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797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包括虹吸泵,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虹吸泵包括顶盖,弹簧,气囊,中盖,底座,支撑脚,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为PVC管或软胶管,同所述虹吸泵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联通。与现有技术相比,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通过脚踏式可以更为省力的实现虹吸现象,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水体;虹吸泵为可拆卸设计,可以容易的拧开对气囊进行清洗,通过进水口可以方便的连接到PVC管或胶管上,方便快捷,安装简单,不用的时候可以把软管和充气泵的部分分开,可以随意更换不同长度的软管,收纳放置方便,而且适用于已有管路,提升产品易用性。提升产品易用性。提升产品易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抽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水产养殖、研究、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给较大规模的水体(如水泥池)进行换水或吸污的情况,一般是利用水管进行手动虹吸,虹吸原理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实质是因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而产生的。
[0003]采用虹吸管进行抽水,不需要用电设备,安全快捷。但使用时每次都要将水管完全浸入水中装满水再拉出来放到低处,形成虹吸管,实现从水体中抽水,操作过程较为复杂,而且需要一定的经验,新手作业时成功率不高,往往需要进行好几次才能成功。目前有适用于小型鱼缸的手握式虹吸管,但对于较大规模的水体(如水泥池)存在尺寸太小,效率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包括虹吸泵,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虹吸泵包括顶盖,弹簧,气囊,中盖,底座,支撑脚,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为PVC管或软胶管,同所述虹吸泵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联通;所述虹吸泵的所述弹簧上部固定在所述顶盖下部,下部固定在所述中盖上部;所述气囊顶部固定在所述顶盖下部,下部固定在所述中盖上部,位于所述弹簧内;所述中盖通过螺丝结构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部;所述中盖为空心圆柱,所述底座为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所述气囊、中盖、底座的空腔相联通;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相对设置,其中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底座底面为倾斜,其中靠近进水口一侧高于出水口一侧;所述底座下方固定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圆盘结构。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上方的底座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挡水片,所述挡水片相对设置,中间留有空隙。
[000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脚上设置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所述顶盖顶面设置有凹凸的花纹。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气囊底部向外延伸出封环,当所述中盖、底座通过螺丝结构拧紧后,封环被底座挤压到中盖上。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上方的底座内壁上设置有进水挡水片,出水挡水片,所述进水挡水片设置在进水口上方的底座内壁上,向中心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出水挡水片设置在出水口上方的底座内壁上,向中心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出水挡水片位置高于所述
进水挡水片,所述进水挡水片,出水挡水片在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底座空腔的半径。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出水口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与所述底座相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入口与所述底座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进水管端部连接进水过滤口,所述进水过滤口通过底部的软胶管连接到所述进水口的端部,所述软胶管通过圆台形结构固定到顶环上,所述顶环上阵列设置有通孔,所述顶环固定在浮标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圆台形结构为不透水的尼龙布材质。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脚踏式可以更为省力的实现虹吸现象,适用于较大规模的水体;虹吸泵为可拆卸设计,可以容易的拧开对气囊进行清洗,通过进水口可以方便的连接到PVC管或胶管上,方便快捷,安装简单,不用的时候可以把软管和充气泵的部分分开,可以随意更换不同长度的软管,收纳放置方便,而且适用于已有管路,提升产品易用性。
附图说明
[0014]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虹吸泵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虹吸泵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虹吸泵局部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又一种实施例的虹吸泵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进水过滤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包括虹吸泵1,进水管2,出水管3,其中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为PVC管或软胶管。使用时将进水管2放入水体S中,要求出水管3的端部低于进水管2的端部,用脚反复踩压虹吸泵1就可以实现虹吸现象,将水体S中的水抽出。
[0022]如图2

3中所示,虹吸泵1包括顶盖11,弹簧12,气囊13,中盖14,底座15,支撑脚16。所述弹簧12上部固定在所述顶盖11下部,下部固定在所述中盖14上部;所述气囊13顶部在所述顶盖11下部,下部固定在所述中盖14上部,位于所述弹簧12内;所述中盖14通过螺丝结构可拆卸固定在底座15上部。通过可拆卸结构可以方便的拧开中盖14对气囊13进行清洗或更换。所述中盖14为空心圆柱,所述底座15为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所述气囊13、中盖14、底座15的空腔相联通。所述底座15下部设置有进水口151,出水口152,同所述进水管2,出水管3相联通,所述进水口151,出水口152相对设置,其中所述进水口151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152;所述底座15底面154为倾斜,其中靠近进水口151一侧高于出水口152一侧。在所述进水口151、出水口152上方的底座15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挡水片153,所述挡水片153相对设置,中间留有空隙。通过挡水片153,倾斜的底面154的设计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水流以及水流中的杂物进入气囊。所述底座15下方固定有支撑脚16,所述支撑脚16为圆盘,尺寸较大,在脚踏
时可以有效的保持稳定性。
[0023]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脚16上设置有多个阵列分布的通孔161,以减轻总体的重量。如图3所示,顶盖11顶面设置有凹凸的花纹,增加表面摩擦力,在脚踏时可以有效的保持稳定性。
[0024]如图4所示,所述气囊13底部向外延伸出封环131,在使用时所述气囊13的封环131设置在所述中盖14、底座15间,当所述中盖14、底座15通过螺丝结构拧紧后,封环131被底座15挤压到中盖14上,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气囊13的固定,还可以保证中盖14、底座15、气囊13相互连接的气密性,同时还可以方便的对气囊13进行更换和清洗。
[0025]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15内壁上的挡水片153包括进水挡水片1531,出水挡水片1532,所述进水挡水片1531设置在进水口上方的底座15内壁上,向中心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出水挡水片1532设置在出水口上方的底座15内壁上,向中心方向向下倾斜;所述出水挡水片1532位置高于所述进水挡水片1531,所述进水挡水片1531,出水挡水片1532在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底座15空腔的半径。所述进水口151设有第一单向阀1511,所述出水口152设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虹吸泵,进水管,出水管;所述虹吸泵包括顶盖,弹簧,气囊,中盖,底座,支撑脚,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为PVC管或软胶管,同所述虹吸泵的进水口,出水口相联通;所述虹吸泵的所述弹簧上部固定在所述顶盖下部,下部固定在所述中盖上部;所述气囊顶部固定在所述顶盖下部,下部固定在所述中盖上部,位于所述弹簧内;所述中盖通过螺丝结构可拆卸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部;所述中盖为空心圆柱,所述底座为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所述气囊、中盖、底座的空腔相联通;所述底座下部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出水口相对设置,其中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口;所述底座底面为倾斜,其中靠近进水口一侧高于出水口一侧;所述底座下方固定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为圆盘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出水口上方的底座内壁上设置有两个挡水片,所述挡水片相对设置,中间留有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脚踏式虹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底部向外延伸出封环,当所述中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皓铭陈丕茂袁华荣佟飞冯雪刘雁陈梓聪谢笑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