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08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14
一种油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反应釜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换机构,转换机构的上端设置有电机,转换机构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杆,反应釜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导管,一号导管的下端设置有二号导管,二号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二号导管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的外表面设置有分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油墨反应釜,通过电机、搅拌杆以及刮板,便于对内部原料充分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提高产生的油墨的质量,比较实用,通过导管、连接盘以及分流管,便于进行多容器收集,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反应釜


[0001]本技术属于油墨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油墨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在油墨生产过程中,反应釜是其必备的工具之一,反应釜的作用是将原料和化学制剂混合液体灌入反应釜中,反应釜在工作状态时,要求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但是现有的油墨反应釜在使用时还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现有的油墨反应釜在使用时,内部混合以及合成不够充分,产生的油墨效果不佳,其次,现有的油墨反应釜不便于进行多容器收集,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油墨反应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墨反应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油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的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转换机构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杆,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导管,所述一号导管的下端设置有二号导管,所述二号导管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二号导管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的外表面设置有分流管。
[0006]优选的,所述转换机构与反应釜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与转换机构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电机与反应釜主体之间为导电连接,所述转动轴与转换机构之间为活动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可为反应釜内充分混合提供动力。/>[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杆与转动轴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与转动杆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搅拌杆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对称排布,所述搅拌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且刮板为塑胶材料制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进行搅拌便于充分混合反应。
[0010]优选的,所述一号导管贯穿于反应釜主体的下端外表面,所述一号导管的下端外表面以及二号导管的上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外表面贯穿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数量为四组并呈环形排布,所述一号导管与二号导管之间通过固定螺栓活动连接,且一号导管、二号导管均为金属材料制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一号导管以及二号导管的拆装。
[0012]优选的,所述保护套与二号导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阀门贯穿于保护套的外表面,且阀门贯穿于二号导管的外表面,所述二号导管贯穿于连接盘的上端外表面,且连接盘
为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分流管贯穿于连接盘的外表面,且分流管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所述分流管为金属材料制成。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便于多容器收集。
[0014]优选的,所述反应釜主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且支撑脚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排布,所述反应釜主体的上端外表面贯穿有进料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油墨反应釜,在使用时,可将需要反应的原料通过进料口投入反应釜主体内,可运转电机,通过转换机构,即可使转动轴进行转动,从而可带动转动杆转动,即可使搅拌杆对内部原料进行搅拌,使内部反应混合更加充分,从而可生成质量较好的油墨,比较实用,该油墨反应釜在生成油墨后,打开阀门,即可使油墨落下,再通过连接盘外表面的分流管,即可多方面收集油墨,从而达到多容器收集的目的,比较实用,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油墨反应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种油墨反应釜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种油墨反应釜的局部正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种油墨反应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反应釜主体;2、转换机构;3、电机;4、转动轴;5、转动杆;6、搅拌杆;7、刮板;8、一号导管;9、二号导管;10、连接板;11、固定螺栓;12、保护套;13、阀门;14、连接盘;15、分流管;16、固定盘;17、支撑脚;18、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油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反应釜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换机构2,转换机构2的上端设置有电机3,转换机构2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4,转动轴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杆5,转动杆5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杆6,反应釜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导管8,一号导管8的下端设置有二号导管9,二号导管9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套12,保护套12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13,二号导管9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14,连接盘14的外表面设置有分流管15。
[0023]转换机构2与反应釜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电机3与转换机构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电机3与反应釜主体1之间为导电连接,转动轴4与转换机构2之间为活动连接,电机3的型号为216M

6。
[0024]转动杆5与转动轴4之间为固定连接,搅拌杆6与转动杆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搅拌杆6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对称排布,搅拌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7,且刮板7为塑胶材料制成,通过刮板7,还可清洗反应釜主体1内壁。
[0025]一号导管8贯穿于反应釜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一号导管8的下端外表面以及二号导管9的上端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的上端外表面贯穿有固定螺栓11,且
固定螺栓11的数量为四组并呈环形排布,一号导管8与二号导管9之间通过固定螺栓11活动连接,且一号导管8、二号导管9均为金属材料制成,通过固定螺栓11,可将一号导管8以及二号导管9分离,达到易于拆卸的目的。
[0026]保护套12与二号导管9之间为固定连接,阀门13贯穿于保护套12的外表面,且阀门13贯穿于二号导管9的外表面,二号导管9贯穿于连接盘14的上端外表面,且连接盘14为合金材料制成,分流管15贯穿于连接盘14的外表面,且分流管15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环形排布,分流管15为金属材料制成,通过连接盘14外表面的分流管15,即可多方面收集油墨,从而达到多容器收集的目的。
[0027]反应釜主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6,固定盘16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脚17,且支撑脚17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排布,反应釜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贯穿有进料口18,固定盘16以及支撑脚17为此反应釜提供了支撑效果。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油墨反应釜,使用者通过设置转换机构2、电机3、转动轴4、转动杆5、搅拌杆6以及刮板7,该油墨反应釜,在使用时,可将需要反应的原料通过进料口18投入反应釜主体1内,可运转电机3,通过转换机构2,即可使转动轴4进行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转换机构(2),所述转换机构(2)的上端设置有电机(3),所述转换机构(2)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转动杆(5),所述转动杆(5)的外表面设置有搅拌杆(6),所述反应釜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一号导管(8),所述一号导管(8)的下端设置有二号导管(9),所述二号导管(9)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套(12),所述保护套(12)的外表面设置有阀门(13),所述二号导管(9)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盘(14),所述连接盘(14)的外表面设置有分流管(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机构(2)与反应釜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与转换机构(2)之间为活动连接,且电机(3)与反应釜主体(1)之间为导电连接,所述转动轴(4)与转换机构(2)之间为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5)与转动轴(4)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6)与转动杆(5)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搅拌杆(6)的数量为若干组并呈对称排布,所述搅拌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7),且刮板(7)为塑胶材料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泽伟李海燕何明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优畅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