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724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及其制备方法,若干扇形单丝包绕于中间单丝的外侧形成至少一层单丝层,单丝层总数为一层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5-30倍,单丝层总数为二至四层,最内层的第一层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50-60倍,第二层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5-30倍,第三层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0-25倍,第四层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0-22倍,相邻单丝层的节径比朝背离中间单丝方向变小,相邻单丝层的绞向相反,最外层单丝层的绞向向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填充系数提高,导体外径较小,称重截面减小,提高了导体的导电率,另外层与层间绞合无紧压,导体柔软性更好。导体柔软性更好。导体柔软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

技术介绍

[0002]目前,6kV及以上中高压电力电缆均要求选用二类紧压导体,二类紧压能缩小导体的轮廓直径10%左右,同时也缩小了电缆各层结构的直径,能节省电缆材料,紧压使导体表面光滑,防止半导体屏蔽或绝缘挤入导电线芯的间隙加大局部放电,紧压就有一定的纵向阻水作用,但紧压会使导体变硬,电导率下降,电阻损耗增加,目前我国紧压导体紧压系数约为0.88~0.91,而日本、美国可达0.93~0.94,由于技术水平的差异,国内紧压导体普遍只能达到0.88左右,这与发达国家差异比较大,而紧压系数的大小,决定导体表面的光洁度,导体层与层之间的间隙大小。
[0003]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增大紧压系数,改善导体表面的质量,减小导体的外径,而另一方面紧压的导体在生产加工的时候,会产生导体的变形和硬化,以致降低导体的电导率,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随着紧压系数的提高,导体的柔软性变差,使电缆的弯曲半径增大,给电缆的敷设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及其制备方法,填充系数提高,导体外径较小,称重截面减小,提高了导体的导电率,改善了导体表面质量,另外层与层间绞合无紧压,导体柔软性更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包括一根中间单丝和若干扇形单丝,若干所述扇形单丝包绕于所述中间单丝的外侧形成至少一层单丝层,所述单丝层总数为一层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5-30倍,所述单丝层总数为二至四层,最内层的第一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50-60倍,第二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5-30倍,第三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0-25倍,第四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0-22倍,相邻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朝背离所述中间单丝方向变小,相邻所述单丝层的绞向相反,最外层所述单丝层的绞向向左。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体包括25mm2一层导体和70mm2二层导体,所述25mm2一层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5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71.6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2.6mm,所述70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8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44.56
°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体包括50mm2一层导体、150mm2二层导体和300mm2三层导体,所述50mm2一层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6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59.64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2.6mm,所述150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
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2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29.8
°
,所述300mm2三层导体在所述第二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三单丝层,所述第三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8个,所述第三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19.8
°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体包括35mm2一层导体、95mm2二层导体和185mm2三层导体,所述35mm2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6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59.64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2.6mm,所述95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0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35.64
°
,所述185mm2三层导体在所述第二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三单丝层,所述第三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4个,所述第三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25.6
°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体包括50mm2一层导体、120mm2二层导体、240mm2三层导体和400mm2四层导体,所述50mm2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6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59.64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3mm,所述120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2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29.8
°
,所述240mm2三层导体在所述第二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三单丝层,所述第三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5个,所述第三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23.8
°
,所述400mm2四层导体在所述第三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四单丝层,所述第四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9个,所述第四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18.8
°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扇形单丝的横截面积a≤10mm2。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单丝层内设有扇形组合间隙,所述扇形组合间隙的角弧度设置在1.6
°
-3.6
°

[0012]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所述中间单丝放置于压辊设备,将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在所述中间单丝的外侧进行缠绕,横截面积范围在25-35mm2的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一单丝层的节径比控制在20-30倍,横截面积范围在50-400mm2的所述导体的所述第一单丝层的节径比控制在50-60倍,通过拉丝模具进行绞制定型形成一层导体,横截面积范围在25-35mm2的所述导体完成制备;
[0013]步骤2:将步骤1绞制定型的横截面积范围在50-400mm2的导体和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放置于压辊设备,将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在所述内导体的外侧进行缠绕,所述第二单丝层的节径比控制在25-30倍,通过拉丝模具进行绞制定型形成二层导体,横截面积范围在50-95mm2的所述导体完成制备;
[0014]步骤3:将步骤2绞制定型的横截面积范围在120-400mm2的导体和第三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放置于压辊设备,将所述第三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在所述内导体的外侧进行缠绕,所述第三单丝层的节径比控制在20-25倍,通过拉丝模具进行绞制定型形成三层导体,横截面积范围在120-185mm2的所述导体完成制备;
[0015]步骤4:将步骤3绞制定型的横截面积范围在240-400mm2的导体和第四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放置于压辊设备,将所述第四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在所述内导体的外侧进行缠绕,所述第四单丝层的节径比控制在20-22倍,通过拉丝模具进行绞制定型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中间单丝和若干扇形单丝,若干所述扇形单丝包绕于所述中间单丝的外侧形成至少一层单丝层,所述单丝层总数为一层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5-30倍,所述单丝层总数为二至四层,最内层的第一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50-60倍,第二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5-30倍,第三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0-25倍,第四层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设置在20-22倍,相邻所述单丝层的节径比朝背离所述中间单丝方向变小,相邻所述单丝层的绞向相反,最外层所述单丝层的绞向向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包括25mm2一层导体和70mm2二层导体,所述25mm2一层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5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71.6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2.6mm,所述70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8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44.56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包括50mm2一层导体、150mm2二层导体和300mm2三层导体,所述50mm2一层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6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59.64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2.6mm,所述150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2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29.8
°
,所述300mm2三层导体在所述第二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三单丝层,所述第三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8个,所述第三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19.8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包括35mm2一层导体、95mm2二层导体和185mm2三层导体,所述35mm2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6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59.64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2.6mm,所述95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0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35.64
°
,所述185mm2三层导体在所述第二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三单丝层,所述第三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4个,所述第三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25.6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降耗二类非压紧铜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包括50mm2一层导体、120mm2二层导体、240mm2三层导体和400mm2四层导体,所述50mm2导体设有第一单丝层,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6个,所述第一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59.64
°
,所述中间单丝直径设置在3mm,所述120mm2二层导体在所述第一单丝层的外侧缠绕有第二单丝层,所述第二单丝层所述扇形单丝数量设置为12个,所述第二单丝层的所述扇形单丝的角弧度均设置在29.8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波程洪建余晓富杨子仪梁洪敏曹昕吴隆杰王宇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宝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