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方法和进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7506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进料方法和进料系统该方法用于向反应容器添加放射性物料和玻璃基料以进行玻璃固化反应,所述方法包括:设定进料周期,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获取第一进料量,所述第一进料量为所述进料周期内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的所述放射性物料的总量;根据所述第一进料量获取第二进料量,所述第二进料量为所述进料周期内需要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的所述玻璃基料的总量,所述第一进料量与所述第二进料量成预定比例;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玻璃基料。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料方法和进料系统能够简化进料步骤以减少放射性操作。统能够简化进料步骤以减少放射性操作。统能够简化进料步骤以减少放射性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料方法和进料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放射性废物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进料方法和进料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如何对核工业中产生的大量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固化处理是一种能够较为安全和高效的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处理的方法。
[0003]固化是指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固化基质长时间包容这些核素,常用的固化方法有玻璃固化、陶瓷固化、玻璃陶瓷固化、人造岩石固化以及各种水泥固化等等。其中,玻璃固化技术比较成熟,并且,玻璃固化体具有浸出率低、辐照稳定等优点,使得玻璃固化技术成为固化技术研究的热点。
[0004]玻璃固化是将高放废液与玻璃基材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下煅烧、熔融、浇注,经退火后转化为稳定玻璃固化体。以磷酸、磷酸盐或其他含磷物质作玻璃形成剂的称为磷酸盐玻璃固化,以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硼作玻璃形成剂的称为硼硅酸盐玻璃固化。
[0005]玻璃固化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早期对磷酸盐玻璃固化研究较多,随后发现磷酸盐玻璃固化体贮存一段时间后形成晶体,失去透明性,使放射性核素的浸出率显著增加,而且磷酸腐蚀性强,熔融器和固化尾气管道需用铂作材料。于是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硼硅酸盐玻璃固化。研究结果证明,硼硅酸盐玻璃是较理想的高放废液固化基材。
[0006]迄今为止,玻璃固化已经发展了4代,第1代熔制工艺是感应加热金属熔炉,一步法罐式工艺。罐式工艺是将高放废液的蒸发浓缩液和玻璃形成剂同时分别加入金属罐中,金属罐用中频感应加热,分为若干区,废液在罐中蒸发,与玻璃形成剂一起熔融、澄清,最后从下端冻融阀排出熔制好的玻璃。
[0007]第2代熔制工艺是回转煅烧路+感应加热金属熔炉两步法工艺,这是在罐式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工艺,第1步骤中高放废液先在回转煅烧炉中煅烧成固态煅烧物,第2步把煅烧物与玻璃形成剂分别加入中频感应加热金属熔炉中,在那里熔铸呈玻璃,最后通过冻融阀注入玻璃储罐中。这种工艺的优点是能够进行连续生成,处理量较大,缺点是工艺比较复杂,熔炉寿命不够长。
[0008]第3代熔制工艺是焦耳加热陶瓷熔炉工艺,焦耳加热陶瓷熔炉(简称电熔炉)工艺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西北实验室所开发,焦耳加热陶瓷熔炉采用电极加热,炉体由耐火陶瓷材料构成。高放废液与玻璃形成剂分别加入熔炉中,高放废液在熔炉中进行蒸发与玻璃形成剂一起熔铸成玻璃。熔制的玻璃由底部冻融阀或溢流口以批式或连续方式出料。焦耳加热陶瓷熔炉工艺处理量大,熔炉寿命比较长(约5年),缺点是熔炉体积大,给退役带来困难,熔炉底部的贵金属可能会沉积,从而影响出料。
[0009]第4代熔制工艺是冷坩埚感应熔炉工艺。冷坩埚是采用高频感应进行加热,炉体外壁为水冷套管和高频感应圈,不使用耐火材料,也无需电极加热。高频(100

13000kHz)感应加热使玻璃熔融,由于水冷套管中连续通过冷却水,因此炉内近套管处形成一层固态玻璃壳体,熔融的玻璃责备包容在自冷固态玻璃层内,顶上通常还有一个冷罩,以限制易挥发物
的释放。冷坩埚除了可以熔铸玻璃外,还可以用来熔融废金属、处理乏燃料包壳、焚烧高氯高硫的废塑料和废树脂等。
[0010]冷坩埚熔炉的优点是熔制温度高,可处理对象多,熔融的玻璃不直接与金属接触,腐蚀性小,炉体寿命较长,尾气处理也比较简单。基于此,冷坩埚技术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着力研究的热点技术。
[0011]然而,无论采用上述的哪种工艺进行玻璃固化,进料控制都是极为重要的,玻璃固化处理的效果与处理形成的玻璃固化体中各组分的含量密切相关,为此,需要在固化处理过程中严格控制进入反应容器(例如上述的冷坩埚、焦耳加热陶瓷熔炉、感应加热金属熔炉)的放射性物料和玻璃基料的比例。
[0012]在现有的工艺中,无论是进行一步法处理还是两步法处理,通常都需要设置称重传感器来控制放射性物料和玻璃基料的比例,当二者的比例达到期望值时才将二者加入反应容器,就意味着操作人员需要频繁地读取称重传感器的数值,并对放射性物料和玻璃基料的量进行调整,这其中涉及到大量的放射性操作,安全性较差,并且每次进料前都需要重复上述步骤,进料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13]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进料方法和系统。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进料方法,用于向反应容器添加放射性物料和玻璃基料以进行玻璃固化反应,所述方法包括:设定进料周期,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获取第一进料量,所述第一进料量为所述进料周期内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的所述放射性物料的总量;根据所述第一进料量获取第二进料量,所述第二进料量为所述进料周期内需要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的所述玻璃基料的总量,所述第一进料量与所述第二进料量成预定比例;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玻璃基料。
[0015]可选地,所述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包括: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以第一速率持续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
[0016]可选地,所述获取第一进料量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速率;根据所述第一速率和所述进料周期的时长,获取所述第一进料量。
[0017]可选地,所述反应容器与预处理装置连通,所述预处理装置用于对放射性原料进行预处理获得所述放射性物料,所述获取所述第一速率包括:根据所述预处理装置内的所述放射性原料的量,以及所述预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获取所述第一速率。
[0018]可选地,所述反应容器的进料口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放射性物料进入所述反应容器的速率,所述第一速率通过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获取。
[0019]可选地,所述反应容器的进料口设置有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用于存放所述放射性物料并测量所述放射性物料的量,所述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包括: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分N次将所述计量装置内的所述放射性物料添加进所述反应容器,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料量通过所述计量装置的测量结果获取。
[0021]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玻璃基料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和所述进料周期的时长获取第二速率;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以所述第二速率持续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玻璃基料。
[0022]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玻璃基料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分M次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玻璃基料,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0023]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进料周期结束后,停止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和所述玻璃基料。
[0024]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进料周期结束后,持续监测所述反应容器的电参数;在所述电参数在期望的阈值范围内时,重新设定所述进料周期。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料方法,用于向反应容器添加放射性物料和玻璃基料以进行玻璃固化反应,所述方法包括:设定进料周期,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获取第一进料量,所述第一进料量为所述进料周期内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的所述放射性物料的总量;根据所述第一进料量获取第二进料量,所述第二进料量为所述进料周期内需要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的所述玻璃基料的总量,所述第一进料量与所述第二进料量成预定比例;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玻璃基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方法,其中,所述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包括: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以第一速率持续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料方法,其中,所述获取第一进料量包括:获取所述第一速率;根据所述第一速率和所述进料周期的时长,获取所述第一进料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料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容器与预处理装置连通,所述预处理装置用于对放射性原料进行预处理获得所述放射性物料,所述获取所述第一速率包括:根据所述预处理装置内的所述放射性原料的量,以及所述预处理装置的处理效率,获取所述第一速率。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进料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容器的进料口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放射性物料进入所述反应容器的速率,所述第一速率通过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获取。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料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容器的进料口设置有计量装置,所述计量装置用于存放所述放射性物料并测量所述放射性物料的量,所述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向所述反应容器添加所述放射性物料包括:在所述进料周期开始后,分N次将所述计量装置内的所述放射性物料添加进所述反应容器,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进料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进料量通过所述计量装置的测量结果获取。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料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进料量,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冬冬李玉松汪润慈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