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兰轩专利>正文

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7057 阅读:239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将九个转盘用转轴装在上下两块学习板之间,用印在转盘上的两组数字与印在学习板上的一个数字、加、减、乘、除运算符、等于号构成加、减、乘、除算式,通过转动转盘改变算式中的两个数字构成不同运算数的算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趣味性强、有较强的形象感,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制造和使用。(*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目前在小学教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算式的一部分,启发学生完成剩下的部分,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运算口诀。这种教学方法由于不够形象和缺乏趣味性,显得枯噪乏味,常常难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也有些教师使用分别印有数字1到9、运算符、等于号的园牌或方牌子进行形象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前一种方法增加了较强的趣味性和形象感,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操作不方便,教学效率比较低。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富于趣味性和形象感的装置,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操作方便,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本技术将九个转盘用转轴装在上下两块学习板之间,用印在转盘上的两组数字与印在学习板上的一个数字、加、减、乘、除运算符、等于号构成加、减、乘、除算式,通过转动转盘改变算式中的两个数字构成不同运算数的算式。本技术具有下列显著优点1.趣味性强、有较强的形象感,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成绩;2.通过转动转盘改变算式中的运算数帮助学生记住运算口诀,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3.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提高教学效率;4.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制造和使用。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附图说明图1是局部剖视示意图。在附图中,右下角是加减法学习板局部剖视后再去掉一个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剖开加减法学习板后看到的是转盘、转轴、及转盘上的数字,去掉一个转盘后看到的是从乘除法学习板反面看到的两个通孔。以下结合附图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的描述。(一).在加减法学习板(1)上沿边缘制有九个分区(2),每个分区(2)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3)、加法运算符(4)、减法运算符(5)、两个等于号(6)和(7)、两个通孔(8)和(9);(二).在乘除法学习板(10)上沿边缘制有九个分区,每个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乘法运算符、除法运算符、两个等于号、两个通孔(11)和(12);(三).转盘(13)的正面和反面均制有对称的运算因子分区和运算结果分区,每个分区均等分成九个子分区,在运算因子分区的每个子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14),在运算结果分区的每个子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结果(15);(四).九个转盘(13)分别用一个转轴(16)装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之间与九个分区(2)对应,转盘(13)的边缘凸出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的边缘之外;(五).在加减法学习板(1)上,将转盘(13)转到可以从分区(2)的通孔(8)中看到运算因子(14)时,可以从分区(2)的通孔(9)中看到结果因子(15),由运算因子(3)、加法运算符(4)、运算因子(14)、等于号(6)、结果因子(15)即构成一个加法运算式,而与此同时结果因子(15)、减法运算符(5)、运算因子(14)、等于号(7)、运算因子(3)即构成一个减法算式;(六).乘除法学习板(10)与转盘(13)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构成乘法算式的同时构成除法算式。在该实施例中可作如下改进(一).在加减法学习板(1)的通孔(8)和(9)、及乘除法学习板(10)的通孔(11)和(12)中装有放大镜片。(二).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上的空闭区内制有运算口诀。权利要求1.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其特征在于(1).在加减法学习板(1)上沿边缘制有九个分区(2),每个分区(2)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3)、加法运算符(4)、减法运算符(5)、两个等于号(6)和(7)、两个通孔(8)和(9);(2).在乘除法学习板(10)上沿边缘制有九个分区,每个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乘法运算符、除法运算符、两个等于号、两个通孔(11)和(12);(3).转盘(13)的正面和反面均制有对称的运算因子分区和运算结果分区,每个分区均等分成九个子分区,在运算因子分区的每个子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14),在运算结果分区的每个子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结果(15);(4).九个转盘(13)分别用一个转轴(16)装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之间与九个分区(2)对应,转盘(13)的边缘凸出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的边缘之外;(5).在加减法学习板(1)上,将转盘(13)转到可以从分区(2)的通孔(8)中看到运算因子(14)时,可以从分区(2)的通孔(9)中看到结果因子(15),由运算因子(3)、加法运算符(4)、运算因子(14)、等于号(6)、结果因子(15)即构成一个加法运算式,而与此同时结果因子(15)、减法运算符(5)、运算因子(14)、等于号(7)、运算因子(3)即构成一个减法算式;(6).乘除法学习板(10)与转盘(13)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构成乘法算式的同时构成除法算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其特征在于在加减法学习板(1)的通孔(8)和(9)、及乘除法学习板(10)的通孔(11)和(12)中装有放大镜片。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其特征在于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上的空闭区内制有运算口诀。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能够帮助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将九个转盘用转轴装在上下两块学习板之间,用印在转盘上的两组数字与印在学习板上的一个数字、加、减、乘、除运算符、等于号构成加、减、乘、除算式,通过转动转盘改变算式中的两个数字构成不同运算数的算式。本技术趣味性强、有较强的形象感,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制造和使用。文档编号G09B19/02GK2189338SQ94207609公开日1995年2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4日专利技术者朱兰轩, 朱维民 申请人:朱兰轩, 朱维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小学生四则运算学习器,其特征在于:(1). 在加减法学习板(1)上沿边缘制有九个分区(2),每个分区(2)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3)、加法运算符(4)、减法运算符(5)、两个等于号(6)和(7)、两个通孔(8)和(9);(2). 在乘除 法学习板(10)上沿边缘制有九个分区,每个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乘法运算符、除法运算符、两个等于号、两个通孔(11)和(12);(3). 转盘(13)的正面和反面均制有对称的运算因子分区和运算结果分区,每个分区均等分成九个子分区,在运 算因子分区的每个子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因子(14),在运算结果分区的每个子分区内均制有一个运算结果(15);(4). 九个转盘(13)分别用一个转轴(16)装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之间与九个分区(2)对应,转盘(13) 的边缘凸出在加减法学习板(1)和乘除法学习板(10)的边缘之外;(5). 在加减法学习板(1)上,将转盘(13)转到可以从分区(2)的通孔(8)中看到运算因子(14)时,可以从分区(2)的通孔(9)中看到结果因子(15),由运算因子(3) 、加法运算符(4)、运算因子(14)、等于号(6)、结果因子(15)即构成一个加法运算式,而与此同时结果因子(15)、减法运算符(5)、运算因子(14)、等于号(7)、运算因子(3)即构成一个减法算式;(6). 乘除法学习板(10)与转盘 (13)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构成乘法算式的同时构成除法算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兰轩朱维民
申请(专利权)人:朱兰轩朱维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电信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5年01月20日 03:48
    词目:算学拼音:suànxúe基本解释1.mathematics∶数学2.arithmetic∶算术详细解释1.数学。《新唐书·选举志上》:“龙朔二年,东都置国子监,明年以书学隶兰台,算学隶秘阁,律学隶详刑。”宋周邦彦《赋》:“律学以议刑制,算学以穷九九。”清陈康祺《纪闻》卷六:“宣城梅瑴成,泰州陈厚耀,同直南书房,正定算学诸书。”2.算术。夏丏尊叶圣陶《文心》一:“上午三堂功课,英文仍是从头学起,算学还是加减乘除四则,都没有甚么。”
    0
1