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7208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悬臂支架、第二悬臂支架、设置在第一悬臂支架和第二悬臂支架之间的固定支撑框以及设置在固定支撑框内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撑框内的固定板件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件上的可调式快卸环;该装置采用双悬臂支撑结构,有效的增强了发动机外部大管径导管的固定支架强度和安全裕度,同时降低了发动机转子不平衡响应对管路系统的振动影响,提高发动机外部管路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航空发动机结构中,外部系统是其中最为复杂、涉及系统最多、零件数量最多、装机接口最多、结构形态变化最多的部分。航空发动机外部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外部附件、发动机管路以及支撑固定件等。其中附件部分有燃油系统、润滑系统、起动系统、反推液压系统、调节与控制系统、传动系统等;管路系统是将发动机各部件之间、附件之间、部件与附件之间以及发动机与飞机之间相互连接,输送各自规定的流体和气体,保证发动机运行的一系列管路网。发动机附件及管路通过各种相关类型的固定件将其固定于发动机上。因此,固定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影响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0003]现有的支撑结构中,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可以产生一定沿发动机推力方向的轴向载荷,因涡轮风扇发动机转子不平衡产生一定沿发动机周向的切向载荷,使得支撑结构稳定性较差,同时考虑发动机振动影响,使得固定支撑结构和导管自身载荷加大,影响固定支撑结构的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对发动机整体使用安全和故障率均有所降低。该固定支撑结构未考虑装配补偿环节,可能导致实际发动机外部导管的应力装配,为使用可靠性带来隐患,使得出现泄漏风险,影响发动机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悬臂支架、第二悬臂支架、设置在第一悬臂支架和第二悬臂支架之间的固定支撑框以及设置在固定支撑框内的固定组件;
[0006]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撑框内的固定板件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件上的可调式快卸环。
[0007]进一步地,固定板件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撑框内的固定座板以及设置在固定座板上且与固定座板为一体式结构的支撑定位板,支撑定位板内部具有开腔,通过开腔将支撑定位板分割形成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且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分别向第二悬臂支架的方向延伸,可调式快卸环分别连接在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之间,且可调式快卸环的轴线延长线与所述支撑定位板的中心延长线位于不同平面内。
[0008]进一步地,可调式快卸环包括上环体、与上环体结构一致且呈对称设置的下环体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环体两端、下环体两端的台座,台座与第一支块和第二支块可拆卸连接。
[0009]进一步地,上环体与下环体的内壁均开设有环形凹槽。
[0010]进一步地,固定支撑框包括第一支撑框体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框体连接为一体式
结构的第二支撑框体,固定座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框体内,第二支撑框体为中空结构。
[0011]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框体与第二支撑框体之间具有夹角。
[0012]进一步地,沿第二悬臂支架、固定支撑框、第一悬臂支架的方向,各部件高度依次降低。
[0013]进一步地,第一悬臂支架包括第一悬臂座体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悬臂座体与固定支撑框之间的多个第一悬臂梁,相邻第一悬臂梁之间具有间距。
[0014]进一步地,第二悬臂支架包括第二悬臂座体、设置在第二悬臂座体上的柱台、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框上的多个第二悬臂梁以及设置在所述柱台与第二悬臂梁之间的定位调节件。
[0015]进一步地,第一悬臂座体和第二悬臂座体上均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0016]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采用双悬臂支撑结构,有效的增强了发动机外部大管径导管的固定支架强度和安全裕度,同时降低了发动机转子不平衡响应对管路系统的振动影响,提高发动机外部管路的使用寿命;同时,本申请中采用通过分体式的双悬臂支撑结构有效的实现对零件制造、组件装配、发动机热载荷导致的轴向位移及变形的补偿及提升外部系统零组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此外,该装置结构为可拆卸结构,通过拆装结构,便于后期维护和检修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
[0019]图3为专利技术中固定板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可调式快卸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支撑框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悬臂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悬臂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4]图1至图7中所示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

第一悬臂支架,2

第二悬臂支架,3

固定支撑框,4

固定组件,40

固定板件,41

可调式快卸环,401

固定座板,402

支撑定位板,403

开腔,404

第一支块,405

第二支块,410

上环体,411

下环体,412

台座,413

环形凹槽,30

第一支撑框体,31

第二支撑框体,10

第一悬臂座体,11

第一悬臂梁,20

第二悬臂座体,21

柱台,22

第二悬臂梁,23

定位调节件,14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悬臂支架1、第二悬臂支架2、设置在第一悬臂支架1和第二悬臂支架2之间的固定支撑框3以及设置在固定支撑框3内的固定组件4。第一悬臂支架1和第二悬臂支架2上分别开设有安装孔14,通过安装孔14配合螺栓或定位销将第一悬臂支架1和第二悬臂支架2固定在发动机机匣的安装边上。固定组件4用于对固定大管径导管两端的接头,增强发动机外部大管径导管的固
定支架强度和安全裕度,同时降低了发动机转子不平衡响应对管路系统的振动影响,提高发动机外部管路的使用寿命。该装置可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空心支撑结构,节省了产品研制迭代周期和控制研制风险,大幅减少投产时零件的加工和模具费用。
[0027]固定组件4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撑框3内的固定板件40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固定板件40上的可调式快卸环41。固定板件40为整体固定组件4的支撑基础,其上所设置的可调式快卸环41用于固定导管,该快卸环为可调式结构,便于对不同类型或直径大小的导管进行固定。
[0028]如图3所示,固定板件40包括设置在固定支撑框3内的固定座板401以及设置在固定座板401上且与固定座板401为一体式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悬臂支架(1)、第二悬臂支架(2)、设置在所述第一悬臂支架(1)和第二悬臂支架(2)之间的固定支撑框(3)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框(3)内的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框(3)内的固定板件(40)以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件(40)上的可调式快卸环(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件(40)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撑框(3)内的固定座板(401)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座板(401)上且与所述固定座板(401)为一体式结构的支撑定位板(402),所述支撑定位板(402)内部具有开腔(403),通过所述开腔(403)将所述支撑定位板(402)分割形成第一支块(404)和第二支块(405),且所述第一支块(404)和第二支块(405)分别向所述第二悬臂支架(2)的方向延伸,所述可调式快卸环(41)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支块(404)和第二支块(405)之间,且所述可调式快卸环(41)的轴线延长线与所述支撑定位板(402)的中心延长线位于不同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式快卸环(41)包括上环体(410)、与所述上环体(410)结构一致且呈对称设置的下环体(411)以及分别设置在上环体(410)两端、下环体(411)两端的台座(412),所述台座(412)与所述第一支块(404)和所述第二支块(405)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航空发动机机匣间的固定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柏霖吴敬飞方健冯俊霖刘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