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7317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包括上护垫以及下护垫,其中:所述上护垫呈三角形,且中间开设鼻部呼吸口;所述下护垫呈“C”形,两端形成连接带,两所述连接带分别与所述上护垫下侧两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下护垫与所述上护垫合围形成口部呼吸口;所述上护垫以及所述下护垫沿厚度方向分为缓冲层和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了可分离的上护垫与下护垫,可适应分别适应呼吸机面罩仅供给轻症病人鼻部呼吸以及同时供给重症病人鼻部和口部呼吸两种使用场景,病人由重症转轻症时仅需拆卸下护垫即可,并且由于采用了海绵层和缓冲层,增加护垫的强度的同时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装置
,具体的涉及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

技术介绍

[0002]无创正压通气技术(non

invasive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NIPPV)是呼吸机通过鼻或口面罩与患者连接来完成辅助通气的技术,因具有可避免有创正压通气的诸多并发症、提高患者存活率以及降低治疗成本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呼吸衰竭的治疗与抢救,可明显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0003]临床中使用的一般为经济型鼻面罩,目前常使用纱布垫、水胶体敷料、透明敷贴、泡沫贴等,修剪成“八”字、“人”字、“工”字等形状贴于患者面部。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缺点,如材料易卷边、脱落,需要频繁更换,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因持续粘贴在患者面部,影响患者的进食及舒适度等,另外轻症患者一般只供给鼻子呼吸,重症患者供给鼻子和口共同呼吸,因此使用的面罩也不相同,当患者由重症转轻症时需要更换面罩以及对应的护垫。
[0004]考虑到轻症患者和重症患者使用的护垫都需要供给鼻子呼吸,可考虑设计一种上下可分离的护垫,更换时无需整体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由重症转轻症时需整体更换护垫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其包括上护垫以及下护垫,其中:上护垫呈三角形,且中间开设鼻部呼吸口;下护垫呈“C”形,两端形成连接带,两连接带分别与上护垫下侧两端可拆卸连接,且下护垫与上护垫合围形成口部呼吸口;上护垫以及下护垫沿厚度方向分为缓冲层和海绵层,海绵层设置在缓冲层两侧。
[0007]优选的,缓冲层开设气孔。
[0008]优选的,该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还包括上气囊,上气囊呈三角形,与上护垫重叠设置。
[0009]优选的,上护垫靠近上气囊的一侧形成多对第一卡台,每对第一卡台分别与上气囊内侧以及外侧抵触,以限位上气囊。
[0010]优选的,该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还包括下气囊,下气囊呈“C”字形,与下护垫重叠设置。
[0011]优选的,下护垫靠近下气囊的一侧形成多对第二卡台,每对第二卡台分别与下气囊内侧以及外侧抵触,以限位下气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使用了可分离的上护垫与下护垫,
可适应分别适应呼吸机面罩仅供给轻症病人鼻部呼吸以及同时供给重症病人鼻部和口部呼吸两种使用场景,病人由重症转轻症时仅需拆卸下护垫即可,并且由于采用了海绵层和缓冲层,增加护垫的强度的同时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的正视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的爆炸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的上护垫以及下护垫沿厚度方向的截面剖视图;
[0016]附图标记:1

上护垫、2

下护垫、3

鼻部呼吸口、4

口部呼吸口、5

缓冲层、6

海绵层、7

上气囊、8

下气囊、11

第一卡台、21

连接带、22

第二卡台、51

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其包括上护垫1以及下护垫2,上护垫1单独使用时只供给鼻部呼吸时,上护垫1和下护垫2组合使用则可同时用于供给鼻部和口部呼吸,其中:
[0019]上护垫1呈三角形,且中间开设鼻部呼吸口,因此在使用时,鼻部呼吸口与病人鼻子相对应,上护垫1是环绕病人鼻子安置的,鼻部呼吸口则用于供给鼻部呼吸。
[0020]下护垫2呈“C”形,两端形成连接带21,两连接带21分别与上护垫1下侧两端可拆卸连接,具体来说,连接带21可直接粘性粘贴在上护垫1两侧,也可采用魔术贴粘贴,且下护垫2与上护垫1合围形成口部呼吸口4,因此在同时供给鼻部和口部呼吸时上护垫1与下护垫2拼接,下护垫2环绕病人口部左右侧以及下侧设置,并且下护垫2“C”形开口与上护垫1形成了口部呼吸口4,用于供给病人口部呼吸。
[0021]上护垫1以及下护垫2沿厚度方向分为缓冲层5和海绵层6,海绵层6设置在缓冲层5两侧,缓冲层5开设气孔51,使用时,该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是夹在呼吸机面罩边缘和人体面部皮肤之间的,因此上护垫1和下护垫2会受面罩压力而形变,海绵层6较柔软可很好的与皮肤或者面罩贴合,减少气体泄漏,同时可避免损伤皮肤,缓冲层5则为上护垫1和下护垫2提供一定支撑强度,开设气孔51则可减少上护垫1和下护垫2的重量。
[0022]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该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还包括上气囊7,上气囊7呈三角形,与上护垫1重叠设置。在上护垫1单独使用供给鼻部呼吸时,在上气垫靠近面部的一侧放置上气囊7,可明显减少病人面部受压,提高使用舒适度。具体来说,上护垫1靠近上气囊7的一侧还形成多对第一卡台11,每对第一卡台11分别与上气囊7内侧以及外侧抵触,以限位上气囊7。第一卡台11从上气囊7两侧分别限位,限制其移动,防止使用时上气囊7移位。
[0023]作为优选的实施例,该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还包括下气囊8,下气囊8呈“C”字形,与下护垫2重叠设置。在上护垫1和下护垫2同时使用,同时供给病人鼻部和
口部呼吸时,在上护垫1靠近病人面部的一侧放置上气囊7,在下护垫2靠近病人面部的一侧放置下气囊8,其效果与前述上气囊7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具体来说,下护垫2靠近下气囊8的一侧形成多对第二卡台22,每对第二卡台22分别与下气囊8内侧以及外侧抵触,以限位下气囊8。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使用了可分离的上护垫与下护垫,可适应分别适应呼吸机面罩仅供给轻症病人鼻部呼吸以及同时供给重症病人鼻部和口部呼吸两种使用场景,并且由于采用了海绵层和缓冲层,增加护垫的强度的同时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0025]以上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垫以及下护垫,其中:所述上护垫呈三角形,且中间开设鼻部呼吸口;所述下护垫呈“C”形,两端形成连接带,两所述连接带分别与所述上护垫下侧两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下护垫与所述上护垫合围形成口部呼吸口;所述上护垫以及所述下护垫沿厚度方向分为缓冲层和海绵层,所述海绵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开设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上下分离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减压垫还包括上气囊,所述上气囊呈三角形,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城石奕张甜
申请(专利权)人:江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