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主要粮食作物作物之一,稳定提高水稻产量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目前增加水稻播种面积不现实,水稻的单产增加越来越困难,提高复种指数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再生稻是头季稻收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成穗而再收获一季的种植制度,实现了一种两收,提高了复种指数。因其充分利用温光资源,生长期较短,具有日产量高、米质优、省工、省种等优点。对于我国南方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或双季稻区种一季中稻的稻田,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举措。发展再生稻,也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0003]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普遍存在稻田小且分散,传统机械化收割对稻桩的巨大碾压导致蓄留再生稻存在实际困难,难以再获得一季可收获的水稻,造成秋季温光资源浪费。为进一步提高水稻综合产能,挖掘再生稻产量潜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头季稻九成熟,人工收割稻穗,待再生芽出鞘见苗后,再人工二次割桩蓄留再生稻,留桩高度为30
‑
40cm,并把割下的上部茎叶覆盖于稻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稻发苗率和产量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适中、抗倒性好、再生力强、米质优,适应当地生产的主导优质水稻品种;(2)适时早播,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2℃以上时,即每年3月10日前后播种,不迟于3月15日,采用塑料硬盘稀泥育秧方法培育秧苗,每盘播种量为70g干谷/盘;(3)适期移栽:当秧苗叶龄达到4叶1心,秧龄为30
‑
35天时,适时移栽,应在4月15日前完成移栽,移栽方式可采用手栽或机插的方法;(4)肥料施用:头季稻移栽前1
‑
2d基施氮肥、磷肥、钾肥,头季稻齐穗后7d内施入再生稻粒芽肥,头季稻桩割后3d内施入再生稻发苗肥;(5)水分管理:头季稻水分管理为,分蘖前期保持寸水水层,促进低位分蘖发生;分蘖期保持干湿交替灌溉,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的80%时,进行晒田直至田中裂小缝现白根;至幼穗分化期进行复水,田面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保持干湿交替状态,提高再生芽成活率;头季稻收割前一周左右,排干田间水;再生稻水分管理,于头季稻收获后立即灌溉寸水水层,待腋芽伸长达到10cm时灌溉3
‑
5cm深水,之后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法,保持田间土壤湿润,直至再生稻成熟;(6)病虫害管理:重点防治纹枯病、稻瘟病、螟虫病虫害,加强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飞虱害虫监测预报;(7)头季稻收获与留桩:在头季稻九成熟时,采用人工收割方式,于穗下第一节间收割稻穗,保留较完整水稻植株茎秆和叶片;收割后观察稻桩上的休眠芽是否破鞘,待出鞘率达到50%
‑
60%时,人工二次割桩,留桩高度30
‑
40cm,并把割下的上部茎叶覆盖于稻桩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丘陵地区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秀建,张巫军,李经勇,姚雄,刘强明,唐永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