缘层具有开口,开口曝露出部分第二显示电极。
[0010]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显示电极配置于基板与第一桥接部之间。
[0011]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封装层配置于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与第一显示电极之间。
[0012]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桥接部直接接触封装层。
[0013]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极凸部的剖面呈弧状。
[0014]在本揭露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触控电极具有多个第二感测部以及第二桥接
部。第二桥接部电性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感测部之间,第一桥接部与第二桥接部交错且电性绝缘。
[0015]基于上述,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采用第一桥接部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测部。第一感测部与第一桥接部串接而成的第一触控电极。第一桥接部具有低电阻率,而使第一触控电极具有低电阻,进而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更重要的是,第一桥接部是配置于位于发光区外的间隙物(或突起物)上。因此,第一桥接部不会过度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亮度,进而实现触控及显示性能俱佳的触控显示面板。
[0016]为让本揭露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揭露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揭露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32]图16为本揭露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33]图17为本揭露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0034]附图标号说明:
[0035]100、100A~100L:触控显示面板;
[0036]110:第一基板;
[0037]120:有机发光元件层;
[0038]120a、120a

R、120a

G、120a

B:发光区;
[0039]122:第一显示电极;
[0040]124、128:绝缘层;
[0041]124a、128a:开口;
[0042]126:有机发光图案;
[0043]130:间隙物;
[0044]140:第一触控电极;
[0045]142、142B、142C:第一桥接部;
[0046]142a、152a:端部;
[0047]144、144K、144L:第一感测部;
[0048]144a、154a:边缘;
[0049]144b、154b:小块面积;
[0050]150:第二触控电极;
[0051]152、152A、152B、152C、152D、152E、152F、152H、152J:第二桥接部;
[0052]154、154K、154L:第二感测部;
[0053]160:第二基板;
[0054]162:偏光片;
[0055]164:保护层;
[0056]170:第二显示电极;
[0057]170a:电极凸部;
[0058]180:缓冲层;
[0059]190:封装层;
[0060]190a:封装凸部;
[0061]192、192B、192C、192G、192I:绝缘图案;
[0062]A

A

、B

B

、C

C

、D

D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第一间隙物,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配置于所述基板上,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具有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所述第一桥接部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交错且电性绝缘,且至少一部分的所述第一桥接部配置于所述第一间隙物上;以及第一显示电极,配置于所述第一间隙物上,且于所述第一间隙物上形成电极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间隙物,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感测部,且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感测部配置于所述第二间隙物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显示电极,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物配置于所述第二显示电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层,其中所述绝缘层配置于所述第一间隙物与所述第二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郎乐瑞仁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